陳富余是鎮里的大戶人家,祖上曾做過清朝的七品官員,家里收藏了不少值錢的寶貝,其中有一古陶,具體說是一個公元九世紀的唐三彩陶俑;據說這種玩意由于在制作過程中釉質的自然下流,燒制好的唐三彩會產生許多復雜奇妙的變化,因此,沒有任何兩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樣的,所以說這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寶貝。鎮里的人都知道陳家有這個寶貝,但都沒親眼見過。鎮里開古玩店的富商周聚財曾提出要以自家店里的全部東西換這個古陶,被陳富余婉言拒絕了。
周聚財想不到,后來陳富余親自把這個古陶送到自己的店里。當陳富余小心翼翼地從一個匣子里捧出古陶時,周聚財的眼睛都直了,因為這個古陶太精美了:陶俑是個武士俑,右手握劍,左手執盾,一身蒙古騎兵裝束,強壯有力、神態瀟灑;造型生動別致,彩飾新穎細膩,釉色瑩潤鮮亮,有一種班斕富麗的藝術效果。
沒等周聚財說出心中的疑問,陳富余說周兄,眼下日本人打進來了,我想為國出力投靠八路軍,可是這一去,生死未卜福禍難料,帶著這個古陶又實在不便,所以想請周兄代為保管。
周聚財沉思良久,長出了口氣,說陳兄這么信任我,我十分感激……可這古陶非同一般,若有個閃失,我擔待不起啊。
陳富余異常懇切地說周兄,若把古陶放在家里,丟了愧對祖先,被小日本搶去我就成了千古的罪人……咱這個小鎮惟有你誠信忠厚可以托付,請老兄不要推辭。
周聚財不好再說什么,再說就顯得自己不仁不義小家子氣,只好答應下來。
陳富余說謝謝周兄,我如果五年后回不來,古陶就是你的了,你可以隨意處置。
周聚財忙擺了擺手,說陳兄千萬不要這么說,你能為了國家離井背鄉拋家舍業,我們周家就不能給你保存好一個古陶?別說五年,就是過了五十年、一百年,古陶還是你們陳家的。
就這樣,古陶到了周聚財的手里。
半年后。日本人來到了小鎮,從漢奸嘴里知道周聚財保存著古陶,就逼迫周聚財要他交出古陶。周聚財當然不承認自己保存著古陶,說他根本就沒見過古陶。日本人就把周聚財綁了起來,先是用皮鞭抽,后是灌辣椒水……周聚財被折磨得死去活來還是不愿交出古陶。日本人惱羞成怒,就把周聚財的太太也捆綁起來,舉起刺刀問周聚財,問他是要老婆還是要古陶?周聚財眼里噴火心里流血,說我沒有古陶。慘無人道的日本人就一刀把周太太戳死了。
為了給母親報仇,周聚財的大兒子周通沒成年就隨八路軍的部隊走了。
后來,國民黨的軍隊來到了小鎮,其中有一個軍官愛好古玩,他知道周聚財保存著古陶,要他交出古陶。周聚財自然不承認自己保存著古陶,說他根本就沒見過古陶。這位軍官的手下就把周聚財綁了起來,先是用皮鞭抽,后是灌辣椒水……最后,周聚財被折磨得死去活來還是不愿交出古陶。這位軍官惱羞成怒,就命人把周聚財的小兒子周到捆綁起來,拿槍指著周到的腦袋,問周聚財要兒子還是要古陶?周聚財眼里噴火心里流血,嘶啞著說你們放了我兒子,我沒有古陶。他話音剛落,只聽“砰”地一聲,周到就倒在了血泊中。
太太死了,兒子死了,周聚財悲傷過度積勞成疾,剛解放那年就病逝了。他臨咽氣前把古陶交給大兒子周通,說孩子,保存好古陶,將來交給陳家,我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周聚財死時只有四十九歲。
周通從一個士兵干到團長,后來轉業到地方當了某局的局長。在十年動亂中因古陶受到牽連,被削職為民,回到了小鎮。
大約又過十年,一個香港的闊老板輾轉找到了周通,他就是陳富余的兒子陳安。周通把古陶交給了陳安。看到完好無損的古陶,陳安感慨萬千,最后他拿出一個裝滿錢的密碼箱要給周通,說是作為周家保存古陶的報酬。沒想到,周通拒絕了,他說我們周家人若是為了金錢,只怕早沒這個古陶了。
陳安愣怔片刻,摩挲著古陶對周通說,其實這個古陶是個贗品!
周通大驚失色,說你是說我們周家給偷梁換柱了?
陳安萬分愧疚地說,不,家父當年交給伯父的就是贗品!
周通眨巴看眼睛,迷惑不解。
陳安緩緩說道,當年周家和陳家都是鎮上的大戶,你們周家比我家殷實,而且在鎮里也有威望,家父心里不服氣。恰巧日本人來了,他深知在戰爭年代擁有金銀財寶不是什么好事,便借口當兵入伍請求伯父代為保存古陶,想趁機借日本人之手教訓一下周家,同時也是為了轉移視線,免得世人知道祖傳的古陶還在陳家。事實上,家父根本沒參加八路軍,而是輾轉去了香港,把古陶變成現金做起了生意。二十多年前,當他打聽到周家人為保護一個仿制的古陶竟然無辜地付出了三條性命后,自慚形穢一病不起……說著話,陳安已是淚流滿面,他一臉虔誠把古陶抱在懷里,說這個古陶雖然是個贗品,但它勝似真品,我要把它作為寶貝一代一代傳下去,告訴后人發生在它身上的故事。
(責任編輯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