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恭讓
朋友嗜好收藏。加上有云游四海的工作機會,更為發現精絕藏品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先機。前年他去同外,淘回兩幀清代宮廷人物肖像畫,如獲至寶,興奮異常。邀請我前去觀賞,一道分享難得的精神盛宴。

這是兩幀清朝宮廷一品王爺夫婦及侍仆的肖像畫。長26厘米,寬16.8厘米。畫種上屬沒骨重彩,畫工非常精細,顏料考究,畫面隨人物動態、服飾褶痕顯現凸起凹下,極富立體感。一幀繪王爺坐椅讀書,男仆捧茶;一幀繪福晉坐椅手執折扇,丫環侍立。王爺斜靠坐椅,一手拿書,表情凝重,若有所思;頭上頂帶花翎,身穿官服的金銀彩繡色澤亮麗,圖案鮮活。男仆雙手端捧茶盤,神態謙恭,一臉稚氣。福晉端坐紅木靠椅,欲開折扇,面容清麗,神態端莊。頭上釵飾珠光寶氣閃爍,身上服飾華貴典雅。丫環撫桌肅立,卑微表情襯托出福晉的高傲富貴。人物的形象、表情栩栩如生,服飾上活靈活現的四爪龍等畫得準確到位,惟妙惟肖。特別是人臉和衣褶高光,明顯采用了西洋畫的投影技術,突出了光線運用,使人物造像鮮活生動,不僅為認識清代宮廷人物提供廠難得的藝術范本,也為研究清代宮廷達官顯貴生活再現了形象的人物場景史料,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珍藏顯盛世,瑰寶映心誠。我為朋友獲得至寶由衷祝賀,為自己有機會大開眼界格外高興。鑒于此畫非常鮮見,且規格品相高端,我建議朋友進京邀請國內頂級大帥共同認證,做出權威結論,朋友欣然采納。
2006年5月22日,在榮寶齋資深古畫鑒定專家王育松老先生主持下,邀請了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書畫鑒定專家單國強,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書畫鑒定專家許麗,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書畫鑒定專家金運昌,著名文物拍賣中介、書畫鑒定專家劉巖,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瓷器鑒定專家楊靜榮,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瓷器鑒定專家呂成龍、葉佩蘭,首都博物院副研究員、瓷器鑒定專家王春城,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常委、潤古齋文物收藏品鑒定中心顧問孫學海,世界收藏家聯合會會員、中國文物網高級顧問、潤古齋文物收藏鑒定中心顧問夏稚庸等中國名家云集北京潤古齋文物收藏品鑒定中心,對朋友收藏的兩幀清代宮廷人物肖像畫進行了專門研討和權威鑒定。
目前活躍在國家書畫鑒定第一線的單國強先生首先發言。他從光譜分析入手,認定繪畫用料是英法早期(1715年左右)特制的礦物質顏料,從描金線的氧化程度看,金粉已初呈淡紅色,所以可定為清中晚期作品,但從屬于西洋的機制畫紙的紙張氧化程度光譜分析看,檢測結果應該是清晚期的(約光緒前)的作品。經檢索,現留的故宮博物院和臺灣故宮博物院都沒有這樣的作品留存,此畫他也是第一次見過。從顏料上看,色彩如此亮麗,又多為調合色,里面必然參入了骨膠、寶玉藍、綠松石等品質極高的礦物質才有如此效果。是誰畫的?在光譜分析前他認定出自郎世寧之手,分析結果年代比郎晚,但可以肯定地說,只能是外國人,因為當時用這種西洋技法畫中國重彩畫的只能是晚清在宮里畫肖像的外圍畫家。許麗女士認為,兩幀畫是晚清時期的斷代可以完全肯定。但無落款,當時宮中的一品王爺肖像一般都不讓落款,這是公認的。這兩幅肖像畫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收藏價值更高,可稱得上孤品,建議畫主好生收藏,精心裝裱后留著。
孫學海老先生反復端詳、比較了兩幅畫,沉吟半晌后說:“這兩幅畫是清代官員人物肖像畫,品極一品,屬王爺肖像,雖無作家名款,但其畫風宜見中西合璧之法。西畫講究光感和透視,采光方法有高光、背光、反
射光等等,這畫里全采用了,這兩張畫畫得如此具有立體感,如此逼真,我還從未見過,我今年83歲了,誰曾想年已古稀還開了個眼。我認真讀了這兩幅畫。我要說整體的精細到如此地步,無論著色著彩,描金線都是一絲不茍的,這兩幅畫我看完的感覺是當時如果畫不好,就有被殺頭的可能(大家全笑了),這個東西勸畫主不要出手,好好收藏,國寶,然后去研究,就這類畫的繪畫史、發展史出一本專著,那就了不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