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拉克斯是匈牙利裔美國數學家。作為一名數學神童,他19歲時就參與了研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終于在79歲時,他獲得了世界數學界的最高榮譽——阿貝爾獎。
獲獎后,拉克斯坦言說,他不會把它們亂花掉,因為他并不是很富。不過這些錢中的大部分將會花在科學研究上面。
彼得·拉克斯引人注意,除了他在數學方面的成就外,還因為作為原子彈的創造者之一,他保持了自己作為學者的批判風格,堅信“二戰后期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是正確的”。
數學界泰斗
二戰結束后,拉克斯重新返回大學深造,1949年,拉克斯在紐約大學獲博士學位,此后他又到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工作了一年。1951年,拉克斯在紐約大學獲得教授職稱,1963年任庫蘭特數學科學研究所計算及應用數學中心主任,1972年到1980年任庫蘭特研究所所長,其后任庫蘭特數學和計算實驗室主任。
在此期間,拉克斯在純數學及應用數學方面均做出巨大貢獻,獲得了極高的榮譽,堪稱世界數學界泰斗級的人物。拉克斯曾先后擔任過美國數學學會主席、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計算和應用數學中心主任,他還身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巴黎科學院及蘇聯科學院等外籍院士等榮譽稱號。
1975年,拉克斯獲得了美國數學會維納應用數學獎,1983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應用數學獎,1986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87年因“在分析許多領域和應用數學中做出突出貢獻”而獲沃爾夫獎,1993年獲得斯蒂里獎的終身成就獎。
2005年,在拉克斯的榮譽室里又添加了耀眼的阿貝爾獎。當年5月24日,挪威首都奧斯陸,挪威王儲哈肯親王把2005年度的阿貝爾獎授予了匈牙利裔美國數學家彼得·拉克斯。眾所周知,諾貝爾獎并沒有在數學領域設立獎項,而挪威的阿貝爾獎是世界數學界公認的最高榮譽。這一獎項的獎金高達600萬克郎(約78萬歐元、98萬美元)。
感言數學開始走出封閉
授獎典禮上,挪威科學與文學院指出了拉克斯獲獎的原因——由于其“在偏微分方程的理論研究以及應用中起到的奠基性貢獻,以及在計算該類方程結果時做出的不懈努力。”
挪威科學與文學院還表示:“拉克斯教授在數學領域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這不僅表現在他的研究貢獻里,而且他的著作、他對教育事業付出的畢生心血,以及他在培養年輕一代數學家時體現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都在世界數學領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在接受阿貝爾獎后的致詞中,拉克斯贊揚了挪威人民創造了阿貝爾獎——“對普通人來說,數學是—個封閉的世界,它只在自己的小圈子內生存,但阿貝爾獎為數學提供了一個窗口,可以讓公眾窺見它的力量和重要性。”
數學天分展現于美國
彼得·拉克斯,1926年出生于匈牙利。還是少年時代的他,就因為數學方面表現出的天賦而被稱為神童。
1941年11月,拉克斯與父母以及哥哥離開布達佩斯,那時他才15歲。因為他們是猶太人,他們不得不離開納粹控制下的歐洲。由于拉克斯的父親是物理學家,美國大使館發給了他們去美國的簽證。于是,拉克斯跟隨父母移民美國,很快,他的數學天分就顯示出來,并在美國小有名氣。
在紐約,拉克斯和哥哥上了當地的中學。拉克斯后來回憶說:“我在中學時根本不學數學,因為我比老師知道的要多很多。我當時最喜歡的是英文和美國歷史,很快我就愛上了美國這個國家。當時我的歷史課本上還配有精美的卡通插圖,這是我在匈牙利從未見過的。”
19歲參與曼哈頓計劃
1943年,美國研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啟動,1945年,當時年僅19歲的“數學神童”拉克斯被特批參與“曼哈頓計劃”,進入了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在“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手下工作。在這里,他認識了當時的科學泰斗貝蒂、理查德·費曼,以及“氫彈之父”泰勒等人。與這些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共事的經歷,為他后來在數學領域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本人也因為參與了第一顆原子彈的制造,而被載入史冊。
拉克斯說,當他拿到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報到通知時,他根本不知道他要去干什么,“當時的保密工作極為嚴密,沒人知道未來的工作是什么。直到進了拉斯阿拉莫斯的大門之后,才有人告訴我,我們要用钚造一個炸彈,這可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東西。”
拉克斯還回憶說:“當我到洛斯阿拉莫斯時,原子彈的設計工作已進行得差不多了,但是,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整個過程就像科幻小說一樣,我此前讀過的科幻小說并不太多,但這一次我好像生活在科幻小說中一樣。”
堅持獨特觀點受關注
拉克斯近期成為輿論關注的目標,除了他獲得數學界的最高榮譽之外,還因為他近期一直在重復的一個觀點:“我認為,二戰末期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在奧斯陸接受了阿貝爾獎后,拉克斯再次向路透社記者闡述了這種觀點。此前,他還在美國有線電視網(CNN)、《紐約時報》等有影響的媒體發表過類似觀點。
現在,第一代原子彈的創造者們大多已經去世,作為為數不多的“親歷者”,拉克斯的這個觀點尤為引人注意。
“1944年盟軍在法國、挪威等地的登陸戰進行得十分艱苦,希特勒的抵抗非常頑強,到1945年美軍準備進行日本本土登陸作戰的時候,美軍已經意識到,接下來的戰斗會‘更加血腥’。投下原子彈后,日本很快認輸投降,一切也隨之結束了。避免了更多的傷亡。”拉克斯向路透社解釋當時美軍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的原因。
拉克斯關于原子彈的說法見報后,引起了很大爭議,但也有不少人支持他的觀點。
鏈接資料
阿貝爾獎
由于諾貝爾獎沒有設數學獎,數學界長期以來沒有一項榮譽能夠與諾貝爾獎比肩,但2002年這一尷尬局面成為歷史。
2002年,挪威政府決定設立阿貝爾獎。阿貝爾是19世紀的挪威數學家,他的很多數學成就遠遠地走在了當時研究水平的前面。但因學術始終無法得到承認而貧病交加,未滿27歲就因染上肺結核于1829年過早地離開了人世。2002年是阿貝爾誕辰200周年,為了紀念阿貝爾,挪威政府出資設立了這一數學大獎,阿貝爾獎仿效諾貝爾獎,每年頒發一次.獎金額為600萬挪威克郎,頒獎儀式在奧斯陸舉行,以表彰世界最杰出的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