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黃花——“明日”不是“第二天”,而是重陽節過后,不可寫成“昨日”;“黃花”指“菊花”,而不是顏色發黃了的花。古人多在重陽節賞菊,節后菊花即將枯萎,沒什么好觀賞的了。這個成語現在用來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
萬人空巷——并非指大家都待在家里,而是說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里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的盛況。
文不加點——“點”是涂上一點,表示刪改,而不是“標點”。“文不加點”并非指文章寫得亂七八糟,連標點也不會用,而是形容文思泉涌,文章寫得又快又好,不用涂改就寫成了。
待人接物——“物”指眾多的人,并非“物品”。這一成語是指與別人相處。
一波三折——“波”不是“水波”,而是書法中的“捺”,“折”是轉換筆鋒的方向。這個成語原指寫字筆法曲折多姿。現在用來比喻文章結構曲折跌宕,也形容事情進行中阻礙曲折很多。
信口開河——“河”不是“河流”“河水”,而是“合”的通假字。這個成語不是指“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而是指毫無根據地隨口亂說。
差強人意——是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而不是很不能讓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