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字典》上這樣解釋“荃”:古書上說的一種香革。這種香革,根扎進土壤很深,就像荊棘一樣。
有著香草一般的芳香,卸有著荊棘一般的扎實,這說的不就是彭荃這樣的棋手嗎?
豪情5連勝
彭荃似乎永遠都是那樣樸實無華,不講究衣著,沒有其他愛好,總是低調做人。2002年,古力家鄉媒體對他進行了一些諸如酗酒、貪玩等夸大其辭的報道,古力為此很委屈,彭荃見了他后說了句:“那你還是多少有點問題,別人永遠不會這么報道我的。”
彭荃的樸實并不是邱峻那種不置一詞的樸實,有時彭荃也會“大話”一番,2004年底他和羅洗河一起參加農心杯釜山站比賽,“小豬”戰勝趙治勛九段后,將迎戰李昌鎬九段,彭荃賽前對“小豬”說的那番話后來引起外界非議,急得彭荃趕緊澄清。他當時說的意思是“李昌鎬現在已經不是世界絕對第一,小豬完全有實力打敗他。”兩年后再來看彭荃說過的那番話,不能不說他說得很有遠見,也很有道理。
本屆農心杯三國圍棋擂臺賽,彭荃再次獲得出場機會,輪到他上場時,對手是兩連勝的羽根直樹九段,結果彭荃取勝,隨后他又戰勝了老對手崔哲瀚九段,取得了兩連勝。第一階段比賽結束時他說:“我會努力不用主將古力出場,中國即可奪冠。”這又是一句“大話”了。
來到釜山后,彭荃的第一個對手是日本棋手今村俊也九段,彭荃輕松中盤勝,達成3連勝,獲得了1000萬韓元的連勝獎。隨后他再勝元晟溱七段和山田規三生九段,實現5連勝。頗為巧合的是,除了中盤勝今村俊也九段后,另四盤棋彭荃無一例外都是以3目半之優勝出,網上有棋迷將其戲稱為“3目半之男”。
5連勝可獲得可觀的獎金,每盤棋300萬韓元對局費,加上3000萬韓元連勝獎,彭荃已經獲得4800萬韓元的獎金,相當于獲得韓國冠軍獎金最高的棋戰頭銜(GS加德士杯冠軍獎金5000萬韓元)。此外,最讓彭荃高興的是,因為取得了5連勝,他已自動獲得進入下屆農心杯中國隊陣容的資格。
彭荃曾獲得全國少年圍棋賽C組冠軍,后來繼錢宇平之后破格入選國少隊,曾經創下國內參加世界大賽年齡最小、段位最低的紀錄。1999年底他以15歲之齡入選春蘭杯中國隊陣容,第二輪以3/4子之優戰勝其時正當盛年的劉昌赫九段,一戰成名。之后,他分別于2004年和2005年獲得應氏杯和春蘭杯第3。此次農心杯5連勝,其實也是多年積累之下,水到渠成之舉。
曾經被“爭搶”
彭荃9歲那年,被劉小光九段推薦到河南圍棋隊學棋,他和父親兩人輾轉至河南。其時彭父彭俊維已決定讓彭荃走職業棋手這條路,父子兩人到處奔波,只有靠彭母一人支撐家庭費用,個中艱辛實不足為人道。論起學棋艱辛路,彭荃比起羅洗河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1996年,彭荃的又一位恩人羅建文浮出水面。這一年.正是時任國家圍棋隊副總教練羅建文七段的力薦,才使年齡不滿12歲的彭荃繼錢宇平之后,破格選拔進國少隊集訓。彭父彭俊維說羅老此舉為“雪中送炭”,使彭荃如愿以償地進入國家隊,解決了彭家的后顧之憂。當時彭荃在河南隊學棋每月開銷在1500元左右,這是家境貧寒的彭家所承擔不起的。這也是彭荃后來一直把羅老當作父親般敬重的緣由。
1999年圍甲聯賽創辦,重慶棋院院長楊一看上彭荃,欲將彭荃引入重慶隊。當時中信圍棋隊馬曉春九段也是慧眼識人,捷足先登,將彭荃、黃奕中羅致門下。一直到2003年,中信隊退出圍甲聯賽,原班人馬被羅建文擔任教練的北京大興興創隊接收。
2001年,貴州衛視隊晉級圍甲,貴視隊教練老聶說:“貴州隊要引進劉菁、彭荃這樣貴州籍棋手,才算名正言順。”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劉菁和彭荃都沒有加入貴州衛視隊,此事一直讓老聶難以釋懷。
翌年,浙江新湖隊開始出現于圍甲聯賽中,知人善任的馬曉春九段向中信方面提出將彭荃轉會至新湖。馬曉春擔任中信圍棋隊教練多年,中信方面同意商借彭荃,但堅決不同意轉會。為表示對彭荃的看重,這年彭荃奪得新人王頭銜時,中信還破例為已商借到新湖隊的彭荃開慶功會,并獎勵他3萬元。
轉眼到了2004年,又有兩支圍甲隊競相邀請彭荃加盟。一支是貴州咳速停隊,另一支是山東齊魯晚報隊,兩隊都給彭荃開出了頗為優厚的報酬條件,其間甚至還有彭荃究竟是隸屬于貴州還是北京新興地產隊的爭端,但彭父彭俊維實話實說:“我家彭荃并不圖錢。飲水不忘掘井人,當年若沒有羅老的力薦,肯定沒有彭荃的今天,所以我們還要知恩圖報,不會考慮商借或轉會。”

彭父彭俊維曾深有感觸地說:“彭荃有報答不了的人情。”其實何止彭荃,還有像羅洗河、謝赫、樸文堯等學棋經歷坎坷的棋手,都有一筆厚厚的“感情債”,棋界也是這么薪火相傳,代代延續,才產生了一撥又一撥圍棋天才。
成名之戰
15歲的年齡,卻進入了春蘭杯的陣容對彭荃來說難能可貴。他的表現也確實沒有讓大家失望。在第一輪戰勝了韓國車敏洙后,第二輪,他碰上了當時如日中天的劉昌赫。在這盤棋中,彭荃成功閃躲了劉昌赫“天下第一攻擊手”的敏銳刀鋒,將劉昌赫拖入了官子大戰,最后以四分之三子驚險勝出。這盤棋對彭荃來說有著里程碑般的意義,從那時起,一個“后半盤強大”的彭荃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