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是教師對學生錯誤思想言行給予的非肯定性評價,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必要手段。在批評過程中教師只有正確認識批評的功能,掌握恰當的批評藝術,做到通過批評既幫助學生改正自身的缺點錯誤同時又維護學生自尊,從而完善學生的思想品格。
1. 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個體心理,批評才能滌蕩學生的心理污垢,才能凈化他們的靈魂。一般來說,學生不良的性格特點有以下幾種:①心胸狹窄,自尊心強,自制力極弱;②性格內向,自制力強,情緒體驗強,不容易接受批評;③依賴性強,自我覺悟差,自制力差,情緒變化快;④固執,死愛面子,缺乏謙虛謹慎的態度,被批評時強詞奪理;⑤情緒暴躁,稍不如意便感情沖動,對批評有很強的抵觸心理。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心理特點,恰當合理地運用不同的批評藝術,使學生相信老師的善意,相信老師的公正與寬容,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好感,從內心愿意接受批評,改正錯誤。
2.融洽師生關系,尋找批評的機會。理想的、新型的師生關系,離不開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重要因素。在師生關系中沒有貴賤之分,教師要一視同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后進生、厭學生和殘疾學生,要認真研究他們的心理特點,鼓勵他們積極向上,尊重他們的人格。人們比喻教師的愛是潤滑劑、是催化劑,它在教育過程中可以加快教育進程,提高教育效果。教師批評學生要選擇時機,過早,“話不投機半句多”;過遲,事態擴大,悔之晚矣。學生輕松愉快時,情緒穩定,是教師批評的最佳時機。
3.讓學生保留自尊。教師在批評時不講究策略,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學生會拒絕批評。無論什么樣的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和臉面,即使是再調皮的學生也會顧及自己的面子,更不愿意在眾目睽睽之下受到別人的批評。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要講究場合,最好不在人多的場合當眾批評學生,傷其自尊。對待學生的過錯,教師既要有法官的氣魄,又要有慈母般的胸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既要設法達到教育的目的,又不傷學生的“面子”。
為使批評方式與學生的心理特點協調一致,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針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批評方式,靈活交替,綜合應用,最終取得最佳批評效果。
(責任編輯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