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云
目前,外貿已經成為昆明外向型經濟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為昆明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最重要的拉動力之一。
昆明是云南省的工業基地和商貿旅游中心,國家級口岸城市,是中國面向東南亞地區的重要樞紐。近年來,我市外貿發展雖面臨國家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日趨嚴峻的國外非關稅壁壘限制、電力和運力嚴重不足、企業自身規模小及抗風險能力弱等諸多問題,但整體上仍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2006年度昆明實現進出口47.04億美元,同比增長36.4%,居西部省會城市第二位。為了更加有效地促進昆明市外貿經濟發展,我市從多方面入手積極采取舉措,著力提升外貿發展競爭力。

加強同各機構部門間的合作與交流,營造良好的外貿經營環境。近年來,我市進一步完善各個層面上的外貿聯席會議機制,密切政府各部門間橫向、縱向的協作與聯系。通過加強關貿、檢貿、稅貿、銀貿、運貿間的合作,進一步強化政府與企業間、政府部門間、企業間以及跨地區、跨行業的協作;同時,以指導、支持、依靠縣(市)、區商務部門開展工作為重點,逐步建立市縣兩級商務管理部門間的協作機制,以求形成全市范圍內的商務工作快速聯動網絡,為促進大通關、大流通、大市場、大貿易的建設提供支持和保障。
引導組建出口行業協會,規范外貿經營秩序。為有效解決昆明企業存在的規模小、貨源散、加工能力弱、行業標準不統一、物流不暢通等問題,市政府將引導建設出口行業協會作為規范外貿經營秩序的重點工作來抓。考慮到昆明的實際, 我市以組建“昆明農產品出口行業協會”作為突破口,引導農產品出口龍頭企業開展發起組建工作,會員單位涉及農產品種植、加工、營銷、運輸等多個領域。農產品出口行業協會的成立有效地將分散的農產品出口企業整合起來,在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抑制出口企業惡意競爭、規范外貿經營秩序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為積極應對進口國日趨嚴峻的綠色壁壘限制,營造良好的農產品貿易環境做出有益的嘗試。
依靠區位優勢,傾力打造國際交易平臺。昆明地處我國西南,同東南亞國家開展貿易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為此我市按市場化運作模式,由企業牽頭,政府給予相應的支持,著力打造一批國際商圈建設項目。目前,“昆明國貿商品城”、“大商匯”以及螺螄灣商圈提升改造等大項目建設得以順利推進,部分項目已進入了國際招商階段。上述項目的實施將有力促進昆明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加速本地商圈與國外客商的交流與合作,提升昆明作為中國與東盟經貿交流樞紐的地位和作用,為將昆明打造成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區域性國際化城市打下基礎。
引導發展電子商務,創新外貿營銷方式。為順應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在充分學習借鑒先進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我市適時推出了昆明企業及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推廣平臺(WWW.KMSWCP.CN),并成功實現該平臺與昆明市商務局政務網站的對接,為昆明外經貿企業架設了一座溝通政府和企業的專業電子商務信息交流橋梁。目前,以電子商務的方式宣傳和推介我市優新產品,已成為我市商務營銷的又一創新手段。
充分發揮各類展會的平臺作用,挖掘出口潛力,共同尋找商機。借助“泛珠三角”經濟圈、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所帶來的發展機遇,我市利用昆交會、珠洽會、農博會、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等大型活動,充分發揮政府的橋梁作用,為中外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與合作的平臺,營造了國際商務交流與合作的氛圍。結合我市產業結構及資源優勢,積極組織相關企業參加各類境外知名展會,在鞏固東南亞、歐美等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拓展中東、非洲、南美等新興國際市場。
