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注#8226;提”實驗教科版第三冊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優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了秋天大自然的種種變化。文中描繪了迷人的秋色,字里行間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和作者對秋天的熱愛贊美之情。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設計了以讀為本,讀中賞美的教學思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知美,在讀中欣賞美。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設計了以下導語:“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觀賞過沙沙的春雨,也欣賞過春光明媚、萬紫千紅的春色。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去領略瓜果遍地的迷人秋色。有人說:‘萬紫千紅的春天固然可愛,但瓜果遍地的秋色更加迷人。’秋天的景色到底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趕快去文中領略一下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美
1.看拼音自讀課文,注意字音;
2.看漢字自由朗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拼音讀,邊讀邊標出生字新詞,再用序號把自然段標出來;
3.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看看他們讀得怎么樣,然后給朗讀的同學指出讀得好的地方,再提一些建議,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學會贊賞的良好習慣;
4.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些什么。
三、自主合作,讀中理解美、欣賞美
1.自由朗讀課文,用筆標出你喜歡的句子、段落。想一想你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或段落?應該采用怎樣的朗讀形式表達出你的喜歡之情。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感悟會因知識、經驗、情感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教師一定要多給學生一些自主,少一些包辦,讓學生自讀,把自己在讀中理解到的美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用自己的讀去欣賞美,創造美。
2.在自主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小組成員各自匯報學習成果。如“我喜歡的句子是……”“我喜歡的段落是……”“我喜歡的原因是……”并要求學生把句子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小組成員聽后要給予贊賞,并適當提出小建議。在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在學生中間巡視,關照一下落后的學生,調動他們積極參與交流。
3.以小組為單位全班交流。小組匯報到哪一段,多媒體就相應地展示出相應的畫面。強調多媒體的運用要適當、恰當,要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助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小組匯報是以一個小組的某一成員為主要發言人,其他人可以做補充,然后師生評一評。通過生與生、生與師的互評,學生的自由試讀,教師的范讀和全班的齊讀等多種形式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美,欣賞課文的美,享受到審美的樂趣。如第一自然段描寫梧桐樹葉非常“溫柔”,可指導學生讀輕一點兒、親切一點兒;第三自然段描寫風姑娘“活潑”,可指導學生讀得稍快一點兒;第四自然段描寫田野里稻子成熟了,“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樣低下了頭”和第五自然段描寫果園里水果大豐收應讀得歡快一點兒。在整個朗讀的過程中都要注意尊重學生的情緒體驗,學生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只要是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感悟,自己的體驗,教師都應尊重、贊成,千萬不要把教師自己的感受、感悟和體驗強加給學生。
四、有感情地朗讀,積累語言
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把教材上規范、豐富的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以增加語言儲備。因此,在本課的最后教學環節,我設計了整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喜歡的段落。在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基礎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