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持/屈開
小蓓4歲那年,她的母親因為外遇而離開了家,也是在那一年,我成了小蓓的繼母。
一想到小蓓那么小就失去了母愛,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就隱隱作痛,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個好繼母。剛開始的那幾年,我也確實做到了,我用無微不至的愛去關懷她。她開始慢慢接納我,并且和我越走越近,我們經常一起玩一起鬧,她甚至開始叫我“媽媽”。有時候我會把小蓓攬進懷里問她:“跟媽媽在一起高興嗎?”小蓓帶著稚氣的微笑說:“高興?!?/p>
我完完全全把小蓓當成了自己的孩子,疼她、愛她、教育她。小蓓上小學5年級的時候,為了能讓她考個好中學,我給她報了個補習班。但由于她的基礎太差,跟不上進程,尤其是數學。我是學理科出身的,于是就承擔起在家里輔導小蓓數學功課的責任。然而在輔導小蓓的過程中我卻發現,有時候一道題給她講解了多次,她卻還不明白,而有些題其實是非常簡單的。我的脾氣有些急躁,有時候會沖小蓓發火,她見我發火就低著頭一句話不說。后來有一次,小蓓因為一件事情竟然跟我撒了謊,一氣之下便動手打了她。那是我第一次打她,小蓓似乎有些受不了,哭著跑開了。看著她的背影,我心疼得落了淚。盡管動手打小蓓顯得有點狠心,但我覺得應該對小蓓負責,她如果有什么毛病和缺點,就得幫她糾正過來。我是在家教很嚴的家庭中長大的,所以我教育孩子也很嚴格,我并不單單是對小蓓這樣,就是后來對我自己親生的兒子,也一樣嚴格。
慢慢地,小蓓不再和我那么親熱了,我當時并不知道她已經非常記恨我了,仍然對她嚴格教育。后來在和她的一次聊天中,我才知道,我之前所有的好她都記不得了,反而是我不經意間的那些嚴厲言詞她都深深地記在了心里??杉词故沁@樣,我依然堅持輔導她的功課,甚至在我快要分娩前,還挺著大肚子在書桌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和小蓓的共同努力之下,小蓓考上了當地最好的初中。這樣的結果,讓我覺得自己也對得起老公了。
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我欣慰地笑了。我把小蓓摟進自己的懷里,可她卻顯得很陌生,沒有了小時候和我的親密。
小蓓上了初中以后,她變得越來越懶惰、越來越邋遢,房間亂得一團糟,地上、桌子上、床上到處都扔著衣服、襪子、書本……
不知道為什么,我慢慢開始討厭小蓓。我曾經嘗試著和她溝通,可她卻認為我是在挑她的毛病,老公有時也這樣認為,他是個非常寵孩子的人。有過很多次,我們夫妻之間鬧矛盾都是因為小蓓。
小蓓變成這樣,讓我很痛心。但是面對目前的狀況,我無能為力。其實,我很希望小蓓和我在一起能過得幸福,而我們之間的關系也能像最初的那幾年一樣親密。一直到現在,我還常常想起當年小蓓在我懷里說“跟媽媽在一起感到高興”的情景,想著想著,我總會落淚……
其實我很希望自己做個好繼母,能將小蓓教育成一個優秀的孩子,但現在卻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我不知道我和小蓓之間的問題,是不是因為我是繼母的緣故?
第二節課:實案分析
這是一個典型的陷入愛的誤區的故事,繼母吳華在愛的誤區里不能自拔。當然,這并非因為吳華是繼母的原因,即使是小蓓的親生母親,如果教育不當也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吳華應該首先意識到這一點。
為什么剛開始的時候吳華和小蓓能相處得很好,而后來卻關系緊張?
因為小蓓最初接收到的信息是愛,但后來接受的信息卻是吳華不顧她的感受,只追求“功利的目標”——希望她成績好,而且還因此沖她發火……
禍端從報補習班開始。吳華的初衷是為了能讓小蓓考個好中學,盡管她的出發點是好的,可這里邊卻隱藏著功利心,這屬于功利的愛,這是愛的誤區中一種常見類型。
正因為愛有了功利色彩,所以吳華在輔導小蓓的過程中,會出現因為沒有耐心而發脾氣的現象;如果吳華內心對小蓓充滿的是純潔的愛,那么當小蓓聽不懂題的時候,吳華首先應該想到,小蓓是不是很緊張、是不是很恐懼,換個什么樣的方式講解才能讓她明白?另外,小蓓是不是太累了,要不要休息一下,然后再換個方式重新開始?
