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中畢業生經過中考的奮力拼搏,帶著滿腔的熱情踏入高中校門時,都有著十足的信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們卻發現高中學習生活的艱苦,尤其感到數學學習的難度在加大,部分學生數學成績止步不前甚至下降。那么,導致數學成績下降的原因何在?數學教師應如何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本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一下成績落后的原因及對策:
原因1:高中數學教材較初中數學教材難度大。初中數學教材經過調整以后,難度、深度和廣度大大降低,而且每一新知識的引入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貼近,比較形象,遵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規律,學生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一第一學期只有70多課時,教學進度較快,增加了教與學的難度,因此會有部分新生一時無法適應。表現為上課時聽不懂,作業不會做。
教學對策:高一數學教學必須遵循“低起點,小步子”的指導思想。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溫習舊知識,恰當地進行鋪墊,以減緩學習的難度。分解教學過程,分散教學難點,讓學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理解和掌握知識。要透徹理解書本上和課堂上教師補充的內容,反復思考、再三研究,在理解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在勤學的基礎上好問。
原因2:初、高中教法和學法不同所致。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少,知識難度不大,教學要求較低,教學進度較慢,對于某些重點、難點,教師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反復講解、多次演練,從而各個擊破。進入高中以后,數學教材內涵豐富,教學要求高、進度快、難度大,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樣通過反復強調來排難釋疑,而是通過設導、設問、設陷、設變等方式,啟發引導,開拓思路,然后由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比較注意知識的獲取過程,側重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思維品質的培養。
教學對策:對高一新生以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為重點,加強學法指導。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高中數學的重要因素。包括:制定計劃、課前預習、專心聽講、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步驟: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制定計劃的習慣,合理安排時間,從盲目的學習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可布置一些思考題和預習作業,保證聽課時有針對性;督促學生課堂上不僅要聽懂,還要把教師補充的內容適當地記下來,課后最好把所學的內容消化后再做作業,不要一邊做題一邊看筆記或看公式,課后盡可能再選擇一些相關問題來練習,以便做到觸類旁通;引導學生養成獨立作業的習慣,要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切忌有點小問題或習題不會做,就不假思索地請教老師同學;引導學生養成系統復習小結的習慣,將所學新知識融入有關的體系和網絡中,以保持知識的完整性;引導學生養成閱讀有關報刊和資料的習慣,以進一步充實大腦,拓寬眼界,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后勁。加強學法指導應寓于知識講解、作業評講、試卷分析等教學活動中。還可以通過舉辦講座、介紹學習方法和進行學習目的和學法交流等辦法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訓練,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及解決數學問題的綜合能力。
原因3:思想上有所放松。由于初三學習比較辛苦,升入高一后,部分學生會因為離高考畢竟還有3年時間,有松口氣的想法。如果高一基礎太差,寄希望通過高三突擊來取得好的成績,是不切實際的。部分成績較好的學生,解題時只追求答案的正確性,卻不注意書寫的規范,導致考試時丟分嚴重。
對策:注重高一基礎知識教學。高一課程不容懈怠,函數知識貫穿于高中數學的始終,函數思想更是解決許多問題的利器,學好函數對整個高中數學都很重要,放松不得。因此,在高一開始時,教師即要幫助學生養成勤奮、刻苦的學習態度,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還要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總之,在高一數學的起步階段,只要教師分析清楚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就能能使高一新生盡快適應高中新的學習生活。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