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越
假如美國制造商感覺不高興,我認為他們不過是“可憐的失敗者”。盡管并不是每一個制造商都能抵制外國的競爭,但從整體上來講,美國其實是有能力參與世界市場競爭的。

對于人民幣匯率的話題,一些美國經濟學界的重量級人士,冷靜地表達著不同的看法。其中包括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泰勒·科文。泰勒·科文是美國經濟學家,現任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并擔任詹姆斯·布坎南(JamesBuchanan)中心主任。他曾在《紐約時報》上專門撰文,反對美國在人民幣問題上向中國施壓,這在美國引起了不小反響。前幾天,科文接受了本刊專訪。
美國應順其自然
《新民周刊》:對于中國的貨幣政策,尤其是人民幣匯率問題,美國方面有頗多指責,您曾對此在《紐約時報》上就此發表過專門文章,那么您的看法是什么?
科文:中國對人民幣升值的謹慎態度,主要希望以此擴大出口,并消化掉城市的勞動力。中國在對外出口上的成功有著多方面原因,不僅僅在于它的低工資和高生產率。人民幣匯率,在這方面不構成一個主要因素。
當我們看到有13億人開始擁抱全球經濟,我們應該歡迎,而不是加以指責。不管存在怎樣的問題,中國人已經并且正在進行相當顯著的轉型。我認為,如果完全接受美國人或世界其他人的意見的話,中國在轉型方面就不會有現在這么成功。
在人民幣問題上,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中國對美出口增長的絕大部分動力,主要來自亞洲制造和組裝產業鏈的轉移。1985年,中國大陸、日本、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韓國5個經濟體占了美國對外貿易赤字總額的52.3%1但到了2005年,這5個經濟體占美國外貿赤字的份額已降至40.9%。中國對美出口增長,主要是因為中國商品要比其他亞洲經濟體便宜一些。
人們一般認為,中國導致了美國外貿增加赤字,這一觀點其實不對,從各個角度看,反而應該是中國降低了美國的外貿赤字——因為正是購買中國產品,為美國人節省了大量美元。
許多美國人以為,假如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下降,美國人就會將更少的錢花在中國產品上。但從另一個角度說,這意味著中國產品出口會下降,美國消費者就會面臨產品價格的提高。人民幣升值不大可能對美國有利。
此外,人民幣升值的效果可能也不大。中國出口商擅長的是組裝貿易。中國花外匯從國外進口譬如半導體元件,然后組裝成最終產品,因此現在中國在對東亞其他經濟體貿易上存在著逆差。人民幣價值走高對這一產業鏈將是一個重大沖擊。隨著人民幣幣值的走高,中國在出售電子產品時將面臨一個艱難時期,但基于中國在半導體上不斷增長的購買力,將極大地抵消這一不利局面,這也不會對中國競爭地位構成多大損害。
最后一點要說的是,美國在人民幣問題上壓中國沒有多大意義。不可避免地,中國出口工業正逐漸走向一個更高工資、更高成本的處境,美國應當讓這個過程順其自然。
美國在處理中國問題上只有不多的幾個資源——這么多的世界危機需要中國的合作或至少是中國的參與。美國不應當在人民幣升值上浪費不多的幾個資源。假如美國能保持國內赤字合理,并保持高生產率,不管中國追求怎樣的貨幣政策,美國在經濟上都不會差。
巨大的“免費午餐”
《新民周刊》:你怎么看中美及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比如目前在汽車零部件進口問題上的糾紛,以及知識產權保護上的摩擦?你對美國即將出臺的對華高科技出口管制怎么看?
科文:美國和歐洲應該和中國實行自由貿易。中國經濟已成為一個巨大的“免費午餐”,對全世界來說都意味著低價格和更多的研發投入。但讓我感到憂慮的是,并不是所有美國人和歐洲人都能這樣看問題。
在大多數問題上,西方人在對華貿易問題上的抱怨并沒有確鑿證據。中國正在生產價廉物美的產品,這對全世界都有利。假如美國制造商感覺不高興,我認為他們不過是“可憐的失敗者”。盡管并不是每一個制造商都能抵制外國的競爭,但從整體上來講,美國其實是有能力參與世界市場競爭的。

《新民周刊》:你如何評價中國“入世”5年來的表現?你認為中國還面臨哪些問題?你對中國的發展變化有哪些切身體驗?
科文:中國是當代社會的一個奇跡。中國最大的一個潛在問題,就是隨著它越來越開放,能否在財富分配上保持穩定。
中國最近開始保護外國公司的知識產權。我希望這個趨勢能夠繼續,尤其是現在中國也正在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娛樂產業制造商,自身也需要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保護。
在從現在開始的20年內,中國很可能成為最大的知識產權提倡者。這個過程甚至可能進行得更快。但如果在上海的大街上還能買到好萊塢電影,比如說,一個美元就能買到一盤盜版DVD的話,這一點將是不可接受的,但這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真正杜絕。中國正朝正確的方向邁進,但還沒有完全成功。
總體而言,中國的貿易發展非常棒。在1992年,中國的平均進口關稅大約在40%,但到2007年,關稅預計將下降至6.7%。這是一個重大變化,來得非常快。中國在兌現“入世”承諾上態度非常鄭重,在遵守相關規則上做出了巨大努力。
我認為,中國和新西蘭已經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非常重要,當然新西蘭是一個小國,但對太平洋其他地區或世界其他地區來說,都會把這個協定視為一個規范。我認為中國人在對待自由貿易問題上持非常嚴肅的正確態度。
“好壞夾雜”的美國態度
《新民周刊》:你怎么看新當選的美國國會?一些議員已經表示將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你怎么看最近的中關戰略經濟對話?
科文:值得慶幸的是,美國在威脅對中國制裁方面并沒有采取認真態度。基于歷史原因,我可以理解為什么中國會很嚴肅看待這個威脅,對此,其實不必太擔憂。
美國的政治性言論太經常了,因此這通常不過是一種“廉價口水”。對政治人物來說,假如手頭正好沒什么事,“鞭打”中國很容易就成為一個選擇。他們會上電視,對工會和相關商業組織大談他們對中國“采取了行動”,但通常這都是些低級別的政客。
重量級的領導人,譬如說美國總統,卻是必須要遵守并實施他們制定的政策的。他們在對華政策上也采取更負責任的態度。事實上也是這樣,美國總統布什一直將維持與中國關系作為一個優先任務。
我對財政部長保爾森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北京之行持一種“好壞夾雜的感覺”。一方面,我很高興看到這樣一個高級代表團到北京訪問,這顯示了美中關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發現這次訪問的內容和基調有一點讓人難堪。在人民幣問題上,美國人以既央求又讓別人勉為其難的混雜態度要求人民幣升值。我認為這是一個公關災難。我在想,誰才是該負責的人。從這個問題也充分看到,美國人總是對世界其他地方很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