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如何全面履行工會的職能,使大家充分認識到工人階級是我們國家的領導階級,工會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嚴峻的課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重視工會工作,建立健全工會組織,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需要。在新的形勢下,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理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指示,并特別強調要以創新的精神研究新世紀新階段工會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
一、新時期的首要問題仍然是依靠誰的問題。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聯系的。社會主義事業本來就是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工人階級是改革最基本的社會動力,是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指導方針。這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也是由這場改革的性質決定的,離開了工人階級的積極性和主人翁責任感,一切都無從談起。否定工人階級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社會主義中的領導地位,等于否定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領導地位和建國以來黨在國家生活中的核心領導地位,我們的國家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最基本的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職工積極參與和推動改革,承擔了許多改革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困難,以主人翁的態度推動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在當今中國社會中,工人階級仍然是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最高、力量最集中、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最多的領導階級,是黨和國家最可靠的階級基礎、是改革開放的最基本的力量、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發展、改革、穩定,都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人翁責任感。
二、實現中國工會十四大確立的目標任務,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要求,當務之急是固本強基,增強基層工會活力,充分發揮工會的作用。而基層工會又是工會組織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處于基礎性的地位。廣大職工首先是通過基層工會工作了解工會、認識工會的。基層工會工作狀況直接關系到廣大職工對工會的感情,關系到工會組織能否發揮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和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作用。
目前,一些基層工會缺乏活力,發揮作用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基層工會的維權機制、工作制度、工作內容、工作方法、活動方式、評價體系、激勵措施等,尚不適應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形勢任務要求。特別是一些基層工會組織內部工作制度和民主制度不健全,不能按照職工的意愿和要求開展工作;基層工會協調勞動關系機制運作不規范、實效性差;工會干部數量少,權益缺乏保障;上級壓的任務太多,基層難以應付;工會領導機關對基層工會的指導服務不到位。
基層工會面臨的種種問題,大多是其自身難以解決的,有賴于工會領導機關幫助解決。因此,在為基層工會開展活動創造必要條件方面,上級工會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當前,要加大工會理論政策研究的力度,為基層作用的發揮提供理論指導和政策支持;要及時總結基層工會工作的經驗,注意培養和推廣典型;要注重對基層工會工作實行分類指導,為基層工會開展工作、發揮作用暢通渠道、創造條件;要研究規范基層工會工作,使其真正按照職工群眾的意愿開展活動;要進一步健全二級結構工會組織體制,加強基層工會工作,讓上一級工會代行基層工會部分職責;要研究建立工會干部激勵和約束機制,保護工會干部的權益,約束工會干部的行為,探索在中小企業實行工會主席直選、向企業派遣工會工作者等做法。
三、職工在以國有資產為主體的企業中,既具有企業主人的地位,也存在著按社會分工所確定的勞動者雙重身份,享有法律規定的保護勞動者權益的各項勞動權利,這是符合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一般要求的。因此,職工群眾除了享受有體現主人地位的各項權利外、還享有作為勞動者的權利,這些權利主要是:職工群眾有組織工會的權利、工會有代表職工就勞動條件問題對企業進行協商、談判、簽訂集體和個人勞動合同的權利、以及女職工依法享受有特殊勞動保險和勞動保護的權利等等。職工的企業主人身份和勞動者身份在社會主義公有制下是統一的。因為只有勞動者才是主人翁,這和企業經營者既是主人又是經營者的雙重身份是一樣的。每一個勞動集體都需要管理,因而都必須處理內部的勞動關系問題,當然也需要有協商、有協調、有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強化管理和執行紀律等等方面的問題。
協商穩定的勞動關系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國有企業進行公司制改組后,有關勞動關系問題將由企業自主決定。這就需要有一種合理的機制來解決自主決定的問題,互相理解,使勞動關系在兼顧雙方利益的條件下得到合理的調整,以合同的形式固定下來,以規范雙方的行為,共同為企業發展努力。這種平等協商機制比一個人說了算、“一方決定,一方服從”的機制要好得多,它可以避免由于矛盾的集聚而引發穩定危機。
四、工會工作機制和手段需要在理論上進一步豐富,在內容上進一步調整,在程序上進一步完善。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馬克思主義的工運理論作為調研的思想理論基礎。在涉及工會工作基本理論和政治方向的問題上,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工會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一步提高在全黨全國工作大局下行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出發來思考、部署和落實,堅持為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服務,通過各級工會組織團結和動員廣大職工群眾積極投身全面建設和諧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共同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五、要積極培養工會活動積極分子隊伍,探索依靠職工群眾興會的路子,努力推進工會工作群眾化、民主化和社會化,形成上下聯動、合力運作、內外協調、富有活力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機制,突出工作“亮點”,叫響工作品牌,在促進企業發展中使職工利益得到最大的實現和發展。必須堅持把職工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廣大職工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積極投身于煤礦安全生產建設,搭建干事創業平臺,促進和諧平安小康礦區建設。大力弘揚勞模精神,促進企業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努力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培育適應形勢任務需要、能打硬仗的職工隊伍。
針對工會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各級工會組織要與時俱進,積極推進黨的“依靠職工群眾”方針的貫徹和落實,要特別了解和關注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始終尊重職工、相信職工,大力宣傳工人階級的歷史地位和主力軍作用。要切實代表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在改革、發展、參與、幫扶的過程中保障職工的勞動權利和物質經濟利益;要積極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功立業;要尊重職工的首創精神,使廣大職工的主人翁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要加強工會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整體工作水平。工會必須堅持把自身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不斷提高素質,增強實際工作能力,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
(作者單位:河南省平煤集團朝川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