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燕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凝重的故事。暑往寒來已過數載,可這久久未能打開的心結,至今仍讓我難以釋懷!
那是一個仲夏的清晨,風和日麗,楊柳輕拂。甘肅省博物館展覽大廳,迎來了第一批賓客,這是兩個來自寶島臺灣的旅游觀光團。他們一行50余人,參觀完一樓展覽,由講解員帶領上二樓繼續參觀。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與往日并無異樣。
然而,此團上樓不久,一位女士便匆匆跑下樓來,徑直奔向一樓的外賓服務部。外賓服務部是甘肅省博物館的對外商店,專營本館獨具特色的文物復制品,如彩陶、漢簡、銅奔馬及一些其他工藝品。見她匆忙而來,工作人員小陳熱情地迎上前去:“您怎么不先看展覽呀?一般大家都是參觀完了才來這兒買東西的。”她說:“不,我要先來選購,要不然一會人多了我選不好。”“那您想看看什么?”“彩陶!”小陳隨即從柜里取出幾個放在柜臺上讓她挑選。取了一次又一次,幾次三番,柜臺上已擺滿大大小小十多個彩陶,女士翻來覆去仍不知所取。我在博物館多年從事彩陶復制工作,對彩陶各個時期、各種類型、多種紋飾有一定了解。見此情形我便過去跟她說:“我能幫您選嗎?”她高興地說:“好呀!我要馬家窯彩陶!”我甚感驚奇,一個看似普通的臺灣婦女,竟然知道馬家窯彩陶!我高興地問:“您也知道馬家窯?那可是享譽海內外的彩陶之鄉噢!”誰知她雙手貼在胸前,自豪地說:“我是馬家窯人!”話音未落一堂皆驚,遙遠的寶島臺灣竟然還有甘肅臨洮的“馬家窯人”!
來了甘肅老鄉,更是格外熱情,大家仔細介紹、認真挑選,都不厭其煩,最后終于選出兩個極具馬家窯特色的旋渦紋彩陶罐。正待包裝,這位的確有點與眾不同的游客突然問我:“這是不是馬家窯的土做的?”這問題問得實在意外,因為從來沒有游客提出過諸如此類的問題。我一時語塞,不知如何作答。想了想,我還是耐心地直言相告:“這是蘭州的土燒制的。”萬沒想到她聽后一臉失望、茫然。面對這樣一位特殊的游客,我不明就里,只能解釋勸慰:“蘭州離馬家窯這么近,再說總歸都是黃土高原,就當是一個地方的土做的嘛!”我一邊說著,只顧忙于包裝,卻沒有注意她的表情。一抬頭,突然發現她的眼睛有些濕潤。半晌,她拿起彩陶抱在胸口,喃喃地說:“這是我爸爸要的,他來不了了,讓我一定要把家鄉的陶罐給他帶回去……”她哽噎著,兩頰沾滿了晶瑩的淚花。我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她是為了了卻父親的心愿!老人家想要的豈是那小小的陶罐,分明是想要擁抱、親吻那生他養他的故土!他是在等待、尋覓那魂牽夢繞、神往已久的黃土啊!那將是他夢寐以求的歸宿。我的心強烈地震撼顫抖,這一幕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讓我久久不能平靜、難以忘懷!
她走了,帶著無限的遺憾走了,懷抱著那兩個馬家窯彩陶走了……
我深深地懊悔,匆忙中忘了留下她的地址姓名,因為我答應她故地重游時,一定把馬家窯的土帶給她!可是,第二年她沒來,隨之博物館撤展歷時數載重建新樓,從此她便杳無音訊。
值得欣慰的是兩岸堅冰始釋,交往頻頻,連戰來了、宋楚瑜來了,可她還沒有來……如今,甘肅省博物館新館落成開放。甘肅的父老鄉親們,也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海外游子,我沒有食言,把馬家窯的土帶來了,等待著她再來故鄉尋根。
讓風兒帶去我的祝福、讓鴻雁捎去我的思念,歸來兮,海峽彼岸的“馬家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