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妖嬈的時尚美女,兩鬢花白的滄桑老人,西裝革履的企業精英,一個普通的路人或許他就是一位民間反扒志愿者,他們奉獻著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甚至冒生命的危險默默地支撐著社會道德的底線,可如今,他們的“理想”遭到了“刑拘”,他們的路在哪里?
“武漢志愿者聯盟”論壇成立于2006年3月,目前注冊人數已有2000余人,其中經常參加活動者有200多人。該聯盟的反扒隊隊長“手術刀”表示:“我們最初以街頭反扒為主,后來開始制止一切街頭不法行為。2006年8月開始進入社區捐獻骨髓和幫助困難群眾。我們成績最顯著的是反扒,自成立9個多月來共出動七八千人次,抓獲各類小偷及罪犯400人次。”
然而,去年9月聯盟發動的一次大規模行動中,被抓獲的小偷楊蠻的意外死亡,導致參與行動的網友“罐子”被送入看守所,并有可能面臨刑事處罰。
此事件被聯盟成員認為“讓近一年來努力取得的成果幾近一夜崩潰”,成千網友加入了為伙伴籌集律師費捐款的行列,27歲青年“罐子”也成為江城關注的人物。
志愿者反扒 小偷意外死亡
“2006年9月24日那天,我們和平常一樣開始了雙休日維持街頭社會秩序的活動,當天抓獲各類扒手(包括持刀兇徒)共20多人。當時我和‘罐子’同在一個小組。”網友“一輩子”回憶。
在青年路車站,“罐子”和同伴發現一個小偷楊蠻剛從一位準備登上公交車的女子包中摸出一個錢包,他們立刻上前制止。楊蠻見狀將錢包放回包中,并開始與網名為“絕對NO暴力”的志愿者扭打,其同伙七八人也上前協助圍攻志愿者。女性志愿者“狼MM”上前幫忙也遭圍攻,趕來增援的志愿者“九頭鳥”則被眾小偷打暈在地,楊蠻趁機咬了“絕對NO暴力”大腿一口后逃脫。
“在跨越隔離帶花壇時,楊蠻被志愿者的一聲大喝嚇到,一頭栽倒在地上并陷入昏迷。與此同時,另一組志愿者趕來增援,一舉抓獲3名嫌疑人。”志愿者“九頭鳥”承認,由于小偷挑釁并反抗,志愿者們用甩棍擊打了楊蠻的腿部。他表示:“我們不得不配備甩棍自衛,由于反扒,我們經常被小偷報復,對方人多勢眾,而且有匕首、電擊器等兇器,如果沒有防身武器,會出現不必要的傷亡。”
反扒民警趕到時,楊蠻腿部腫大,且頭部右側有一包塊,公安機關將其帶到武漢同濟醫院檢查拍片,結論為無任何異常。公安機關在將楊蠻置留24小時盤查后,由于失主、贓物均已失去,盡管其為慣偷,仍因證據不足將其釋放。28天后,外出“活動”的楊蠻猝死,在其同伙指認下,網友“罐子”被認為在9月24日當天用甩棍擊打死者頭部,造成包塊誘發死者血管爆裂致死。同時,法醫鑒定認為楊蠻同伙的結論成立。12月12日,“罐子”被指認故意傷害并造成楊蠻包塊誘發死亡而被拘留。
“罐子”父親:堅信兒子不可能有罪
27歲的“罐子”中專學歷,已有3年工作經歷,如果沒有發生“9·24”事件,他現在就快拿到自考本科文憑了。身為武漢某高校教師的“罐子”父親高松(化名)和妻子已經為兒子的事奔波了許久,“這孩子從小就正義感強,參加志愿者聯盟后,不僅抓小偷,還幫助孤寡老人,也是骨髓捐獻志愿者。他長這么大,我從來沒見他打過架。”高松說,自己堅信兒子不可能有罪。
辯護律師四點質疑
疑問一:“罐子”是否打過死者頭部?
“9月24日頭部外傷系蛛網膜下腔及硬膜下出血的誘發因素”——楊蠻遺體的《法醫鑒定結論》中這句話似乎讓其死因鐵板釘釘。但當天與“罐子”一同反扒的志愿者“九頭鳥”、“一輩子”等人卻對此結論表示懷疑。“我們在公交分局接受調查時,實事求是地向警方講述了當時的情況。在場者都可以作證,絕對沒打他的頭部。”
疑問二:楊蠻當日是否有頭部著地?
