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楓
切實提高稅收征管效能
在稅收征管方面,以建立納稅人管理制度為龍頭,推行征管作業模式和流程改革,實現高效和便利的統一;充分發揮海關協調制度和原產地管理職能,維護國家經濟和產業利益。
在通關監管方面,要加快建立物流信息監控系統和艙單法定提前申報制度,認真執行進出口貿易管制法律法規,全面落實審單、歸類、估價等各項規定,不斷提高實際監管水平。加強知識產權特別是國內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在保稅監管方面,要繼續加強保稅貨物內銷歸類、審價工作,提高保稅監管人員的歸類和審價水平;適時開展保稅核查專項行動,擴大社會中介機構協助海關核查的改革試點,切實提高保稅監管核查的有效性。
堅定不移地開展反走私斗爭
打擊走私是綜合治稅的重要保障,也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堅持打擊走私工作“不動搖,不松懈,不麻痹”,重點打擊一般貿易渠道價格瞞騙、加工貿易“飛料”、減免稅貨物倒賣等涉稅走私,以及毒品、廢物等非涉稅走私。發揮情報信息的主導作用,提高精確打擊能力。堅持嚴格、公正、文明執法,既要堅決依法打擊嚴重走私犯罪,有效維護進出口貿易秩序,又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和化解執法過程中的各種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建立健全全國打擊走私綜合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反走私綜合治理。
完善海關稽查和企業管理制度
海關稽查和企業管理是綜合治稅的重要防線,是提高海關業務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要進一步完善稽查工作機制,有效延伸海關監管時空,切實強化后續管理職責。按照海關管理資源戰略轉移的要求,增加稽查部門人力配置。廣泛應用風險分析、外部審計、貿易調查等管理手段,積極開展常規稽查、專項稽查和驗證式稽查。加強企業進出口信用管理,改革企業分類管理模式,整合海關各類便捷通關措施,以“守法便利”為原則,將企業分類管理與便捷通關措施緊密結合,引導企業守法自律。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的聯系配合,加大行業監管力度,促進有關行業規范經營和發展。
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保稅監管是海關管理制度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直接體現。要認真貫徹全國出口加工區工作會議精神,以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為突破口,積極推動各類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功能整合、政策疊加”,支持大型物流樞紐、區域性物流中心建設。認真落實提高加工貿易準入門檻的各項措施,引導加工貿易增量和區外加工貿易逐步向區內轉移。擴大保稅加工監管作業“流程再造”試點,完善保稅物流監管,推廣聯網監管,逐步形成新型保稅監管作業流程和制度,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充分發揮海關統計監測監督作用
海關統計是綜合治稅、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要認真落實《海關統計條例》,完善統計工作制度,積極參與國家進出口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盡快實現執法評估結果在海關系統的全面應用,為促進對外貿易發展、提高海關管理水平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支持。完善海關報關單數據質量檢控分析系統,保證海關統計數據的準確和安全。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海關工作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體現。要全面推進區域通關改革,擴大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試點,推動實施電子通關。進一步加強“應轉盡轉”工作,充分發揮屬地海關優勢,合理利用口岸海關與內陸海關資源,提高海關管理整體效能。認真落實支持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中部地區崛起、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北部灣經濟區等各項政策措施,為推進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作出應有的貢獻。
加強海關法制工作
法制工作是建設和諧海關、構建綜合治稅大格局的重要基礎。要深入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不斷提高全體關員的法治意識和依法行政水平。注重海關立法的民主參與,建立健全立法聽證和法律草案公示制度。繼續清理海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完善執法依據;建立海關行業標準體系,推廣應用《海關業務規范》。加強依法行政能力培養,認真落實執法過錯糾正和執法責任追究規定,加強和改進復議、應訴工作,注重運用和解、調解等多種手段,化解行政糾紛和執法爭議,切實提高海關執法水平。認真抓好“五五”普法工作,大力開展對全體關員和管理相對人的法制普及宣傳。深入推行關務(警務)公開制度,不斷提高海關執法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