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三個美國西部牛仔參加賽馬,但比賽的規則非常特殊,誰的馬“最慢”跑到終點,誰才是贏得獎金的冠軍。比賽開始,三個牛仔和三匹馬站在起跑點觀望,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但沒有人想如平日比賽般跳上馬,快馬加鞭奔馳,因為誰最快跑到終點誰就輸了。就在彼此僵持不下時,A牛仔突然跳上馬背,急馳而去;B、C兩人也好像得到什么啟示般迅即上馬,緊緊在后面追趕,結果第一個跑到終點的A牛仔贏得了冠軍。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A騎的是B的馬。誰的馬先到誰就輸了,B、C兩個牛仔也學他騎上C和A的馬,結果C所騎的A的馬最后到,所以A贏得了冠軍。三個牛仔三匹馬,剛開始的僵持是因為大家想到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馬,A牛仔的創意就是他把思考重心轉到別人和別人的馬上去,結果就贏得了冠軍。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思考轉移。
王軍在一家小公司當副經理,最近感到非常厭倦與苦惱,特別是和經理劉剛相處得越來越不融洽,經理老是找他的麻煩,他有了另謀高就的念頭。他暗中注意招聘廣告,也托朋友替他介紹,希望能找到一個待遇和職位都比現在好的工作。有一天,一位好友告訴他一個好消息,某家大公司正要招聘一個經理,不僅待遇好,而且很有發展遠景;但壞消息是條件嚴格,他的經歷根本不符合人家的要求。失望之余,他忽然靈光一閃,露出了微笑,因為他發現,經常找他麻煩的張經理倒是很符合對方的條件。既然自己走不了,那為何不讓他走呢?于是他請人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張經理,張經理聽了果然心動,結果就跳槽到那家大公司當經理去了。而他也被老板升為經理,不僅待遇提高,也擺脫了苦惱,不用再每天面對經常找他麻煩的劉剛。
有一個美國小學生,聽老師講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故事后,進行了改編:哥倫布的探險船隊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登陸,他看到一群土著,雙方都感到非常驚訝。哥倫布問:“這里是美洲嗎?”土著的酋長回答:“是的。”哥倫布又問:“我想你們就是印第安人,是嗎?”酋長回答:“是的。”然后反問:“我想你就是哥倫布,是嗎?”哥倫布驕傲地說:“沒錯,我就是。”酋長轉身對他的印第安同胞說:“一切都完了!我們終于被發現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直被視為人類偉大的成就,但這恐怕是白人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從被發現的印第安人的角度來看,那可能是一個大不幸的開端。這個小學生的想法很新鮮,也很有創意,而其新鮮和創意則來自將思考重心從“我群”轉移到“他群”上。
我們在思考問題時,常會因為過于以自我為中心而扭曲、模糊了問題的本質。以自我為中心最常見的一個通病是,當問題牽涉到自己和別人時,我們常對“自己”做“不成比例”的思考。
當大家想的是“自己”時,你想的是“別人”,這也是一種思考焦點的轉移,它能為你帶來很多新奇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妙法。在面對問題時,“自己”想得少一點,“別人”想得多一點,不僅能想出好點子,而且還能養成“多多為別人著想”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