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物該不該返還?
?:前不久,我和媽媽在回家的路上不慎將一包衣料丟失,后來得知是被公路邊居住的劉某拾去,于是我們拿了一些禮品到劉某家索要,可是劉某拒不交出貨物,還理直氣壯地說:“我既不是偷的也不是搶的,要想把貨物取走,至少也得給我200元。”請問,劉某的這種要求合法嗎?(劉夏)
!:你信中所談到的情況屬于“不當得利”糾紛。所謂“不當得利”,就是一方并非認為自己是違法行為,但是又沒有合法的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害,而自己獲得利益。我國《民法通則》第92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依據這條規定,不當得利事實的出現,就在得利人與利益受損人之間形成了債權債務關系,在本案中,劉某作為債務人,負有將自己拾得的衣料返還給你們的義務,你們也因此而取得要求劉某返還拾得衣料的權利。這時候,劉某所負的義務是法定義務,沒有要求對方給予報酬的權利。所以,劉某提出給他200元錢才交出衣料的要求沒有法律依據,是無理要求。此事你們最好是先通過劉某所在單位的領導或者當地的人民調解組織向劉某做好說服教育的工作。如果劉某繼續堅持拒不交出衣料,你們可以向劉某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依法處理。
“打了不罰,罰了不打”的說法對嗎?
?:去年六月,爸爸將一輛摩托車賣給了王某,價格是3000元,當時王某只付了500元,還有2500元寫了欠條,定于八月份還清。但是到八月初,王某就因詐騙犯罪被逮捕,爸爸到王某家索要欠款,他父親卻說,法律規定“打了不罰,罰了不打”,現在我兒子已經被法辦了,你還要什么錢。請問,他的這種說法對嗎?(李云明)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77條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這就是說,遇到這種情況時,被告人既要承擔刑事責任,又要承擔賠償經濟損失的民事責任。“打了不罰,罰了不打”的說法是錯誤的,沒有法律依據。但是需要說明的是,這種附帶民事訴訟所講的賠償只限于罪犯的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根據你信中所談的情況看,王某在被捕前購買你的摩托車是合法買賣。欠款2500元如果不是犯罪行為所致,就不屬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問題,而是買賣中的經濟糾紛問題,屬民法協調的范圍。王某應當償還所欠你的款項,不能因其被捕就可以將欠款一筆勾銷。你可以向法院另行提起民事訴訟。如果王某因為服刑無法償還,可由王某家里代其償還或者延緩償還日期。]
(本欄目法律顧問/李文成)
編輯/左家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