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齊 鳴
極冷的深冬,佳節將至。太過忘我地瘋狂娛樂,享受饕餮盛宴,小心上火引起肺熱。想滋潤著過節,幾粒川貝就能幫大忙!
川貝不可隨意吃
川貝的用量要特別注意,成人個人用量一般控制在3~5克/次,孩子最好在0.5~1.5克。否則容易出現昏厥、抽搐、心律不齊等不良反應。
川貝性寒,適合熱性體質,以及內熱引起的感冒、咳嗽、痰多的人,寒性體質及風寒、流行感冒的人不宜服用。
女性在經期前后及經期中,產婦在哺乳期都不適合服用。
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內熱、肺熱狀況的人盡量少吃或不吃。
川貝口服液要分情況服用,如加入了銀耳、雪梨成分的川貝糖漿,有腹瀉、糖尿病的人就不適合服用;而加入了蛇膽、枇杷的川貝膏,有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糖尿病及過敏體質的人也要慎用。
給川貝正名
川貝,是我們熟知的一味中藥。可你知道嗎,川貝的本名并不叫川貝,而叫川貝母,是貝母的一種。它既不是米,也不是種子,而是百合科植物川貝母的鱗莖。
說來,川貝的外形的確很像薏米,因為生長在四川,所以叫川貝。貝母還有一種生在浙江一帶的,叫浙貝。相對來說,川貝是我們最常見、最常吃到,也是治療和預防上用得最多的。
精挑細選
容易上火、內熱的冬天,你是不是也想預備一些川貝了?不過,挑選川貝也有學問。我們在藥店能看到、買到的川貝,通常是制成中成藥的各種川貝口服液、川貝顆粒和粉末,其中川貝顆粒是最需要你“火眼辨別”的。
川貝有三種,松貝母、青貝母和盧貝母,川貝中最好的是松貝母。挑選川貝時要盡量挑顆粒飽滿的,好的川貝是兩個鱗片,一個大鱗片抱著一個小鱗片,兩面不能開口,必須要抱得很緊,有點像百合,叫做“懷中抱月”。
兩個鱗片破開看,中間有兩個小新芽。好的川貝放在桌面上,還要能“坐”住。
巧吃川貝DIY
入藥川貝本就是藥,不過它卻并不像其他中藥那樣要熬成苦澀的藥湯服用,它清熱、潤肺的作用是和甘甜的梨結合在一起發揮的。
川貝杏仁蒸雪梨
選材:雪梨1個,川貝3克,杏仁3~5個
做法:把雪梨從中間橫著切開,挖去梨核,把川貝和杏仁搗成粉,裝進掏空的梨中。把梨拼整放在小碗里,在碗中再放一些冰糖和清水,放入蒸鍋,大火蒸30分鐘左右就可以吃了。
功效:梨味甘、性寒,有清熱化痰的作用,和川貝同吃,能達到很好的潤肺、清肺熱的效果,對于內熱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舌質發紅、舌苔厚而黃的人特別有效。
“煲湯節日里少不了煲一碗滋潤養顏的靚湯,別忘了放些川貝做湯料呦!
選材:排骨300克、川貝6~8克、蜜棗1 0粒、姜2片
做法:川貝顆粒比較硬,要先在溫水中泡10分鐘左右,排骨洗凈用熱水去腥。把所有排骨、川貝蜜棗、姜等放進砂鍋中,加熱水燉1個半小時左右,最后放入鹽、味精等調味料。
功效:除了能夠止咳、清肺外,還能滋養容顏,甚至促進身體代謝,健康瘦身呢。
4大當家本領
潤肺祛燥:冬天干燥寒冷,空調或暖氣房間濕度更低,身體缺水,肺部更容易干燥上火。在節日里,頻繁地娛樂、大吃大喝,只會給身體內熱的狀況“火上澆油”,肺熱、干燥的問題更嚴重。
這時適當吃一點川貝,卻可以幫你“滅火”,滋潤肺部,緩解燥熱。
清熱止咳:感冒、咳嗽是冬天最常見的,中醫認為,這是肺燥、肺陰不足引起的。肺熱咳嗽通常和一般的感冒咳嗽不同,多是肺炎的癥狀,強烈、持續,而且每咳一下,都感覺從肺葉到咽喉撕裂地疼。
而用川貝配以梨,冰糖等服用,“對付”這種咳嗽還是很管用的。
呵護咽喉:冬天易上火,特別是食火,肺火常常伴隨著咽喉腫痛,說話聲音嘶啞。尤其是有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的人,易誘發舊病。
以適量川貝配麥冬、元參、知母等.清清涼涼,會在咽喉處形成一層綠色屏障,讓咽喉舒舒服服的。
生津祛痰:肺熱引起的感冒、咳嗽有時會大量咳痰。川貝既能去痰,又有抑制痰分泌的作用,痰多的人比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