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韓國棋壇震蕩的一年,而且余波震及世界棋壇。其震源,就是李昌鎬的疲勞。年初李昌鎬“意外”失手三星杯,繼而農心杯不敗金身被打破,接著首屆中韓擂臺賽未能擋住中國隊副將常昊的四連勝。李昌鎬一直是韓國圍棋強勢的基石,他的動搖自然引發強震。加上中國接連獲得三星杯、LG杯、中韓擂臺賽、CSK杯的冠軍,使得敏感于危機的韓國棋界立刻驚呼被趕超。不過,進入年中,韓國棋界還是穩住陣腳,重心悄悄從李昌鎬身上挪開,高根臺、樸正祥、趙漢乘、洪玟杓、白洪淅等實力派棋手開始力挺韓國圍棋。而李昌鎬則繼續跌跌撞撞,也正是因為他的疲軟,2006世界棋壇出現了樸正祥獲得富士通杯、LG杯四強沒有前世界冠軍等“怪現象”。從中韓對抗的角度,李昌鎬“沉寂”后韓國依然和中國打成了平手,或者可能稍占上風,尤其在新銳層的較量上韓國絲毫沒有落下風。盤點2006年的世界大賽,韓國拿下富士通杯冠軍、豐田杯李世石進入決賽、李昌鎬進入三星杯決賽、趙漢乘、洪玟杓進入LG杯四強,中國拿下亞洲電視快棋賽冠軍(王檄)、春蘭杯會師決賽、常吳進入三星杯決賽、胡耀宇進入LG杯四強。
綜觀這幾年的中韓對抗,處于下風的中國始終有只被曹李師徒或幾個天王級棋手制約的錯覺,或者認為只要掀翻這幾個頂尖棋手,中國圍棋就會迎頭趕超韓國。事實上,中韓對抗的實質是圍棋環境、土壤、機制的全方位對沖,曹李師徒不是偶然降生韓國,而是韓國優于中國的圍棋土壤孕育了這些超級棋手。如果,曹李被掀翻,那么首先釋放的是韓國棋壇被壓抑的棋手,曹李淡出的空缺迅速會被填補。如,2006年李昌鎬低迷后,趙漢乘迅速頂上來,如果他最終能獲得LG杯冠軍,那么韓國棋壇會多出一位天王級棋手。
2006年韓國棋壇
1.韓國圍棋協會成立一周年
韓國棋壇2005-2006年度最大的舉措是啟動圍棋的體育化,成立韓國圍棋協會。11月24日,韓國圍棋協會在韓國棋院舉行了創立一周年紀念會,韓國圍棋協會會長在致辭中說:“在一年間,大韓圍棋協會注冊為大韓體育會的準成員,舉行了國務總理杯世界業余圍棋錦標賽,又結成亞洲圍棋聯盟(AGF)并出任首屆議長國。”
過去,圍棋在韓國泛泛屬于文化藝術范疇,且沒有正式業余組織。韓國圍棋界為了進一步向國民推廣圍棋,開始促進圍棋的體育化,并創立了獨立于韓國棋院的圍棋協會。韓國圍棋協會的難題是韓國體育會對圍棋的體育競技屬性持保留態度,不過今年4月仍被接收為準成員。如果圍棋屬于正式體育項目,圍棋可在中小學開課,學生可作為圍棋特長生升學,圍棋可以得到國民更廣泛的支持。但是,韓國棋界的目標并不僅限于此,而是向世界推廣圍棋。過去幾十年日本棋院不遺余力推廣圍棋,但是收效并不大。韓國棋界則充分吸取教訓,把圍棋屬性強調為競技項目,相應推出正式業余組織,以韓國圍棋協會為中心在全球布局。即未來代表韓國圍棋的權威機構是韓國圍棋協會,而不是韓國棋院。
2.韓國內戰動向
2006年韓國棋壇因李昌鎬的低迷而震蕩,但是李昌鎬整整一年牢牢守住了韓國棋院排名第一的位置。到年末,李昌鎬擁有王中王戰、王位戰、國手戰、十段戰四個頭銜,依然領先于風頭正勁的李世石。李世石成名于國際棋戰,但是國內棋戰一直乏善可陳。2006年李世石結婚,收斂狂狷之氣謀取國內霸業。對國內名次李世石的看法很樸實,即李昌鎬是第一,崔哲瀚是第二,他是第三。不過,李世石并不隱諱取代李昌鎬的決心,只是務實地先把矛頭對準崔哲瀚。到年末,李世石的國內冠軍數達到4個,分別為:GS杯、麥馨杯、KBS圍棋王戰、物價信息杯。如果李世石天元戰不失手,他的頭銜數和排名積分都有可能超過李昌鎬。
2006年韓國棋壇最失意的棋手是崔哲瀚,他連輸麥馨杯、國手戰、GS杯、棋圣戰、KBS圍棋王戰五個決賽,國內頭銜盡失。尤其他和李世石的十一番棋決戰(麥馨杯、GS杯、KBS圍棋王戰,1勝7負)一敗涂地,這一陰影短期內很難消失。此外,2006年的番棋崔哲瀚國手戰輸給李昌鎬,棋圣戰輸給了樸永訓。崔哲瀚是靠暴力流強勁崛起,但是兩年后逐漸不敵適應暴力的均衡圍棋。而且在國際棋戰,崔哲瀚再次成為“友好人士”,常昊正是突破崔哲瀚阻止韓國包攬三星杯四強,并和李昌鎬會師決賽。嚴格來說,崔哲瀚的師兄李世石并不屬于暴力流,他只是依仗棋力行薄棋,或者靠斷金切玉的銳利棋感強殺大龍,但骨子里是酷愛實地的均衡派。這或許可以側面說明古力今年國際棋戰成績的不理想(雖然進入春蘭杯決賽),而李昌鎬和常吳會師三星杯決賽,可能喻示2007年重新流行均衡。
韓國棋壇2006年最大收獲是樸正祥和趙漢乘,樸正祥是在韓國軍心渙散時帶來意外驚喜,而且韓國多了一位準天王級的棋手。而趙漢乘終于彌補他2%的不足成正果,他以3比1戰勝李世石獲得天元戰冠軍,說他已經躋身天王行列也不為過。而且趙漢乘進入LG杯四強,他獲得天元戰頭銜陡然增加了他最后奪冠的可能性。
韓國棋戰一覽
嚴格意義上,韓國棋壇正規挑戰棋只有四項,分別是GS杯、王位戰、國手戰、棋圣戰。天元戰是用時為三小時的錦標賽,但是李昌鎬從第6屆起沒有參加這項賽事。
1997年以后,韓國新聞界紛紛撤出圍棋,新聞挑戰棋在韓國棋壇已經有名無實。目前,正規的新聞挑戰棋只有《東亞日報》的國手戰。其他林林總總棋戰,如王中王戰等雖然棋戰規模很大,但都屬于快棋。韓國流行快棋的原因是替代紙媒體贊助圍棋的企業尋求快效益,因為快棋更適應因特網時代的快節奏。不過,快棋究竟是不是趨勢、是否有悖棋藝,韓國棋壇雖有討論但沒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