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云
條碼技術是信息管理系統的一部分,在收集和管理信息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圖書市場為例,從書號的發放到圖書營銷商的進貨和銷售,大到營銷商庫存圖書數目、圖書銷售排行,小到一本圖書的價格、發行日期及出版社等具體信息,條碼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然而隨著我國圖書市場的發展壯大,條形碼在實際使用中面臨著新的問題。
據新聞出版署統計資料顯示,2005年全國共出版圖書222473種,其中重版、重印圖書93895種。可以看出在為數眾多的圖書中,改編版或者重版在圖書出版份額中占較大比例。根據我國現行規定,如改編版圖書中改動內容在該書全部內容中所占比例不超過30%,則該版圖書的基本條形碼與舊版相同,只在條形碼后面附加“01”、“02”這樣的附加碼以表明版本為第一次改編本、第二次改編本。而在圖書銷售市場上,針對圖書條形碼的讀碼器——POS機只識別標準的、位數確定的條形碼而無法識別附加碼,故不能準確地識別版本信息,包括圖書定價的變化,這樣容易引起版本混亂,同時因手工輸入定價易引發人為失誤。
以使用圖書條碼附加碼數量較多的王府井新華書店為例:對于與舊版本共用一個條形碼、具有附加碼的新版圖書,書店工作人員會手工將其價格信息存入數據庫,而數據庫中的舊版本圖書信息不作任何改動。這樣,當某消費者選中一本圖書的某一版本時,經過POS機掃描,處理器將同時調出數據庫中該圖書不同版本的所有價格信息并將他們一并顯示在終端上,再由銷售人員手工操作進行版本辨別和定價。這種手工操作不但程序繁瑣而且容易造成人為失誤,給圖書銷售帶來很大不便。但在圖書銷售市場上,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條碼面臨的問題同樣給下游的圖書銷售部門帶來配書和銷售上的“信息假象”。下游的圖書銷售部門根據數據庫中所顯示的圖書市場流通情況,判斷該類圖書的市場需求情況,同時根據庫存數目做出對某類圖書配貨與否的決定。但由于某一種圖書的幾個版本共用一個條形碼,在數據庫中顯示流通量和庫存量時并不能顯示出具體的版本,這樣容易使銷售部門無法區分具體版本,在混淆版本的情況下對該類圖書做出情況判斷。據不少在圖書銷售一線工作的同志反映,很多書店,當數據庫中顯示某類圖書尚有庫存時,一般很少甚至不再配貨。而由于圖書數目種類繁多,實際工作中對圖書版本進行手工點驗難度較大。經常導致圖書銷售部門中新版本嚴重缺貨、舊版本大量囤積。
條碼面臨的問題同樣不利于宏觀上對書號的規范管理。目前,一方面,各出版社也對書號“求之若渴”,書號供應數目遠遠少于需求數目;另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內容相差不大的、不同版本的圖書使用新書的書號在圖書市場上流通,導致圖書市場上新書“虛假繁榮”。
以考研書目為例,這類書目每年都會根據考試大綱的變化而再版,而再版中內容變動通常不會太多。但由于考研市場的巨大需求以及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各出版社都“慷慨”地將大量新書號用在這類書目上。盡管這種做法并不違背現行相關規定,但無論從讀者利益出發還是考慮到出版社的長遠發展,這種做法都是對書號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區分低水平的重復出版。
而將附加碼并入條形碼之中經由POS機進行同步掃描,不但有利于銷售部門對圖書的版本等信息進行詳細的分類登記,也有利于銷售部門和出版部門掌握不同版本圖書的流通信息及庫存信息,大大降低附加碼作為流水號讀碼器無法識別而需人工操作帶來的潛在風險和失誤,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這種做法也有利于書號的宏觀管理,有利于進一步規范圖書市場,也有利于出版社打造品牌圖書。
而目前我國POS機設備的制造發展水平也能夠滿足同步掃描的技術要求。據掃描設備生產商透露,在條碼寬度設計合理的情況下,掃描器可以一次性掃入20位的數字碼,并且一般的掃描器具有識別多種編碼的能力。而新聞出版總署此次對條形碼的升位中,將條形碼的尺寸調為原尺寸的80%,看來條碼寬度完全可以調整。
根據目前的情況,建議新聞出版總署順應形勢需要,對圖書條碼做出全方位升位的決定,綜合考慮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將附加碼納入條形碼之中,經由POS機完成同步掃描,完全可以做到“一書一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