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讀者分為兩種:一種是《中學生博覽》的讀者,另一種不是《中學生博覽》的讀者。
一年前我接到這樣一個電話:是一位來自山東某地農村的中學生讀者,他非常喜歡畫畫,一直夢想著將來能考上美術院校,可是父親覺得畫畫并不是正業,也成不了氣候,因此極力反對。如今父親已經是胃癌晚期,可是他不想讓父親就這樣帶著牽掛和憤怒離開,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他給我打了電話,問我能不能在《中學生博覽》上發表一張他的繪畫作品,我當時有些猶豫,并沒有馬上答應,直到后來收到了他的畫稿以后我心里的大石頭才算掉了下來。在他父親最后的彌留之際他把刊登在《中學生博覽》上的他的作品拿給了父親,他說就在那個小小的剎那,他看到了父親臉上有過溫暖的表情。而現在他已經是山東某所美術院校一年級的學生,并且開學沒多久他就把在家鄉畫的一些作品舉行了一個小小的畫展,畫展的主題叫“給父親,給《中學生博覽》”。
前段時間他還把部分作品發到了我的郵箱里,讓我看到有如米勒風格般的畫面風景!我為《中學生博覽》能幫助過他而感到釋然。
他對父親的所為讓我感到自愧不如,想想我當年也是背著父母的意愿而一意孤行地考取了美術院校,直到后來只能慢慢地讓時間使父母屈服,雖然自已的決定是對的,但我沒有在恰當的時候做出聰明的舉動。后天就是父親節了,想到我在天堂的父親,我只想對他說聲:爸爸,我過得很好!
其實,我接過《中學生博覽》的工作還不到兩年,但在這兩年當中對我的觸動卻非常大,“感動”更準確!每天寄給“可心姐姐”的信件都有厚厚的一大摞,編輯們常說:“可心姐姐真火呀!”郵箱里更是“信滿為患”,但每次我都會認真閱讀他們的來信,從中我分享到了他們的快樂,也分擔了他們的苦悶。
所以,在我眼里這世界上只有兩種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