網友“一輩子”和“九頭鳥”回憶,楊蠻逃跑躍過花壇隔離帶時,“九頭鳥”清醒過來并大吼一聲“站住”。此時楊蠻一驚,回頭觀望時一頭摔倒在地……楊蠻暈乎乎沒有起來,志愿者后來將其拉起并扭送到車站站臺后方。律師王萬雄認為這一細節也至關重要,“如果楊真的摔倒過,就不能排除其頭部被地面硬器物、鈍器物致傷的可能性。根據‘疑罪從無’的精神,我認為司法機關不能判‘罐子'有罪。”
疑問三:楊蠻“致命傷”是否另有原因?
“抓獲小偷后,‘罐子’曾給楊蠻拍了照片,照片上楊蠻頭部并未出血,而當日公安局的鑒定也認為他僅僅是頭部軟組織挫傷。”王萬雄表示,9月24日距離楊蠻死期有28天時間,“這期間楊蠻仍四處‘活動’,10月13日還將‘一輩子’打傷。在這28天時間里,楊蠻沒有住院,他是否又參與過打斗,是否飲酒或過度激動,這些都很難講,而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
疑問四:楊蠻遺體為何迅速火化?
“罐子”的父親告訴晨報記者:“鑒定結論是批捕‘罐子’之前就已經作出了,但我們看到該結論時,卻獲悉楊蠻的尸體已經被火化了!我們對此非常不解,這等于再也無法重新鑒定!”嫌疑人提出了疑問,而又無法通過重新鑒定解答的話,根據“疑罪從無”精神,合理懷疑無法排除,為防止侵犯公民人權,法庭一般都會判決無罪。
各方激辯反扒同盟是否應存在
司法機關:見義勇為應該,志愿者本身不能違法
反扒志愿者團隊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俗話說“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反扒需要經過專門培訓,就連我們民警捉了小偷,有時也因為缺乏證據而難以處理,更不用說民間志愿者了。我們不反對群眾扭送小偷,見義勇為者我們也會表彰,但志愿者本身不能違法,再怎么樣也不能打人!
教授:合理引導反扒組織可成政府的“減壓閥”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恢忠認為,國內許多城市出現民間反扒群體,說明還是有一定社會需求的。這些群體中的成員都是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為何會出現如此眾多的“質疑聲”,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很好的引導機制,如果可能的話,有關部門可以對這些民間力量因勢利導,對他們進行相關的培訓,合力會比想象的要大。
市民:懷疑的同時表示支持
武漢市市民陳先生說:“我們應當看到,警力的不足和裝備的落后,使他們不可能打擊所有的犯罪,也不可能保護所有公民。‘反扒組織’正好解決了警力不足的問題。”湖北萬澤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周靜雯認為,任何一個普通公民,看到有人行竊時,都有權利、有義務進行制止并爭取將其扭送至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不支持,也不反對
武漢市公安局有關人士接受采訪時,對反扒聯盟的態度是:“不發表看法,也不會出面叫停反扒聯盟。”
反扒成員“手術刀”:“為喚醒群眾的意識而努力”
志愿者抓小偷為的是維護社會公德,喚醒群眾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而警察抓小偷為的是維護法律的嚴肅,平衡社會秩序。同樣是偷,一元錢與一萬元錢在志愿者眼里是一個慨念,那就是其行為是“偷”;而在警察眼里卻要去尋找適用的法律,該判的判,該教育的教育。警察們也很希望有足夠的證據對小偷們進行判決。但現在刑法要求以證據為主,而很多時候,小偷們鉆了法律的空子,逃避法律的制裁。志愿者是站在一種社會責任的角度來面對“小偷”這種社會現象的。讓我們想想,為什么我們很多人都看到過小偷公然在大街上偷東西,卻如入無人之境?志愿者要做的和正在做的,是通過他們的行為,營造一種社會正氣,慢慢地恢復和重建群眾信心,讓更多的個體在遇到不法行為的時候,能迅速形成一種凝聚力,從而形成與犯罪團伙足以對抗的力量。
