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光”一詞我們并不陌生。近來,在網絡語言中,“脫光”一詞頻頻以新面貌出現。請看如下例子:
(1)我們是男光棍和女光棍,11.11就是我們偉大的節日。這一天,凡是光棍,都是最尊貴的人。在這個賊牛的日子里,“光棍”也要大比拼,看看到底哪樣的“光棍”最有魅力,哪樣的“光棍”最不合格,讓他們在眾“光棍”面前爭相“脫光”,告別單身,摘除他們“尊貴”的象征。(北京客齊集網2006年11月8日)
(2)想想去年的今天,我還在收集光棍節來歷的N種版本。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我依然還是光棍一個,沒有脫光。(http://boqee.com2006年11月11日)
(3)張楚說,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為助大家一臂之力,我們特別邀請了幾位正在或已經成功逃離單身的ggmm,精心打造完全“脫光”手冊,與網友共享。(http://news.163.com2006年11月10日)
(4)《信息時報》聯合搜狐、網易所做的調查表明,收入越高,光棍越少。56%的光棍月薪在2000元以下,30%在2000元~4000元。可見,要“脫光”就得先脫貧。(人民網2006年11月13日)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脫光”一詞是伴隨著“光棍”“光棍節”出現在年輕人嘴巴中,進而在網絡上流行開來的。在大學校園中,“光棍”更多地被戲稱為“光光”,“光棍節”被稱為“光光節”。“光棍節”既非土節又非洋節,指每年11月11日,自上世紀90年代末誕生以來,現在已經是年輕單身族的盛大節日。“脫光”是多數“光光”的目標所在。正如西安交大碩博之窗網站上《周末有約光光派對——讓光光節不再寂寞》一文中所說的:“因為愛情總在行走中,所以光光和明明的隊伍也總在流動著。每一年,都有新的光光成長起來,也有老的光光成功‘脫光’,更有脫光之后好景不長重回光光隊伍的。而在每個光光的內心里,也許每個光棍節里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用再過明年的光光節。所以他們說,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脫光事業中去。”
網絡是青年群體即時交流的便捷工具,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狀態都在網絡中得以充分展現。所以,“脫光”一詞在網絡語境中已經幾乎是盡人皆知。但翻看這一兩年的報紙,我們發現“脫光”一詞已經公然走入紙質傳媒語言中。例如:
(5)現在,大齡白領人士是“光棍族”的主流。這些社會精英們對伴侶的思想、文化層次的要求較高,同時自己又受到時間、交際圈等因素的限制,久久不能“脫光”。(《羊城晚報》2005年11月12日)
(6)標題:千名單身網友光棍節聚會50余男士“脫光”(《新京報》2006年11月12日)
(7)昨日,廣州不少單身白領忙著開派對……一些中學生專挑11路公交車乘坐……廣州市的處處都可感受都市青年人對這個新生代節日的追捧。而婚姻登記處也變得繁忙起來,不少情侶專門挑這個日子前來結婚趕著“脫光”,也有人選擇昨天離婚加入“光棍”行列中去。(《信息時報》2006年11月12日)
“脫光”本來就不是新詞,看著眼熟、聽著耳熟,但《現代漢語詞典》《新華新詞語詞典》都未收入該詞。很顯然,此“脫光”也已遠非彼“脫光”之義。“脫光”原來是述補式結構,“光”是“一點兒不剩”的意思。現在的“脫光”的新義并非由其本義衍生而來,該義項是全新的,“脫光”是“脫離光棍狀態”的意思,“光”即為“光棍(狀態)”,“脫光”是述賓式結構。這里,核心語素之一“光”的義項發生了變化,表示一種抽象的狀態。第五版《現代漢語詞典》收入的和“脫光”相似構詞方式的詞語有“脫貧”“脫盲”“脫困”“脫癮”“脫險”,“脫”后面所帶賓語表示全都是抽象的狀態,和“脫水”“脫手”“脫色”等不同。“脫光”很形象傳神地表達了“年輕人擺脫單身狀態步入兩人世界”的意思。
從語言使用角度來說,“脫光”一詞符合語言的經濟原則,表達便捷,說起來比“脫離光棍生活”“擺脫單身狀態”方便多了。同時它也體現了當下以年輕人為主體的群體模仿造詞能力很強。“脫光”一詞本身是現代漢語中的已有詞語,特別容易為人們所接受,所以它不僅在網絡、報紙中可見,日常生活中也能很快流行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