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人類本能地渴望健康,同樣本能地恐懼疾病和死亡。醫藥從一開始就奠定了這樣的歷史特性:人類痛苦的解脫者或施加者;人類健康的守護者或毀滅者。
一半是鮮花,一半是地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烈焰;一半是頂禮膜拜,一半是咬牙切齒……整個醫藥的歷史,就是在社會贊美與鞭撻的聲浪中,與人類自身一同成長的歷史。
沒有哪一個行業或產業,哪一個學問或技術,能像醫藥這樣牽動人心——因為只有醫藥,直接負責人類的健康,生或者死,痛苦或者痊愈,只有醫藥才能最終給予解答。
人類對健康本能的渴望,對疾病本能的恐懼,很大程度上折射為對醫藥本能的信賴,或者對醫藥本能的詛咒。最真誠的錦旗送給了醫生、醫院或藥廠,最惡毒的咒罵不也是送給了醫生、醫院或藥廠嗎?絕對依賴帶來絕對失望,絕對信賴產生絕對怨恨,絕對無助造成絕對無賴。
這樣的情況,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無論古埃及、希臘雅典、亞速巴比倫,還是古印度、以色列和古代中國,人類歷史一開始所顯示的人類與醫藥的關系,就是這樣同命相連,又截然對立。這種關系發展演變到今天,基本內容并沒有什么改變,仍然是一半天堂,一半地獄。
這就是醫藥行業生存與發展的社會環境。尤其是在傳媒時代,醫藥作為行業,已經沒有圍墻了,它實實在在成為了公共健康行業,成為了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任何事件,都馬上成為大眾傳媒的新聞熱點,而人類對健康本能的渴望和對疾病痛苦本能的恐懼,又會形成一股巨大而且極端的輿論力量,在這樣的輿論流動中,醫藥行業的聲音幾乎完全被淹沒,處于極其被動的局面。
更糟糕的是,醫藥行業的當事組織,或者不會面對媒體,或者干脆選擇沉默。
沉默不都是金,特別是在大眾傳媒面前。
醫藥事件的是非功過不是我們這里要討論的問題,《本期關注》只想大聲疾呼:醫藥急需危機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