鏈 接:
1.仙桃青年黃志文在漢制止小偷慘遭殺害
《桂林日報》報道:
仙桃市沙湖鎮人黃志文2006年5月16日晚8時左右經過利濟路人行天橋時,看見有小偷正在偷一個女孩的東西,黃志文就“多了句嘴”提醒那名女孩。不料,小偷的同伙立刻圍上來,對黃志文連刺數刀。雖經醫院急救,但他因身受5處刀傷導致失血過多而永遠離開了人世。
2.弱女子見義勇為竟遭瘋狂報復
據《河南商報》報道:
2006年6月22日,河南姑娘馮娜走到江漢路“新民眾樂園”天橋旁時,她突然發現:一個男子把手伸進了一名中年婦女的包內。“小偷!”“抓小偷啊!”馮娜大喊了一聲。小偷立即收手,路人隨即又各走各路。中年婦女回頭看了看小偷轉身跑了。看見并無人響應馮娜的“號召”,小偷一把將馮娜摁倒在地上。馮娜大聲呼救。此時,路邊不斷有人經過,但無一人停下。“給你留個紀念!”看到連個幫馮娜說話的人都沒有,小偷更加猖狂。小偷刺傷馮娜持續了有5分鐘。受傷的馮娜勉強翻過一個高約1米的柵欄,來到路上攔截出租車求助。看到滿身是血的她,很多車減速過后又加速離開,直到一名交警趕到,幫她攔下車,馮娜才到醫院。
3.公汽司機阻止小偷被打傷 仗義司機好樣的
據《武漢晨報》報道:
2006年12月23日上午11時許,33歲的梁凱駕581路(909號)車經過榮軍醫院站時,3個青年男子擠上車。有經驗的梁凱猜測這3人可能是小偷,便注意3人。3人很快擠到車廂中間,將一女乘客團團夾住。梁趕緊沖3名青年說:“里面比較空,往后面走哈子!”3人站著沒往后走。梁改而提醒被包圍的女乘客往后面走,女乘客也沒有反應過來。車快到武昌小何西村公交站時,女乘客驚呼:“我的錢包被偷了,師傅不要開門,將車開到派出所!”梁凱沒開車門。這時,3名男子一擁而上打梁。看見有乘客報警,3人趕緊強行打開車門逃走。
4.男子街頭怒砍小偷被捧為關中刀客
據《河南商報》報道:
2006年8月8日,鄭衛東到西安市文藝路臨時勞務市場招工,發現五六名男子正要把一輛電動自行車偷走。鄭衛東沖出人群,拉住偷車的男子,兩人廝打在一起。小偷同伙紛紛圍上來,鄭衛東便抽出一把菜刀,揮向偷車賊劉某。招架不住的劉某撇下贓車,拔腿就逃,跑出300多米被車流擋住去路,已經追來的鄭衛東將車賊拉倒,并將其拖到路邊。難掩怒氣的鄭衛東在奄奄一息的劉某胳膊上又添一刀,腿上踢了兩腳。2006年8月9日,鄭衛東因“涉嫌故意傷人”被刑拘。這一事件也引發了西安市民的熱烈討論。西安市的幾家媒體熱線幾乎被打爆,在華商網的論壇里,眾多網友力挺鄭衛東,稱他為“關中刀客”。
思考:
1、民間反扒行為應該支持嗎?
A :應該支持,每個公民都應參與維護社會治安。
B:不支持,民間反扒缺乏技術保障,容易造成人身傷害。
2、為什么會出現大量民間反扒組織?
A:社會治安不能滿足群眾要求,部分人越俎代庖。
B:市民正義感驅使,政府工作不到位。
3、“罐子”事件后應如何對待民間反扒組織?
A:呼吁反扒組織學法用法,規范自身行為。
B:公安機關進行統一管理,進行法規和技術培訓。
C:取締民間反扒組織,政府更多作為保障治安。
編者按:
自古以來,男盜女娼是為世人所不齒,盡管,偷竊行為與社會大環境相關,然而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此類扒竊行為已超越了一種對財物的竊取行為,漸漸演變為一種對社會公共道德、良知的嚴重挑釁。小偷,偷走的不僅僅是財物,而是社會的道德、良知,他們偷走了我們的心。“罐子”已經成為這一類事件的代名詞,“罐子”的前途在哪里?民間反扒組織又該何去何從?歡迎大家來電來函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