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ISSR標記技術對海南、云南、廣西3省的12個杧果野生居群共265個個體的遺傳多樣性水平及居群遺傳結構進行研究。9個引物共檢測到102個位點,其中89個位點為多態位點,占87.25%。POPGENE分析結果表明:杧果具有豐富的遺傳變異(在物種水平上,He=0.2541,Ho=0.3940;在居群水平上,PPL=66.81,He=0.1968,Ho=0.3099)。Nei’s遺傳多樣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各居群間產生了一定程度的遺傳分化(CST=0.233 7,FST=0.2192),可能是由于生境破壞和基因流的障礙(Nm=0.8905)引起。UPGMA聚類分析表明,廣西的3個居群(那坡、邕寧、平南)優先與云南的文山居群聚為一支;而云南的永德和版納居群各自聚為一支。
關鍵詞:杧果;野生資源;居群遺傳結構;ISSR
中圖分類號:S66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980(2007)03—3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