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在《我愛我家》中他們是“父子”,在生活中,他們也情深如父子。相識14年后,“老爺子”靜靜地走了,但留在楊立新腦海中的卻是那揮之不去的光陰故事。
2007年7月30日早晨5時15分,情景喜劇的開拓者、曾在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中扮演“爺爺”一角的著名演員文興宇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去世,享年66歲。《我愛我家》中的“大兒子”楊立新得到消息,情緒瀕臨崩潰:“老爺子,你咋就走了?”
2007年8月14日,剛為文興宇料理完喪事不久的楊立新,在北京湖廣會館接受采訪,深情回憶他與文興宇共處的14年光陰……
相識在《我愛我家》
1993年,楊立新走進《我愛我家》劇組,與他搭檔的是后來事業如日中天的英達和宋丹丹等人。但他印象最深的,卻是在戲里與他出演父子的文興宇。因為文興宇實在太高了,楊立新1.77米的個頭按說已經很高了,可站在1.83米的他面前,竟一下成了“小矮人”。
其實,文興宇的名字楊立新早就如雷貫耳。作為演過多年話劇的演員,楊立新知道文興宇是話劇界標志性的人物。早在1989年,文興宇導演的話劇《靈與肉》就曾引起巨大反響。16年前,楊立新就看過他導演的話劇《楓葉紅了的時候》,并從中學到了很多專業技能和經驗。
能夠和自己十幾年來的“偶像”在一起演喜劇,楊立新的激動不言而喻。
因為話劇是一個比較文學的職業,所以在楊立新的想象里,文興宇應該是一個比較嚴肅、不茍言笑、甚至多愁善感的人。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年過半百的老人,竟然如此幽默,簡直就是個喜劇天才。常常是楊立新在一邊演著,站在一邊看的文興宇在那兒不知不覺“出戲了”,不停地笑著。
本來《我愛我家》演的就是喜劇,再被文興宇那樣一逗,楊立新常常“笑場”。次數多了,楊立新只好去找文興宇:“老爺子,下回沒你戲時求求你別在場了。”文興宇聽著,只是呵呵地笑。下回楊立新演時,依舊看到文興宇樂呵呵地站在那兒。時間一長,楊立新倒發現了好處,文興宇在一邊“出戲”帶動,倒讓自己表演起來得心應手,經常超常發揮。
文興宇的和藹可親一下縮短了楊立新與這位“偶像”的距離。于是空閑時,楊立新總愛拉著老爺子,喝著小酒下幾盤象棋,嘮嘮嗑兒。
文興宇不僅在戲里是家長,戲外也是“一家之主”。他經常“一聲令下”,然后“一家子”都跟著他去清真餐館吃好吃的。
在《我愛我家》中,文興宇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拿捏得奇準無比,以至到今天,還有很多觀眾“人戲不分”。被這種渾然天成的深厚功底所折服的楊立新,常向文興宇請教,兩人在一塊琢磨臺詞,互相提些建議。文興宇骨子里散發出來的幽默感,讓性格有些內向的楊立新受益匪淺,變得開朗了不少。
但就是這個樂觀幽默的老頭,也有放聲痛哭的時候。文興宇一生都愛好體育,最大的心愿就是中國能夠舉辦一次奧運會。1993年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失敗時,中國不少體育迷都哭了,《我愛我家》劇組也是哭成一團,文興宇哭得最傷心。
楊立新安慰他:“老爺子,北京過不了多久就一定會成功申辦奧運會的。”文興宇說:“誰知道我這個老頭子還能不能等到家門口的奧運會呀?”楊立新肯定地說:“你才50多歲,一定能等到的,到時候我一定陪你。”
文興宇去世后,楊立新想起兩人十幾年前的那場對話,頓感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楊立新與文興宇的交往,就像唱在風里的歌,或者無意中飄到手心里的落花,雖然平淡,卻讓楊立新回味無窮。而文興宇,也很喜歡這個很會演戲、陪自己喝小酒下象棋嘮家常的后生。
因此,盡管劇組都是戲拍完了便各自東奔西散,他們卻在戲散后保持了十幾年的忘年之交。
十幾年保持著“父子”關系
《我愛我家》之后,文興宇和楊立新再沒有合作過。楊立新因為再沒遇到好的喜劇劇本,逐漸把精力轉向正劇,先后在著名導演馮小剛的《甲方乙方》等劇中出演重要角色,在根據著名作家池莉小說《小姐你早》改編的連續劇《堆積情感》里,也有精彩的表現,并榮獲第二十屆梅花獎等多個重量級獎項。
文興宇也先后拍攝了電影《愛情麻辣燙》《天涯歌女》和海巖的電視劇《永不瞑目》,情景喜劇《家有兒女》等。
盡管兩人都異常忙碌,但一老一少還是經常抽時間聚聚。兩人都是京劇票友,常常一起唱上一兩段。楊立新知道文興宇愛運動,就在冬天拉著他去北京什剎海滑冰,文興宇的專業水準,常常讓楊立新甘拜下風;知道文興宇愛吃魚,兩人一起吃飯時,楊立新總不忘為老爺子點上一條魚,有時在外地看到什么新鮮的魚類品種,他就買回北京送給老爺子。文興宇總是高興地說:“立新啊,跟你在一起,我覺得自己像又多了個兒子。不管是河魚、海魚,還是挪威的魚、瑞典的魚,你都讓我吃遍了。有你這個‘兒子’,老頭子我有口福啊。”
