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已經持續了20多年的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問題,但是必須看到,整個經濟體制改革至今還遠遠沒有最終完成。那么,由鄧小平發起的中國的“第二次革命”能夠在中國持續下去嗎?改革的前景會是怎樣的呢?這引起了海外中國問題觀察家們的普遍關注。實際上,海外觀察家們對中國改革前景的關注,并不只是近幾年才有的事。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后,西方就已經有不少人一直在關注中國改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了。
雖然不少海外的中國問題研究者們都看到了中國經濟發展道路上存在的種種艱難險阻,但除了極少數人外,他們都對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前景持樂觀的態度。他們認為,中國具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和社會潛力,在鄧小平路線的正確指引下,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將會克服各種困難,繼續成功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前途將會是一片光明。
海外人士注意到,中國國內領導層對改革的擁護和支持將保證改革繼續推進。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鮑大可在分析中國領導人對改革的態度后,指出:“事實上, 所有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對于國家奉行鄧小平提出的‘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口號都是贊同的, 雖然籠統說來各人在贊同的方式和程度上有所不同。” 因此,改革進程中的根本性逆轉是“不可能的, 至少在可預見到的未來是不可能的。” (《鄧小平印象》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丁曉平 方健康30頁)事實上,正如尼克松當年預料的那樣,中國當今的領導人也在一如既往地推進改革的進行。當然,如果中國遭受到嚴重的經濟危機、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出現極大的社會動蕩局面后,改革肯定會受到挫折。但海外人士非常相信中國領導層的能力,認為中國有一大批擺脫了教條主義偏見、不受意識形態原則束縛和局限的、高素質的領導人,相信他們能夠避免改革過程中出現嚴重的各種危機,將改革推行下去。
廣大中國人民受益于改革,對改革衷心擁護。鮑大可不僅分析了中國領導層對改革的態度,還觀察了改革的直接受益者——中國人民的態度,認為:“多數中國人由于整個生活水平提高了,對改革是贊成的。”(國外中共黨史研究動態1993年第2期)印度學者蘇地生談到:“只要想一想中國的農民,他們已經嘗到了繁榮的甜頭,正在信心十足地前進,并且取得越來越大的成果。他們決不會重新穿上使他們停步不前的緊身衣了。”(《鄧小平印象》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丁曉平 方健康302頁)從改革之初,人民就是支持改革的,改革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廣大人民普遍從中受益,受益后的人民不想回到過去貧窮落后的狀態,因而更加支持改革。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如果能使人民的生活逐漸得到改善,那么我認為這項政策本身就是它得以繼續下去的一個有力保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對改革的順利進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和平穩定的國內外環境有利于改革的繼續推進。中國目前國內政局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中國積極發展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關系,并致力于維護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的主題,中國爭取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進行改革,以發展經濟,需要的正是一個和平穩定的國內外環境。只要未來國內和國際不出現大的戰爭和動亂,改革政策連續的可能性將大于變動性。
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海外觀察家考慮到中國在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對中國改革的前景持悲觀或觀望的態度。這種改革的悲觀論者也有一定的市場,當他們看到改革過程中的某一環節出現了一點點問題時,就匆忙地做出悲觀的預測。不過,這些疑慮是完全不必要的。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一個艱巨的復雜的過程,因此,海外人士對改革的前景提出疑問是很正常的。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劇烈變化、各種矛盾集中呈現的發展階段,各種經濟問題和社會矛盾盤根錯節,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日益突出。海外人士對改革的前景提出疑問: 到底還應不應該改革下去?實際上,由于經濟體制改革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因此,改革過程中必然要遇到上節中提到的一些問題,這只不過是必要的代價,只能通過不斷深化改革來解決這些問題而別無他途。放棄改革,甚至退回到改革初的狀態是不可能的。近幾年,黨和政府采取了各種措施深化改革,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新的主張,就是為了矯正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某些偏差和失誤。盡管改革的道路艱辛曲折,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廣大人民的衷心擁護下,中國的改革事業將會乘風破浪,繼續前進。
當然,中國的改革發展仍然處在進行中,前面的道路還很漫長,很多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索。如果中國在改革過程中決策嚴重失誤,也不排除改革會失敗的可能。因此,必須認真對待海外比較嚴肅和客觀的觀點,對于海外學者的善意批評,我們更應當持歡迎的態度。即使對于海外的某些錯誤觀點和不適當言論,我們也應當實事求是地分析其產生的原因,而不應當簡單地對待,因為他們的研究對于我們在制定政策過程中防止錯誤,進一步完善各項政策,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作者單位: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