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德彬
12月19日,隨著李明博高票當選,長達18個月的韓國第17屆總統選舉戰落下了帷幕。歸納下來,本屆選舉共有八大特征。
第一,當選人大勝。代表保守右翼勢力的在野派大國家黨候選人李明博以48.7%的得票率當選總統。得票率第二和第三名分別是代表進步左翼執政圈勢力的大統合民主新黨候選人鄭東泳和同為保守派無黨派候選人李會昌。鄭東泳得票率為26.1%,李會昌得票率為15.1%。
這次第一和第二位之間的得票率差距,是從1987年韓國實行總統直選制以來最大值。恢復直選制后實施的4次總統選舉中,排名1-2位的候選人得票率最大差距都沒有超過10%。而在第15屆和16屆選舉中,得票率差距僅為1.6%-2.3%。因此李明博被認為獲得了壓倒性勝利。執政黨出身的候選人在大選中落后在野黨候選人22個百分點以上遭遇慘敗,在韓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第二,投票率低。本次韓國總統選舉選民投票率僅為62.9%,也創下了投票率新低。實際上,韓國總統大選的投票率一直呈持續下降的趨勢,第13屆至第16屆分別為89.2%、81.9%、80.7%和70.8%。
盡管韓國選舉委員會在全國各大主流媒體作了鋪天蓋地的宣傳,廣告詞諸如“12月19日,大韓民國今后的5年將從這里出發,選民們,前往投票站吧!”,號召選民踴躍投票。大選那天,韓國政府還給選民放假,然而相當多棄權的選民紛紛選擇了出門旅游。電視里不斷看到出游的選民接受采訪,被問到為什么放棄手中權力時,回答是,“整個選舉過程少見政策辯論,多看到對手們之間的相互抹黑、攻訐和惡斗。”
年輕人投票率尤其低。反映了年輕一代對政治的冷淡。韓國媒體認為,有史以來的投票率最低的本屆選舉,充分體現了國民對現有政治的憎惡和缺乏關心的心態,是一種無言的反抗。
第三,總統候選人數創紀錄。本屆韓國總統選舉共有12人登記為候選人。參選到底的有10人。其實真正全力以赴參與了競選活動的只有6人。即使這樣,也創下了歷屆韓國國總統選舉候選人數量的紀錄。在那6個人中,如按意識形態的理念劃分,有4人屬于進步的左翼勢力,2人屬于保守的右翼勢力。如按朝野劃分,有3人屬于泛執政圈代表,另外3人則完全是在野勢力。
在往屆總統選舉中,各候選人為了勝選,都會進行合縱連橫,同理念或同陣營的候選人之間會根據選情(主要是民調)進行整合,以推出單一候選人。然而,本次大選,持進步左翼理念的泛執政圈的大統合新黨候選人鄭東泳數次向同為泛執政圈的韓國創造黨候選人文國現、民主黨的李仁濟發出單一化的呼吁。保守派也一樣難整合。前大國家黨總裁、曾兩次代表大國家黨參加過15屆和16屆總統選舉都遭敗績的李會昌,宣布退黨而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總統。面對這個半路殺出的程咬金,代表保守右翼的大國家黨候選人李明博也試圖整合李會昌。
然而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在朝黨派還是在野黨派,單一化的整合行動均沒奏效,結果就出現了總統候選人數創紀錄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緊接著總統大選后面的是明年4月進行的韓國國會議員選舉。大多明知沒有希望的候選人也硬著頭皮參選到底,是認識到候選人的得票率會成為左右明年4月國會議員選舉的決定因素,而僅將參選總統作為明年的議會選舉熱身,來提高本人及自己所屬的黨派的知名度和身價。勢力弱的一方面對強勢力的一方整合請求時,往往會提出過高要價,如要求在即將到來的議員選舉中,主動整合的一方要向被整合的一方禮讓一定數額的議員席位。如談判未果就競選到底,至少也在選民中混個臉兒熟。