楊立新對自己的好,文興宇點點滴滴都記在心上。對這個“兒子”,他也是關愛有加。
有一年,兩人一起去蘭州參加一個活動,楊立新每天都要吃一碗蘭州牛肉拉面。快離開時,楊立新無意中說了句:“回到北京就吃不到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面了。”文興宇記在了心上,他悄悄上街找到一家拉面店,硬是纏著一個小伙子教會他怎么做蘭州拉面。
回到北京后,楊立新還對蘭州牛肉拉面念念不忘,有一天,他忽然接到了文興宇的電話:“立新啊,來家里吃飯吧。”楊立新去了一看,竟然是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面,他既高興又感動。
文興宇還是一個天才木匠,家里的大衣柜、沙發、五斗櫥都是他自己打的。他知道楊立新是個大孝子,外出拍戲一走就是幾個月,難免掛念家中的老母親。文興宇于是計上心來,叫楊立新給了一張他母親的照片。利用工作的間歇,文興宇專門托朋友買了上好的木頭,不大懂得雕刻的他,硬是一刀一刀地雕刻出一個活靈活現、拇指大的頭像送給楊立新:“立新啊,這個頭像小,既方便你攜帶,又能讓你時時看到母親。”
望著文興宇手上被雕刻刀劃出的道道血痕,楊立新的眼眶紅了:“老爺子,你太為我費心了。”文興宇拍拍楊立新的肩膀:“誰讓咱爺兒倆有緣呢。”楊立新把那個頭像掛在脖子上:“老爺子,我在看到這個頭像的時候,也會像看到了你一樣。”
從此,這個木雕的小頭像,成了楊立新的“平安符”,走到哪兒他都戴著,兩個他最愛的老人都以這個小木雕為載體保佑著他!
2000年悉尼奧運會時,文興宇赴悉尼拍攝《旅奧一家人》,得知他要和乒乓球名將鄧亞萍演對手戲,楊立新特意買了一副乒乓球拍送給他。2001年7月,中國申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文興宇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在大街上和人群一起歡呼起來,他一邊歡呼著一邊說:“立新啊,我這個老頭子終于能夠看上家門口的奧運會了。為了慶祝申奧成功,楊立新特地陪文興宇喝了好幾天的酒。
文興宇“很時髦”,對新生事物比很多年輕人都接受得快。他不僅是中國最早一批玩電腦的人,并且在電腦還不普及的時候,就導演了電視劇《電腦之家》。文興宇把電腦玩得游刃有余,楊立新都是在他的影響下才學會使用電腦的。
2005年4月,64歲的文興宇親自寫了20多條彩鈴段子,然后用自己獨特的“爺爺”聲音錄制后放到網上供大家下載。楊立新的手機,用的就是文興宇的彩鈴,每當電話響起,聽到老爺子那熟悉的聲音,楊立新就會開心一笑,再忙也會覺得心情很愉快。
《我愛我家》后,文興宇一直想拍一部以老年人黃昏戀為題材的情景喜劇,他策劃出了劇本梗概,內容雖然寫得很好,卻由于電視劇市場對這類題材的保守,他一直沒有找到投資方。楊立新知道后,積極地為文興宇牽線搭橋,最終,文興宇執導了這部名叫《活個精神頭兒》的20集連續劇,這也是文興宇執導的最后一部情景喜劇。
文興宇想辦的事,楊立新總是盡力幫他辦成;文興宇愛吃的東西,楊立新總是盡力去尋,尋到了,就捎回北京給他;甚至文興宇有什么愛好,楊立新都總是竭力支持。但只有一件,楊立新是堅決督促他改掉的,那就是抽煙。
文興宇愛抽煙,幾乎是煙不離手,一天要抽兩三包,楊立新怕他抽多了對身體不好,總是“監督”著他,讓他少抽。為了讓文興宇戒除煙癮,楊立新還特地上網搜索了很多利于戒煙的替代食品,買來給他送去。
十幾年的“父子”關系,讓文興宇很聽楊立新的話,但遺憾的是,他戒煙戒得太晚了。2006年夏天,文興宇忽然昏迷,然后被送往醫院搶救。搶救之后,文興宇的病情一度有所好轉,然而2007年春節前夕,文興宇再次出現昏迷,被確診為肺癌,而且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腦部,之后他住進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光陰帶走昨天,留下抹不去的記憶
確診后,怕楊立新傷心,文興宇一直沒告訴他。好多天之后,楊立新才從一個朋友處得知了消息。那天晚上,楊立新在北京的街上一直走到深夜,雖然寒風刺骨,可他卻沒有絲毫的感覺,春節前零星的鞭炮聲沒有讓他感到歡喜,反倒讓他感覺凄涼。
楊立新一夜未眠,他決定去看看文興宇,他不打算提半句有關病情的事。他知道,那只會增加文興宇的痛苦。
天發白時,楊立新踏著還未散去的晨露,去菜市場買回了文興宇最愛吃的魚。他親自燉了一鍋魚湯,用保溫盒裝好,又裹上厚厚的毛巾,然后驅車朝腫瘤醫院趕去。站在病房門口,楊立新卻抬不起敲門的手,盡管提前已經設計好了要以開心的姿態面對文興宇,可走到門口時,他還是無法抑制自己的悲傷。
猶豫之際,門忽然開了,文興宇樂呵呵地站在門口:“立新啊,你怎么不進來?”楊立新一時怔住了:老爺子這個時候還是這么幽默和樂觀。見他站在門口沒動,文興宇像往常一樣拍了拍楊立新的肩膀:“不認識老爺子啦?”
