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辰彥
秦皇島市以“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重點突破,率先發展”為指導,著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促進外貿發展。
秦皇島市位于河北省東北部,是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近年來,秦皇島市堅持實施 “開放帶動”戰略,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全市對外貿易增長迅速,出口總額連創新高。2006年,秦皇島市外貿進出口完成28.93億美元,其中出口19.6億美元,進口9.3億美元,初步形成了以煤炭、豆粕、皮革、糧油、玻璃建材等產品為主體的對外貿易格局。
雖然我市對外貿易總量增長較快,但是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缺乏明顯的競爭優勢。在出口方面,煤炭、豆粕等資源性初級加工產品出口依然占50%以上,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出口商品缺乏知名品牌,出口企業對自身產品品牌的培育還需加強。在進口方面,同樣面臨著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因此,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全面提升外貿發展競爭力,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那么如何全面提升外貿發展競爭力呢?我認為,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走以質取勝和科技興貿的道路,實現外貿由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科技興貿、以質取勝,是開拓國際市場、提高外貿競爭力的根本性舉措。就秦皇島而言,應加快提升機械制造、玻璃建材、糧油食品加工、金屬壓延等傳統出口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及出口產品科技含量。以國際市場為導向,鼓勵企業開展科技研發、更新設備、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擴大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應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出口的扶持力度,加快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積極培育外向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逐步提高農產品出口附加值和檔次。與此同時,鼓勵并支持各類進出口企業建立健全國際化質量保證體系,盡快與國際大市場接軌,在競爭中不斷提高企業本身的核心競爭力,逐步實現外貿出口增長方式從以價格競爭為主轉變為以質量競爭為主,從以數量增長為主轉變為以高質量、附加效益為主。
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不斷增強產品競爭力
品牌戰略是提高產品競爭力的重要保證。對于出口企業來說,擁有知名品牌,才能廣泛贏得客戶,與消費者建立長期關系,保住市場份額。品牌的獲得源于企業多年的科學化管理、質量保證、誠實的信用等。經過多年培育,我市已擁有工業產品1000多種,其中30多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70多種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耀華牌浮法玻璃等5個產品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這是我市增強產品競爭力的寶貴資源,必須充分發揮利用好。今后一段時期,要按照“國內領先、省內一流、全市最強”的選拔標準,挑選一批“出口名牌” 重點企業,落實各項鼓勵政策,扶持企業應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引導和支持企業制定品牌建設發展規劃,開發出口品牌。在此基礎上,支持企業境外注冊商標、宣傳品牌、申請專利、進行國際質量標準認證和產品準入認證,提高我市出口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推進出口商品基地建設,發揮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
我市出口產品配套能力不強、空間分布相對松散,不利于外貿整體競爭力的形成和提高。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將進一步調整完善產業發展規劃,抓好出口商品基地建設,提高產業聚集與配套能力,吸引境外資本、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向基地聚集,形成大而強、小而精的產業布局,使出口基地成為我市優化出口商品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重要載體。具體措施是:支持戴卡輪轂公司、山海關船廠、耀華玻璃集團、中阿化肥公司、正大食品公司等出口商品基地做大做強,充分發揮其品牌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和鼓勵萬基鋼管公司、哈動力出海口基地、天威保變出海口基地等優勢企業加強與跨國集團公司的合作,培育發展新的機電產品出口基地;依托北戴河集發農業科技開發公司、昌黎祿權水產品養殖公司等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農產品、水產品出口基地;充分利用我市國家級出口加工區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加工貿易,積極拓展保稅物流業務,不斷發展壯大加工貿易及物流服務出口基地。
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進一步提升對外貿易的層次和水平
上世紀90年代以后,國際產業轉移層次從工業制造業提升到IT服務業,尤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開始把知識型服務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秦皇島位于最具活力的環渤海中心地帶,具有區位、環境、人才等諸多優勢,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過去我市在服務外包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為進一步加快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今后將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制定完善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及相關政策。對我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規劃進行調整和細化,做到定位準確、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措施可行。鼓勵各類經濟組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到我市設立研發中心、分支機構,開發軟件,或從事其它服務外包業務。二是推進與周邊地區的戰略合作。以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北戴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載體,以北京、天津、大連、沈陽等市為重點,按照“政府扶持,市場運作”的原則,大力引進周邊地區的研發中心、科技開發公司和培訓機構。三是加快服務外包基地建設。重點培育和發展河北省軟件產業基地、燕山大學科技園、燕山大學創業中心、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東軟秦皇島軟件開發基地等服務外包基地,同時積極申報“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努力爭取上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不斷提高我市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外貿服務促進機制,增強外貿企業預防抵御貿易風險的能力
目前我國已進入國際貿易摩擦多發期。據預測,今后我國與發達國家的貿易摩擦將不斷增長,而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會增長更快。因此,完善外貿服務促進機制非常必要。一是建立相應的培訓指導機制。對外貿企業就貿易救濟措施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實踐、我國實施貿易救濟的基本現狀及面臨的國際貿易壁壘等相關問題及時進行培訓指導,增強企業對產業安全的認識,并能熟悉、運用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有效手段,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和產業安全。二是建立對外貿易風險防范機制。加強涉外部門之間的合作,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的作用,深入研究政策,有效破解國外的反傾銷、反補貼及相關貿易和非貿易壁壘,妥善應對貿易摩擦。加強各有關部門在技術性貿易措施方面的信息交流與配合,建立技術性貿易措施咨詢服務體系和預警與快速反應體系。對影響我市產品出口的國外技術法規,及時組織專家研究、論證,同時加大與國外有關方面的交涉力度,幫助企業打破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三是繼續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到境外設廠,通過“走出去”,帶動我市機電產品、配套設備的出口。在發展壯大“南非秦皇島工業園”的同時,積極謀劃建立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秦皇島產業園區”,逐步改變我市出口產品過于集中亞太地區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