當小蓓不被理解的時候,她自然開始采取保護自己的方法,那就是撒謊。孩子撒謊說明母女之間產生了距離和不信任。這個時候吳華并沒有醒悟,反而打了小蓓,于是兩個人的感情距離越來越遠。可惜吳華不懂得這些,反而認為“既然做了小蓓的媽媽、就要為她負責,她如果有什么毛病和缺點,就得幫她糾正過來?!?/p>
吳華的這種不利于孩子成長、反而破壞彼此感情的溝通和教育方式,導致了她不希望的現象出現,那就是“小蓓不再和她那么親熱了”。
小蓓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吳華欣慰地笑了。她的笑里包含著幾層含義:其一是,目的達到的欣喜;其二是,她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報;其三是,她希望小蓓有出息,錄取通知書使她看到了希望。這樣的情況下,小蓓體會不到吳華對自己的愛,只能感覺到“媽媽”愛的是成績,失去愛、失去溫暖的孩子是非常容易出問題的。
接下來小蓓“變得越來越懶惰、邋遢,她房間亂得一團糟,地上、桌子上、床上到處都扔著衣服、襪子、書本……” 吳華開始越來越不喜歡小蓓,但她卻不知道問題的根源是什么,找不到根源,她就很難對癥下藥。所以,盡管吳華很希望做一個好繼母,也很希望將小蓓教育成一個優秀的孩子,但她卻不知道該怎么做?
第三節課:父母對策
教育孩子是要尊重科學的。之所以家庭教育容易出問題,那是因為許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能夠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而只是一廂情愿地做自認為對孩子有好處的事,結果常常事與愿違。
策略一: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父母應該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真正做到讀懂孩子。父母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童心”,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父母可以學一點心理學、家庭教育的知識、親子溝通的理論和方法。
策略二:學會溝通
如果孩子出現說謊、和父母對抗等行為,這并不是因為孩子有多“壞”,反而是因為父母不會溝通、傷害了孩子而造成的。許多父母常常在傷害了孩子之后,自己卻渾然不知。所以,溝通是一門學問,是需要父母好好學習的。
策略三:學會正確表達愛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有時候他們發出的信號卻常常讓孩子感受不到愛。這個時候,父母就不能過多責怪孩子,而應該意識到是自己做得不夠好。父母應該把焦點放在孩子的心理感受上,而不是孩子的缺點上。有時候,父母打罵孩子其實并不是為了幫助孩子,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出氣)。父母出了氣,孩子卻受到了傷害,所以打孩子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使問題更多了。
策略四:做學習型家長
孩子有病家長吃藥;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稱職的父母。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把焦點放在“孩子的問題”上,那樣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會越來越嚴重;但當父母把焦點放在“自己的問題”上,問題就很容易解決。教育專家常常跟父母說的一句話是:“我們改變了,孩子一定能夠改變!”
沒有哪個父母天生就會教育孩子,父母也要不斷地學習。父母改變了,孩子的問題也會隨之消失。
課堂筆記
為什么家庭教育里常常出現問題?主要原因是父母的認知存在問題,他們看不清問題的本質。不同的認知會帶來不同的行為,不同的行為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即:認知——行為——結果。父母想要有恰當處理問題的能力,首要的是通過學習提升認知水平,以便當問題發生的時候能夠清楚問題的根源,這樣才好對癥下藥處理問題。
建議父母抽出時間學點心理學知識,并且多參加一些親子溝通方面的學習,以提升自己區分問題的能力和溝通能力。
父母的主旨應該是:把快樂還給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長。
吳華的家庭作業
1.站在小蓓的角度去考慮:自己功課學不好的時候挨罵,心里會是什么感受?媽媽不愛我了,只看重成績,自己又是什么感受?因為缺失愛、沒有心情做事情的時候,能喜歡收拾房間嗎?
2.和小蓓做一次誠懇的交談,跟她坦誠認錯,表明自己很后悔當時沒有理解她,只是為她的將來好,卻沒想到因為太急迫竟然傷害了她。
3.向小蓓發出愛的信號,告訴她:“媽媽其實是非常愛你的,是真心希望你將來能夠幸福才逼迫你學習的。但是媽媽以后即使是為了你好,也不會采用極端的方法了……媽媽愿意做你的知心朋友,愿意和你分擔憂愁和煩惱,而不再是簡單粗暴的譴責和打罵了。希望你能相信媽媽。”
4.讓小蓓說出對“媽媽”都有哪些意見,如果小蓓不肯說,就說明她還沒有體會到媽媽的真誠,說明她的心還是封閉的。這樣的情況下,急不得,要慢慢來。
5.和小蓓討論她自己的哪些行為是不妥當的,以引發她改好的愿望。這一點要在第三點溝通非常好的基礎上才能做,如果第三點沒有溝通好,這一條就先不要做。
(責任編輯/豫良)
E-mail:jyly8@163.com Tel:(010)5102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