楊立新趕忙說:“老爺子,我給你帶魚湯來了。”文興宇吃了魚,直夸好。那天,楊立新在病房里陪伴了文興宇很久,兩人都沒有提病情。十幾年的默契,讓他們比誰都更加明白對方。
楊立新的手指從文興宇的白發中輕輕地穿過,他給他梳理著,看著指間那白色的銀絲,楊立新感覺喉嚨發硬。文興宇似乎看出了楊立新的情緒,他拿出象棋:“立新,咱爺兒倆下一盤吧。”
走出醫院時,楊立新的淚落在冷硬的北風里。他一邊走一邊想:蒼天啊,他是一個多么好的人,為什么要這樣折磨他?如果可以,把他的病給我,讓我替他承受那些痛苦吧。
之后,楊立新盡量多抽時間去醫院陪伴文興宇,陪他下棋、看書、扶他散步,當然,也沒忘記變著花樣煮魚給老爺子吃。本不擅長烹飪的楊立新,為了文興宇能吃到好吃的魚,硬是“拜師”學藝,練得了一手煮魚的絕活。
文興宇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時間一久,楊立新也漸漸理解了:老爺子這是活明白了呀,他一生坎坷風雨,歲月的豐厚積淀,讓他已經看淡了生死,這個時候,他更珍惜身邊的親人和朋友。豁然開朗后的通透、樸實無華的本真,使文興宇快樂而安詳。
文興宇一直堅持住在普通病房。雖然有護士和家人照顧,但吃藥、清潔等凡是自己能做的,他都堅持自己來,不愿意麻煩別人。
2007年的人間四月天,沒有一丁點綠色的北京街道,幾乎一夜之間開始綠意盎然、鮮花盛開。然而文興宇的身體狀況,卻在這燦爛春光里一天不如一天。可即使這樣,他的開朗與樂觀卻仍未消失。他對楊立新說:“這癌癥就像我身上的小蟲子,每天在咬著我的身體,我現在每次閉上眼睛就用意志力去殺死那些小蟲子。我現在覺得自己比前些日子好多了,我還要繼續用意志力殺死那些小蟲子。”楊立新聽得心酸無比,本不信佛的他,特意去寺里給文興宇求了個平安符。他還專門買了一串念珠,戴在手上常常數著它為文興宇祈福。
2007年7月20日,楊立新再次來到病房看文興宇,已經異常虛弱的文興宇正在睡覺。過了一會兒,文興宇醒了過來,他虛弱地拉過楊立新的手說:“孩子,人生在世,終有一別。我是等不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嘍,到時候,你代替老爺子去看吧。” 楊立新重重地點了點頭,淚水落在文興宇的手上。
那天之后,楊立新心中一直忐忑不安,擔心文興宇會隨時離去。
7月26日,楊立新再次來到文興宇的病房,但是虛弱的文興宇只叫了句“立新你來了”,便再也說不出話來,但他的眼神,讓楊立新覺得他什么都說了。
這是這對忘年交見的最后一面。2007年7月30日早晨5時15分,文興宇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安詳地去世。
盡管對這一切早有心理準備,但當這一天真的來臨時,楊立新的情緒還是瀕臨崩潰。他無比哀傷地料理著文興宇的喪事,直到8月3日,在八寶山公墓送文興宇最后一程。
送別的音樂響了起來,是《我愛我家》的主題曲《為一句無聲的諾言》,這也是文興宇生前最喜歡的歌——
“為一句無聲的諾言,默默地跟著你這么多年。當你累了倦了或是寂寞難言,總是全心全意地出現在你面前。愛是一個長久的諾言,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講完。光陰的眼中,你我只是一段插曲。當明天成為昨天,昨天成為記憶的片段,內心的平安那才是永遠……”
天籟一樣的音樂中,楊立新看到覆蓋著黨旗的文興宇,穿著棕色的西服,頭戴太陽帽,面容安詳。
流水一樣的光陰,把昨天通通帶走。帶不走的,是那些在光陰里發生、永不褪色的愛和記憶。
(責任編輯/張慧娟)
E-mail:huijuan0608@163.com
Tel:(010)51026392或8982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