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麗慧
在語言學習出版的領域中,為了突破紙本出版無法發聲達到訓練聽的功能,配合科技產品的進步,人們做過很多的努力,從聽收音機、錄音帶、CD、VCD,到最近的MP3,但語言學習的出版品似乎總是有著楚河漢界,閱讀語文和聽語文,一直是兩件獨立的事。而現在市面上出現了一種“光學數字點讀筆”,將閱、聽融為一體。當你拿起圖書或雜志,只要用筆輕輕接觸里面的文字或圖片,就能立刻聽到文字的讀音或是與圖片相對應的聲響,光學數字點讀筆“隨點隨讀”的功能,讓聲音出現的速度跟上了閱讀的速度。這就是臺灣大新出版社的研制成果。
致力于語言學習出版的大新出版社,對各種語言學習方式的開發一直不曾間斷,近年更是積極投入光學數字點讀筆的研發工作,目前達到了成熟問世的階段。大新出版社總經理林駿煌表示,2002年他們就曾經開發PAD點讀板,這是一種將圖書放在特殊底板上的發音書,這種圖書的缺點是沉重的底板攜帶很不方便,發音文字的承載量也有限,而且圖書的裝訂方式一定要用活頁的線圈書方式才能在底板上固定位置,雖然也能達到隨點隨讀的效果,但由于以上的缺點,最大的用途仍限于童書的應用。正是為了克服這樣的缺點,最終才有了光學數字點讀筆的誕生。
在大新出版社關于數字點讀筆開發的工作是由關系企業宜新文化有限公司主導,宜新文化把這支具有隨點隨讀的筆命名為i-pen(intelligent pen),也就是智慧筆,而把隨點隨讀的功能稱為AP3。在結構上,i-pen基本上是由一個MP3外加一個光學讀取鏡頭所組成,把鏡頭拆下來,筆身就是一個具有獨立播放功能的MP3。
AP3和MP3不同的地方在于MP3照顧到的只有聽覺,學習時讓聲音和圖書成了兩個獨立的對象, AP3卻是透過光學鏡頭掃描圖書上的文字與圖像,然后立即發出相對應的聲音,讓視覺和聽覺產生了快速而直接的互動,造就出一種最自然的學習方式,點到立即聽到。
光學數字點讀筆的圖書乍看與一般印刷品無異,只是有淺淺的網格。探究原因,原來秘密出在印刷的黑板,一般印刷會有紅、藍、黃、黑四色板,制作的廠商只要將需要發音的地方,在印刷黑板上編上條形碼,再于i-pen中錄制相同編碼的音文件,一旦以i-pen接觸書上已經編好內碼的文字或圖形,音文件號碼吻合,就能發出音檔中預錄的聲音,因此i-pen不只是能以英文發音,要發德文、日文等都沒問題。
林駿煌指出,要讓一本書具有AP3的功能其實并不難,就一本已經出版的圖書,可以選擇兩個方式,一是將原來的圖書再加上一色印刷(這一事是為了邊對應光學數字點讀筆的密碼),如果原書是黑白的,加上一色,但如果原書已是彩色,要另加上一色,就成為五色印刷,另一個方式則是全部重新制作,在制作時預留黑板為編碼版,其他顏色都用三色調成,這樣還是四色印刷的工錢,在印刷成本上和一般圖書完全相同。
目前有不少都是大陸的出版社或相關機構借此技術制作精美的漢語教學教材。林俊煌表示,出版社當然也可以自行取得光學數字點讀筆的專利使用權,但是除非該出版社計劃持續且大量的出版具有AP3功能的圖書,否則自行投入并不劃算。
林駿煌表示,讀者買了這支筆,使用時只要另購該書的語音文件,將音文件下載即可。而為了加速圖書的“活化”,大新出版社每年預計配合出版100本擁有AP3隨點隨讀功能的圖書,也希望出版業者能積極參與,讓市面上這樣的書更多,畢竟這樣的書愈多,購買i-pen的讀者能享受的價值也就愈高。
光學數字點讀筆確實是語言學習方法上的一大突破,但目前仍處于發展的初期。光學數字點讀筆的功能設計都十分時尚,即便科技已經可以讓這支筆擁有更多如今日MP3所擁有的一切功能,例如錄音等功能,但是業者目前并未將這樣的功能附加上去。
正當出版界正大張旗鼓地以嶄新的科技、前瞻的理論在討論數字出版的種種可行性時,站在語言學習者的角度,光學數字點讀筆的誕生勢必為語言學習類圖書的出版帶來重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每位對數字出版有興趣或是曾經想參與數字出版制作的出版商,在被灌輸或是教育了一堆關于數字出版的知識后,看到這樣的發明,真是會有數字出版原來也可以這樣簡單的感嘆。“科技始終于人性”光學數字點讀筆的誕生,更讓我們了解唯有深刻的了解讀者真正的需求以及出版商的認知及作業方式,數字出版才有可能在傳統的出版業生根發芽,拔苗助長似乎從來不是可行的方式,在過去、現在和未來可能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