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凸透鏡能對光線起會聚作用。那么凸透鏡的聚光能力的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課堂上,同學們提出了上述問題后,議論紛紛:可能與凸透鏡的大小、形狀、材料和價格等有關。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出了如下猜想:
凸透鏡的聚光能力可能與制成材料有關;
凸透鏡的聚光能力可能與凸透鏡表面凸起程度有關;
凸透鏡的聚光能力可能與凸透鏡口徑大小有關;
凸透鏡的聚光能力可能與凸透鏡焦距大小有關;
凸透鏡的聚光能力可能與凸透鏡價格有關;
探究實驗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而控制變量是我們現在和今后學習中常用的實驗方法。通過放在光斑處的火柴點燃時間的長短來確定凸透鏡聚光的能力。因此在控制變量的前提下用“轉化法”進行實驗探究。
下面就猜想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探究活動一:設計實驗探究凸透鏡聚光能力與制作材料是否有關?
探究實驗中需要的器材:三只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凸透鏡(分別是由玻璃、水晶和塑料制成)、紙屏、太陽光、刻度尺、火柴、秒表。
探究實驗過程:分別拿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的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另一側放紙屏,移動紙屏(或移動透鏡)使紙屏上的光斑最小、最亮,用刻度尺測出光斑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即凸透鏡的焦距,比較三種凸透鏡的焦距是否相同;然后用秒表分別記錄放在光斑處的火柴點燃時間,比較點燃時間的長短,若時間相同,凸透鏡的聚光能力與制作材料無關,若時間不相同,凸透鏡的聚光能力與制作材料有關;時間長的聚光能力弱,時間短的聚光能力強。
實驗數據記錄表格,如下表所示:(根據實驗的實際情況填寫實驗數據)
結論:凸透鏡的聚光能力與制作材料有關,材料越透明其聚光能力越強。
探究活動二:設計實驗探究凸透鏡的聚光能力與凸透鏡表面凸起的程度是否有關?與焦距是否有關?
實驗器材:取材料、口徑相同,表面凸起程度不同的凸透鏡三只、紙屏、太陽光、刻度尺、火柴、秒表。
實驗過程:分別讓三只表面凸起程度不同的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在另一側放一張紙屏,移動紙屏(或透鏡)的位置,直至紙屏上出現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測出光斑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即為凸透鏡的焦距,比較焦距的大小即可得出正確結論。然后用秒表分別記錄放在光斑處的火柴點燃時間,比較點燃時間的長短,若時間相同,凸透鏡的聚光能力與表面凸起的程度無關,若時間不相同,凸透鏡的聚光能力與表面凸起的程度有關;時間長的聚光能力弱,時間短的聚光能力強。
實驗數據記錄表格,如下表所示:(根據實驗的實際情況填寫實驗數據)
結論:凸透鏡的聚光能力與表面凸起的程度有關,表面越凸聚光能力越強。
探究活動三:設計實驗探究凸透鏡的聚光能力與凸透鏡的口徑大小是否有關?與焦距是否有關?
實驗器材:取材料、表面凸起的程度相同,口徑大小不同的凸透鏡三只、紙屏、太陽光、刻度尺、火柴、秒表。
實驗過程:分別讓三只口徑大小不同的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在另一側放一張紙屏,移動紙屏(或透鏡)的位置,直至紙屏上出現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測出光斑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即為凸透鏡的焦距,比較焦距的大小即可得出正確結論。然后用秒表分別記錄放在光斑處的火柴點燃時間,比較點燃時間的長短,若時間相同,凸透鏡的聚光能力與口徑大小無關,若時間不相同,凸透鏡的聚光能力與口徑大小有關;時間長的聚光能力弱,時間短的聚光能力強。
實驗數據記錄表格,如下表所示:(根據實驗的實際情況填寫實驗數據)
結論:凸透境的聚光能力與口徑大小有關;口徑大聚光能力強。
綜上所述:凸透鏡的聚光能力與凸透鏡的制成材料有關,材料越透明的凸透鏡其聚光能力越強;與凸透鏡的表面凸起的程度有關,表面越凸的凸透鏡聚光能力越強:與凸透鏡的口徑大小有關,口徑越大的凸透鏡聚光能力越強:與凸透鏡的焦距有關,焦距越大的凸透鏡聚光能力越弱,焦距越小的凸透鏡聚光能力越強。
凸透鏡的聚光能力與凸透鏡的價格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