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秋色
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樓,與都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的丹楓夾在里面,仿佛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正在欣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大明湖業已澄凈得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顯得明明白白。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卻有一層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著花的時候,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做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實在奇絕。
作者寫的泉城秋色,層次分明。先寫千佛山,后寫大明湖,再寫街市。忽聽一聲漁唱,由遠望而俯視,轉折自然。語言色彩鮮妍,寫山光,五彩繽紛;寫水色,明凈可愛。這段秋景描寫啟示我們在寫景物的時候,一要按一定的順序來寫,這樣才能脈絡清晰,層次分明。二要在寫景時抓住景物的特征,這樣才能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
東北農村之秋
八月初頭,麥黃了。看不到邊幾的綠色的莊稼地。有了好些黃燦燦的小塊,這是麥地。屯落東邊的泡子(注:大池塘)里,菱角開著小小的金黃色的花朵。星星點點的。漂在水面上,夾在確青的蒲草的中間。老遠看去,這些小小的花朵,連成了黃乎乎的一片。遠遠的南嶺,像云煙似的。貼在藍色的天邊。燕子啾啾地叫著,在天空里飛來飛去,尋找吃的東西,完了又停在房檐下,刷洗它們的毛羽。雨水挺多,園子里種下的瓜菜,從來不澆水。天空沒有完全干凈的時候,總有一片或兩片雪白的或是烏黑的浮云。在白天,太陽照射著,熱毛子馬熬得氣乎乎,狗吐出舌頭。可是,到下晚,大風刮起來,高粱和苞米的葉子沙拉拉地發響。西北懸天起了烏黑的云朵,不大一會,瓢潑大雨到來了,夾著炸雷和閃電。
這里有動有靜,有遠景有近景,有空中有地面,錯綜紛紜,生機勃勃。這是東北農村初秋的景色,描寫得有聲有色。由于是初秋,所以還殘留著夏的余炎,連驟雨也帶著夏意。這段描寫啟示我們在寫景時,不能同定某一個死板的景色,而要放眼遠看,遠近結合、動靜結合,這樣的景物描寫才能繪聲繪色,引人入勝。
東北農村之秋(二)
是八月末尾的一個明朗的晴天,天空是清水一般地澄清。風把地面刮干了。風把田野刮成了斑斕的顏色。風把高粱穗子刮黃了。喬麥的紅梗上。開著小小的漂白的花朵,像一層小雪,像一片白霜,落在深紅色的稈子上,苞米棒子的紅纓都干巴了,只有在這里,那里,一疙疸一疙疸沒有成熟的“大瞎”的纓子。還是通紅的。稠密的大豆的葉子,老遠看去,一片焦黃。屯子里,家家戶戶的窗戶跟前,房檐底下,掛著一串一串的紅辣椒,一嘟魯一嘟魯的山丁子,一掛一掛的紅菇菇,一穗一穗煮熟了留到冬天吃的嫩苞米桿子。人們的房檐下,也跟大原野里一樣,十分漂亮。
這一段所寫的景色,與上一段相差不到一個月,但隨著季節的推移,景色全然不同了。這是收獲的季節。只有仔細觀察生活的作家,才能寫出這樣具有季節特征的不同景色。這段景物描寫啟示我們在寫景之前一定要認真觀察,只有認真觀察。才能寫出景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