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年以前,我曾作為一個富翁而裘衣肥馬。
那個時候,衣有錦繡行有專車的我,最深惡痛絕的莫過于那些不守交通規則的路人了,對于不知什么時候就會竄到馬路中間的冒失鬼,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這些人為啥都不要命呢?”
后來我突遭變故,一文不名之后,我開始習慣安步當車的生活,于是,我眼中便全是只爭分秒、見縫就插的車了。此時的我,說的還是同樣的一句話,只是指責的對象變了。現在,讓我憤怒的是一路絕塵的有車一族。
一位朋友對于我的改變先是詫異,而后心有所思,他給我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笑話,作為對今昔之我截然相悖行為的詮釋。
說是齊國有位好色之徒,見鄰居死了當家人,遺下一大一小兩位漂亮的老婆,就挖空心思去勾引。鄰人的大娘子非常貞潔,任你嘴皮磨破,就是不肯相從。小娘子水性楊花,不久就被他勾搭上了。
后來,他老婆死了,續弦時,知道的都以為他會娶鄰家那位跟他相好的小娘子,結果他娶的卻是不曾給過自己好臉色的大娘子。
有不解的就去問他:“跟你好的不是他家的小娘子嗎?”
那人遲疑了半天,老實回答:“我也不知是什么緣故,以前,我是看他家小娘子好,如今,卻是看他家大娘子好。”
朋友的意思是,一個人有什么樣的立場,便決定了他有什么樣的觀念,坐在不同的位子上,就會有不同的想法,所謂“位子決定腦子”。即在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中起決定作用的,并不是我們通常以為的大腦,而是看似無關的位子。
事實上,這是無關道德善惡的正常反應。格局中的各方,其思維并非完全不變,只是要依情勢而定。
現實存在的也許并不一定盡如人意,卻是你曾經參與過的,參與無疑就是對既成事實的承認,所以你無法反對。于是,你唯一能做的,便是換一種思維方式,去適應位子的變化,而一旦真的適應了,你就不是原來的你了。
(春天摘自《位子決定腦子》文/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