落實各項國家、省級外貿扶持獎勵資金,提升中小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積極協助企業申請國家、省各項外貿扶持資金。扶持項目內容涉及認證、國際市場宣傳推介、創建企業網站、境外廣告與商標注冊、國際市場分析、境外市場考察、境外投(議)標等多個領域。資金項目包括省級科技興貿資金、西部外經貿發展促進資金、農輕紡產品貿易促進資金、科技自主創新研發資金、機電產品出口補助等多個專項資金。同時,重點企業除享受省級外貿獎勵外,市級財政還配套相應資金予以獎勵。通過積極爭取、整合國家、省各塊扶持獎勵資金,切實提升了我市外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出臺外貿扶持政策,培育扶持龍頭企業發展。遵循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制訂我市扶持獎勵資金管理辦法,規范我市外貿資金審定、使用、管理程序,集中有限的資源,切實扶持具有較高成長性外貿項目的發展。扶持范圍為:一是針對國家各項外貿扶持資金配套相應資金;二是對未列入國家、省扶持范圍,但具有昆明地方特色的優勢出口項目給予資金扶持;三是對尚處于發展初期,但具有較高發展潛力的項目給予資金扶持;四是通過對出口行業協會給予扶持,支持某行業公共服務性項目的建設。在資金監管方面,我市與每一家項目單位均簽訂目標責任書,既有利于推動項目盡快實施,又有利于完善資金監管程序。通過上述舉措,為培育我市龍頭企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利用后發優勢提高實用技術的引進力度,降低外貿經營成本。昆明由于歷史原因,在科技研發、生產加工、產業配套、科技成果轉換等方面與國內發達城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但這使得我市可以通過模仿、購買等成本相對低廉的手段獲取實用技術,充分發揮后發優勢,促進外貿事業的發展。研究證明,采用此種方式獲取實用技術,其成本只有自主研發成本的1/3左右,更有利的是通過此種方式引進的技術大多為經受過市場考驗的成熟技術,因而降低了市場風險。
抓住產業結構梯度轉移的機遇,進一步提升我市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和速度。由于地區間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工業化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地區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必然會將其資源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欠發達地區轉移。近幾年來,發達國家甚至國內部分發達地區在生產原料、勞動力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逐漸喪失,于是開始將相關產業向在資源、勞動力以及原材料初級加工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轉移。昆明目前正處于接收國內外梯度轉移的黃金時期,我市緊抓機遇,大力改善投資軟硬件環境,吸引適宜自身發展的產業落戶昆明,進一步提升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
加強物流相關重大課題的研究,加快與外貿相關的服務體系建設。我市注重加強物流相關重大課題的研究,并將研究成果用于指導實踐。通過重點推進呈貢國際物流園區、空港國際物流園區建設,打造我市核心綜合物流園區。力求以公路、鐵路、航空、物流園區構成基礎設施平臺;以信息、裝備、管理技術組成技術支撐平臺;以相關政策體系形成政策支撐平臺,支撐我市物流體系建設。同時,我市將借助國家對國外服務貿易投資逐步放開的機遇,研究國內外服務貿易發展歷史及現狀,摸清我市服務貿易發展潛力,制定相關扶持促進政策,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逐步縮短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認真做好外貿運行分析,為外貿發展提供決策依據。完善對本市進出口所涉及的貿易地區、貿易國別、貿易方式、貿易產品及經營單位等相關數據的分析工作,編制外貿運行報表、昆明商務手冊等資料。上述資料的發布,便于相關部門在對數據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找到我市外貿運行中本質性、規律性的特點,依此確定工作的重點,同時查找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應對措施,為決策提供參考。
強化服務意識和發展意識,以大流通提升大發展,以大市場推動大發展,以大服務促進大發展。我市以強化服務意識、倡導理念創新作為突破口,將外貿發展作為一項中心工作來抓:一是廣泛與國內兄弟城市及國外組織開展交流合作,以大流通提升大發展;二是推進重點國際商業網點項目建設,以大市場推動大發展;三是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及時解決了企業外貿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大對縣區商務機構的業務指導和協調力度,完善各級聯席會議機制,以大服務促進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