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貴州省赫章縣文物局對境內國家級文物保護區開展保持工作的過程中,遇到了種種困難,一些政府部門帶頭違反文物保護法,在保護區內違章建設。對此,縣文物局深感無奈,將情況報告了地區文物局。沒想到,惹火了一位縣領導人,質問縣文物局局長:“你們是縣政府的文物局,為何不經政府便私自上報?”當得到“我們要執行文物保護法,我們是按規定上報的”回答后,這位縣領導人竟在一次會議上公開說:“如果樣樣都依法,我們就會一事無成。”
倘若不是來源于大道消息,還真讓人難以相信這事是真的。雖然也時常耳聞一些領導者法制觀念薄弱,但一般還是講點“藝術性”的,像這般冒天下之大不韙,赤裸裸地向法制叫板,與法制對著干的,畢竟還不多見。
在如今依法治國已是正在實行的重大國策的年代,一名縣級領導人公然說出“樣樣都依法,就會一事無成”的話來,確實令人吃驚。有這種想法的難道就僅僅是這一個官員嗎?回答是否定的。為何我國依法治國的步履如此沉重,為何基層群眾為求得問題的解決而上訪,為何領導層中貪污受賄大要案不斷等等,問題的癥結就在這里。有不少領導者雖然在大會小會上講要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執法為民,但他們的內心深處卻從來沒把法律當回事,只是應付應付門面,做做表面文章,他們信奉的還是“權力就是真理”,“領導就是法律”。
他們究竟要成什么事?無非是唯GDP是舉,而置環保于不顧;盲目擴建城市,不惜以毀壞歷史文物為代價;不擇手段的招商引資,對非法壓榨勞工血汗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這個時候,《環境保護法》、《文物保護法》、《勞動法》等法律可能就顯得礙手礙腳,讓他們覺得很不得力,很不舒服,很不痛快,難怪一些官員動不動對法律大發牢騷。在他們眼里,法制成了他們工作的絆腳石,政績的攔路虎,欲望的緊箍咒。
或許,沒有法律的限制,一些人會“辦成”一些事,甚至辦得“轟轟烈烈”,但因為脫離了法律的軌道,違背了科學規律,所干的事往往脫離實際,脫離長遠,脫離人民,埋下種種隱患,掩蓋若干矛盾,帶來諸多惡果,甚至禍留子孫。
值得深思的是,像這樣一個無視法律的官員,究竟是怎樣走上領導崗位的?即使未通過公推公選,起碼也經過組織考察,社會公示。是不是有這么個潛規則,一些人雖然不懂法,但懂得人際關系學,而且有一股子另類“闖勁”,能夠出“政績”,弄出“名堂”來,所以被上級贊賞與默認,想盡法子讓此類人走馬上任。如果真是這樣,就很有些讓人感到悲哀和擔心了。
法敗則國亂,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我們已經走進新時代。依法治國,不可動搖。解決一些領導干部無視法律的現象,必須從法制入手,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尤其是加快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制度的改革步伐,加大力度,增加競爭性,公開化,透明度;對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需要講科學性,考核的著眼點放在依法行政為民謀利是否言行一致,通過考核切實增強領導者的法制觀念和為民意識。●(責編: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