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我表姐生了寶寶,我曾帶孩子去理發,可小孩一見那明晃晃的剪刀還有形象前衛的理發師就哭。沒辦法,我只能和姐姐在家里給孩子剪發。那么小的寶寶,生怕傷了他。小孩子頭發長得還特快,老得剪,有時候多半天才能把頭發剪好。不過慢功出細活,剪的多了,有了經驗,越來越得心應手。后來孩子的‘造型’被親戚朋友看見了,都說好,他們的寶寶剪發就都來找我了。”曉晴的創業史似乎更多的是一種水到渠成。
曉晴說,在這一過程之前,恰好她剛剛辭去工作,給寶寶剪發的手藝卻得到越來越多的贊譽,這使她萌生了以此創業的念頭。畢竟,以自己可以挖掘的優勢打拼另類的市場空間,往往會得到捷足先登的機遇。何況,當時的曉晴曾在一個月里接到9對夫婦的求助,她覺得嬰兒理發市場潛力巨大。
曉晴告訴筆者,在選址的考慮上,她得到了一個建議,就是在含婦產科的醫院周圍開店,不但能夠吸引一定的客源,也能夠使自己的對外宣傳具有廣泛的定向施展平臺。曉晴幾經尋找以每月400元的價錢租下了一間15平米的房子,再加上必要的桌椅板凳,店面牌匾和理發用具,以及用于宣傳饋贈的名片、海報,啟動資金基本上花了2000元。在開業當天,曉晴的“寶寶發屋”就接待了5位小顧客,帶孩子來的爸爸媽媽大都很好奇,對于孩子的發型卻沒有過多的要求。
開業很順利,不過后面也遇到過阻力,曉晴說,其實阻力應該叫收獲。
一是寶寶:你不要指望他在剪頭發時始終如一地擺一個姿勢,而曉晴作為開店營生的“專業寶寶理發師”,也不能讓自己長時間為某一個或東張西望、或哭鬧不停的寶寶服務,“開始的時候是小家伙們分散我的注意力,不過現在是我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曉晴想到了巧妙的應對策略,那就是在寶寶面對自己的身后區域放一些可愛的玩具,盡可能地定住寶寶的目光,自己也穿一些印有卡通造型的服裝或手持一些玩具,在需要寶寶轉頭的時候給予扶助,讓寶寶減少哭鬧!
二是自己:剛開店的時候,曉晴有了部分回頭客,固定的客源雖然是件令人高興的事情,但新的問題接踵而來。孩子家長大都是追求時尚和前衛的年輕人,他們不要求孩子的發型另類,但寶寶們在長大,劉海、鬢角、發角以及后腦部頭發,往往都會成為顧客提要求的地方。曉晴認識到,一把成人用的理發剪刀和單純把頭發剪短是不夠的。為此,她花了大約一個月的業余時間、600元的學習成本掌握了一些美發的基礎技巧,特別是學習了如何讓手法更柔更靈活。曉晴現在采用沒有噪音、隱藏刀頭的理發推子,不但孩子看了不會害怕,而且功能全面,絲毫不會損傷寶寶的頭皮及毛囊組織,讓家長很放心。
此外,曉晴認為自己的寶寶發屋雖然在地理位置上具優勢,但是單純等顧客找上門來已經不利于店鋪的長期經營,勤奮的她把每周五定為自己外出的日子,只要顧客打個電話,曉晴就會帶著必要的器具上門服務。這個經驗來源于她創業第一年冬季的偶然發現,“心疼孩子的家長,往往希望小寶寶遠離風寒和未知的危險,這樣的家長十有八九,普遍性意味著消費人群的巨大,我只是多留心,抓住了更多的機會!”
曉晴告訴筆者,現在,她一次給嬰兒理發耗時10~15分鐘,收費10~15元,每天至少能接待10個顧客,外出服務的時候,費用要稍高一些,20~25元,她每個月可以拿到3000元以上的報酬,3、4月和秋冬季基本上能突破4000元,很多顧客認為找她幫忙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煩,又節省時間,何況是給自己孩子花錢,物超所值。曉晴還告訴筆者,越來越多的顧客青睞上門服務,中國人對于幼小的疼愛使這種形式甚至要比店鋪現場理發更受青睞,她目前在考慮是否放棄店鋪實體經營而進行電話預約、上門服務的方式。
市場前景:
目前市面上的美發店大都以面向成人為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婦愿意接受高效現代的生活服務,強大的市場消費潛力和廣闊的人群接受力,使“嬰兒理發”這一行業必將顯露出其另辟蹊徑的優勢。
可行性分析:
做嬰兒理發師不一定要有高超的美發技藝,但一定要有行動上的靈活性和基礎的剪發經驗,以曉晴為例,這似乎只要短時間的實踐訓練和低成本的學習就可達成,此外,膽大心細也是這一動手行當必備的職業素質,在10~15分鐘的時間中聚精會神,應該不是一件難事。
責編/小苑
ylyma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