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和新浪網的專欄作家王佩在《正版語文》中寫道:“有一次在網上聊天,有一個美眉說我很秀逗,我聽了很高興,以為是在夸我‘談吐風趣、說話很逗’呢,后來才知道她原來是在罵我。秀逗者,大腦進水也。”
如果是第一次聽到“秀逗”這個詞,你一定會像王佩先生一樣,根據字面望文生義地把“秀逗”理解成“秀”而且“逗”。當然對“秀”和“逗”的理解各人又是不同的,王佩先生理解成了“談吐風趣、說話很逗”,你也可能理解為“秀氣、逗笑”或“做秀、引逗”什么的,而“秀逗”的本來意義卻并非這樣的。
“秀逗”一詞源自英語的short。Short在英語中是個多義詞,其中一個意義是“電路短路”,這個意義先是被日語音譯為ショ一ト,并引申指“反應遲鈍、愚笨”。后來進入臺灣,ショ一ト被寫成了“秀逗”。近年來,“秀逗”一詞從臺灣傳播到大陸,并迅速在各種媒體中蔓延,成為一個比較時尚的詞語。
在漢語現行的用法中,“秀逗”的基本意義仍然是“反應遲鈍、愚笨”,它有非常鮮明的貶義色彩。例如:
(1)一位樸實的大四學生,面臨著學習和就業的沉重壓力。從出生起就因為不時的腦筋“秀逗”和過于單純而留下一連串“光輝”足跡的他,被同學們光榮地譽為“霉礦”。即將畢業的他奮力打拼,卻屢屢同幸運失之交臂。自信獨立的漂亮女孩馨兒出現了。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一段勇敢的奮斗歷程、一次輕松的搞笑旅程在他和她之間上演。(《人民日報·華東新聞》2005年3月18日)
(2)南區明星隊曾試著做過兩次空中接力,先是上半場時劉煒和易建聯之間的配合,由于傳球和起跳時間不到位,阿聯跳得很高卻打飛了球,只能作罷;下半場張成也傳了個很到位的球想和莫科來個接力,可惜北隊的張慶鵬不但不會秀,反而有些“秀逗”,在莫科接球時他擋了一下,結果再次失敗,弄得莫科和張成都急得作勢要打張慶鵬。(《足球·勁體育》2006年3月20日)
從當事者看,如果一個人總是反應遲鈍、愚笨,他的素質、條件肯定是很差的。因此,“秀逗”在基本意義的基礎上又引申指“素質差、條件差”。這是“秀逗”的基本意義向主體方向的延伸。例如:
(3)說起來,平日里也是一樣,到報社來征婚的男女,大多都是男的不如女的。怎么說呢,好像是男的通常會因為條件不如別人,蹉跎了歲月。而女的,卻老是因為條件太優秀,被流光拋在時間的那一頭。當然啦,這也就是一種普遍現象,并不適用于每一個人,也有非常優秀的男士和非常秀逗的女生。但可能優秀的男士根本就不愿意太早結婚,因為不會想到要上版面,而條件差的女性通常比較低調吧。說到底,征婚這種事情,不到最后關頭,不被逼急了也是做不出來的。(《京華時報》2003年2月11日)
從旁觀者看,一個人反應遲鈍、愚笨,往往給人以滑稽、可笑之感。因此,“秀逗”又引申指“滑稽、可笑”。這一引申意義恰巧又符合“秀逗”中“逗”的字面意義,因此,這個意義在使用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常常和“幽默、搞笑”等聯系在一起使用。例如:
(4)他們有情有義,試看孫悟空在被招安之前不也是妖怪嗎?孫悟空招安前的大圣生活不也是跟洞里各路妖怪們的一樣嗎?老妖小妖親密無間,上陣前喊的只是“小的們”或者“孩兒們”。抓到唐僧的時候,從小妖到老妖,大家都很開心,全洞喜刷刷地準備吃唐僧肉。洞門一關,這不活脫脫一個大同世界嘛。更秀逗的是妖怪們都進化得很好,講衛生,吃熟食,抓到唐僧要先洗洗再蒸著吃。反襯下,唐僧師徒就沒有那么夠義氣了。(《新聞晨報》2006年4月5日)
(5)于是,筆者試著把一些比較有名的動漫作品改一個有些秀逗的名字,看看有何效果,如果對各位心目中最愛的作品的神圣地位造成了傷害,那么,算您倒霉啦!——《新世紀福音戰士》,搞笑譯名:《長得丑不是你的錯,但是跑出來嚇人就是你不對了》或者《瘋子爸爸和孱弱兒子》。(《江南時報》2003年3月22日)
“秀逗”還具有一定的能產性,有“秀逗男”(愚笨的或搞笑的男人)、“秀逗女”(愚笨的或搞笑的女人)、“秀逗網”(搞笑的網站)、“秀逗糖”(一種外面很酸、里面很甜的怪味糖)等。“秀逗”也常常作為標題使用,《秀逗男護士》和《秀逗泰山》是兩部電視劇的名稱,《秀逗女主播》是于澄心創作的小說,《秀逗魔導士》是一種網絡游戲。我們相信,在語言的不斷發展中,“秀逗”還將有新的用法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