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意猶帥也。”所謂“意”就是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在文章里的集中體現。立意的統帥作用,不僅表現在它決定著材料的取舍,還表現在它影響著文章的謀篇布局、表達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高下”是決定文章成敗的關鍵。
如何才能從“人人心中有”的題材中提煉出“人人筆下無”的主題來呢?
一、小題大做,立意顯真情
同學們在平時寫作時,選擇的內容不一定是大事,只要我們善于透過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質,就可以寫出好的文章。有時,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聲輕語、一次微笑,可能有著豐富的內涵。小題大做,往往可以達到“小中見大”的效果。
某同學的習作《一碗面條》里就有這樣的情節:“每次回家,我剛把鑰匙插進鎖孔,媽媽的身影就會準時出現在門口;當我把目光移向桌面時,準會見到一碗熱乎乎的面條。那一瓣瓣的蒜頭和綠綠的蔥絲,看著就讓我心動,面里的蔬菜更是天天變換著。我品嘗著面條,戶外帶來的寒氣頓時消散得無影無蹤,一種家庭的溫馨漸漸地從心頭升起……”讀到此處,相信同學們在感受小作者筆下濃濃的親情時,也會聯想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感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小作者善于從小事入手,小題大做,流露真情,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
二、角度標新,立意見新穎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同學們還應該學會從與眾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也能讓文章的立意高人一籌。
比如一次以“關心”為話題的考試作文,絕大部分考生把筆墨放在了生病或遇到困難時,老師和家長對自己的關心上。然而有的考生將目光移到了大家關心的一些熱點問題上,寫作角度與眾不同,文章因而新穎別致,寫出了新意。如一名考生寫申辦奧運,文中把“對體育一竅不通的媽媽”對報刊上申奧內容的關注,把“球迷爸爸”在等待中顯出的那分孩子般的煩躁,寫得讓人忍俊不禁;尤其是對樓上樓下人們言行的描述,讓人感覺到一個個普通的家庭對申辦奧運寄予的希望。透過文字,我們仿佛可以觸摸到那一顆顆正在跳動的愛國之心。還有一位考生寫環境保護,小作者把地球比作一位美麗的少女,通過古今的變化,寫出了她正在遭受著嚴重的破壞。文章字里行間表現了當代中學生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極大關注。還有的考生將青蛙擬人化,用寓言的形式,對社會上殘害自然界生靈的丑惡現象進行了有力的抨擊。這些作文由于寫作角度不同,立意就顯得高遠,讀來倍感新穎。
三、反面著筆,立意求深刻
在寫作過程中,有些事情從正面寫可能難以激起讀者的興趣,而從反面著筆,卻能顯出新意,使主題深刻。
有篇題為“這個名字最賤”的文章,寫的是親朋好友為一個百日的小孩取名的事,孩子的爸爸認為“名字越賤越好”,于是大姨給取名為“苦草”,舅舅給取名為“狗兒”。正當大家爭論不休時,突然聽到一聲清脆的響聲,原來,躺在小黑屋里病床上的爺爺想喝水,由于身體虛弱,不小心摔碎了杯子。面對圍過來的客人,臟兮兮的老人掙扎著坐起來,口里吐出了這樣一句話:“我看,就叫……‘爺爺’好了,那‘苦草’‘狗兒’,都沒有‘爺爺’兩個字賤!”小作者從反面著筆,點出了大家對待小孩與老人的不同態度,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今社會上存在的不孝敬父母的現象。正是因為反面著筆,文章因而立意深刻,收到了較好的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