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勃定律
文 佚名
這是個有趣的實驗: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重的砝碼,這時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碼,他并不會覺得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砝碼的重量加至306克才會察覺。如果右手舉著600克的砝碼,這時左手上的砝碼重量要達到612克才能感覺到重了。依此類推,右手舉得越重,左手就必須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覺到差別。這種現象被稱為“貝勃定律”。
“貝勃定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5毛一份的晚報突然漲了1元,你會覺得不可思議,無法接受。但是,如果原本500元的MP3也漲了1元,甚至10元,你也不會太介意。有些人總抱怨朋友對自己不如剛認識時那么好了,其實這也是“貝勃定律”在作怪——陌生人給你的一點點關懷,你都會感動不已,所以很多愛情總在旅途里發生;而你的親人怎么寵愛你,你都可能視而不見或者覺得平淡如水。
我們的感覺很敏感,但也有惰性,它會蒙騙我們的眼睛,看不到事情的變化,甚至迷失理性。
所以,凡事我們不能太自以為是,我們應帶著謙卑的心對待萬物眾生,這樣才可以少犯錯誤,積累智慧。心海航程,危險之處就在于容易失去參照而變得茫然。
什么讓人生得到滿分
文 鄧笛編譯
人生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有人說是勤奮,有人說是知識,還有人說是愛或者運氣。
如果英文的26個字母依序分別代表1到26這26個數字,那么hardwork(勤奮)就是8+1+18+4+
23+15+18+11=98分,knowledge(知識)就是11+14+
15+23+12+5+4+7+5=96分,love(愛)就是12+15+22+
5=54分,而luck(運氣)只有12+21+3+11=47分。
究竟是什么才能讓人生得到滿分呢?是money(金錢)?也不是!莫慌,人生的每一個問題總能找到答案,只要改變你的態度。對了,能讓人生得到滿分的是你對生活和工作的態度,也就是attitude。不信你瞧:1+20+20+9+20+21+4+5=100分。
不一樣的態度造就不一樣的人生。很多時候人們都期望生活能獲得更好的變化,當我們開始改變自己的態度時,這種變化就會發生。當你對他人采取更友善的態度時,就會覺得人們變得更加親切;對挫折采取更積極的態度時,你會發現原來在損失之外還有很大的收獲……
(摘自《環球時報》)
編輯/李鵬修
身邊的榜樣
文 佚名
我的母校是一所農村中學。3年前,縣里派來了一個年輕的新校長。新校長到任伊始,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排查歷屆校友中的佼佼者。他發現,學校共出了8位將軍,36位博士,10位廳局級以上的領導干部,50多位企業家,有兩位風頭正勁的當紅作家也是母校的學生,有的校友是美國耶魯大學的學者,有的校友是機器人專家。
之后,學校撤下了所有原來懸掛在教室、閱覽室、圖書館、走廊上的愛因斯坦、愛迪生、魯迅、華羅庚等人的照片,換上了這些有成就的校友,并且在每一張照片的下面都加上了詳細的說明,說明他(她)什么時候在這里就讀,取得了什么樣的成就等。有的教室里懸掛著那些有成就的校友的照片,表明他(她)曾經在這個教室里學習過。年老的教師甚至告訴學生,他(她)曾經就坐在靠近窗口的那個位置上。學校接著又布置了一個展覽室,把校友們的成就全面地進行展覽。
似乎在一夜之間,在校的學生都有了這樣的意識:他們與這些杰出的校友沒有什么區別,他們將來也能夠成為這些杰出校友中的一個。教師更是如此。老教師以自己最有成就的學生為榮,年輕的教師認為自己現在的學生將來會有更大的出息。校長發現,學校的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種見賢思齊的力量。
一兩年的時間,母校的一切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不過誰都沒有想到,變化的原因竟然就是換換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