第四,第一個CEO型總統。1987年韓國政治民主化前的歷屆韓國總統要么是政客當選要么是軍閥靠政變上臺。在民主化以后實行直接選舉產生的四屆總統中,盧泰愚是軍人、金泳三和金大中是政客,盧武鉉倒是“草根總統”或“平民總統”,但他是律師出身。因為盧本人不懂經濟,盧政府的經濟政策乏善可陳,經濟業績被評歷屆總統中最差。李明博出身微寒,從賣爆米花的小工——名牌大學商學院窮大學生——現代建設普通職員——大企業集團CEO——首爾市長——當選總統的成長經歷,確實顯示出過人才干。而李的經歷被選民認為是引領“韓國號”輪船方向的最佳人選。李明博的當選反映了廣大選民對“振興韓國經濟”的渴望,他將是韓國歷史上第一個入主青瓦臺有CEO經歷的總統。
第五,政治理念讓位于實用主義。在韓國歷屆總統選舉中,保守還是進步、左派還是右派、韓美同盟、南北韓關系、朝核危機、是否遷都等牽涉到意識形態的理念問題往往是核心話題。因為這幾年韓國經濟萎靡不振,各候選人皆爭先恐后主打“經濟牌”。但三位主要候選人還是各有側重,李明博的支持者稱選李明博就是選“做事的總統”、“復蘇經濟的總統”、“建設強國的總統”。鄭東泳則還是主打與朝鮮實行“陽光政策”,“南北和平”。李會昌更多地強調法制。在振興經濟壓倒一切的形勢下,自然是“經濟總統”戰勝了“和平總統”和“法制總統”。
第六,道德操守讓位于經驗和能力。以往總統選舉,選民非常看重候選人的道德操守。第16屆總統選戰,民調都是李會昌一直遙遙領先于盧武鉉,但關鍵時刻,爆出李會昌兒子涉嫌逃避服兵役一事丑聞,而未能當選。此次17屆總統選舉選舉,李明博先后因私生子風波、子女假就業、戶口問題等傳聞,被競選對手窮追猛打。
特別是他被指與BBK公司股票價格操縱弊案有牽連,投票日前兩天,大統合民主新黨還搞到了有李親口透露“2000年我建立了BBK公司”的錄像帶,從而競選對手們紛紛斥責李明博是騙子,呼吁選民千萬不能讓一個說謊的人當選總統,說“選出犯罪嫌疑者當總統后,我們還能在自己子孫面前抬起頭嗎?”并強烈要求李明博退出選舉。
當時許多媒體都猜測選情可能要發生驚天逆轉。然而事實是選民并沒有像過去一樣將候選人的道德操守放在第一位。他們明白,國家急需的是振興經濟的大統領,而不是道德楷模。韓國有媒體評論道,“無能的候選人比腐敗的候選人更可怕”。這樣,選舉中丑聞弊案纏身的李明博依然高票當選總統,也就不難理解了。第七,選舉相對干凈。韓國選舉史上以骯臟聞名。主要是各黨派為籌集選舉經費而向企業招募秘密資金。第15屆總統選舉中,曾暴出李會昌的大國家黨的黨工用卡車裝運企業上貢的現鈔丑聞。盡管這次選舉也成為圍繞丑聞等相互誹謗的戰場。但違反選舉法的行為卻大為減少。據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稱,在第17屆總統選舉期間,選舉違法行為比2002年第16屆總統選舉時的1267件減少52%,僅為610件,實現了較為干凈公平的選舉。做票丑聞、金錢選舉和款待選舉等是非幾乎沒有出現。
第八,地區主義有所減弱。地區主義(即選民支援出自本地區的候選人偏好)在歷屆選舉中非常突出。總統選舉往往成了湖南地區(即全羅南道和全羅北道、光州市)和嶺南(慶尚南道與慶尚北道、釜山市)的對決。例如,第14任總統金泳三在嶺南的得票率高達82%,在湖南的得票率僅為4%,第15任總統金大中、第16任總統盧武鉉分別憑借湖南91.3%和93.2%的得票率順利當選。本屆選舉,地區主義仍然存在但程度有所減弱。大比分落敗的鄭東泳,在湖南地區仍然獲得80%的支持率,而在其余地區的得票率僅在6.61%-32.54%。
李明博在韓國湖南地區得票低于10%。然而,李明博不僅在嶺南獲得60%以上的得票率,在首都地區(首爾市、仁川市、京畿道、江原道)得票率也達到50%左右。李明博得到的全部票數中有一半以上出自首都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