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課:實話實說
1.小爽的媽媽趙女士:
兒子小爽還沒出生的時候,我就對他充滿了期待。我雖然是一個普通職員,但是我很要強也很努力。丈夫是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因此,我希望兒子起碼不要比他爸爸差。小爽小時候很聰明,反應快,也愛說話,被我視為掌上明珠,但我不溺愛他,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
小爽慢慢長大,但我卻發現他越來越沒有靈性,與小時候判若兩人。他在家里不愛說話,在學校也很少有朋友,只同一個比他成績還差的男孩來往,上課的時候也不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總跟我反映他注意力不集中。我有時候著急,免不了打他一頓,或罵他一頓。以前我打他、罵他,他還害怕,可現在他似乎對什么都不在乎了。我對他軟硬兼施,可什么辦法都不管用了。
2.小爽的班主任
我更擔心的不是小爽的成績,而是他小小年紀卻有著灰色的人生態度。如果他有上進心,即使現在落后將來也能趕上其他同學的;但如果像現在這樣得過且過,即使他再聰明,也仍然會落后。
十來歲的孩子正是好奇心、探索欲最強烈的時候,但是小爽似乎看破紅塵,每天沉浸在自己消極的情緒中,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他經常說的一個詞是“真沒勁”。在課堂上,老師讓閱讀,他并不閱讀,而是冷眼看著老師;老師提問時,他仍然是這樣的表情,讓人感到不寒而栗。
其他老師都說,看著小爽那不合作的神情心都涼了,無奈中,只好對他視而不見。我是他的班主任,不想放棄他。
為了調動他主動思考的積極性,我以鼓勵、贊賞的眼神希望他能和老師互動,可他卻把眼光移向別處;我熱情地叫他回答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他站起來一言不發地看著我。學校和班里經常組織各種活動,小爽永遠是那個滿不在乎的冷眼旁觀者。
在一次以“人生理想”為主題的班會中,每個同學都慷慨激昂地說出了自己的理想,并表明了為理想而奮斗的決心和計劃。只有小爽面無表情地一言不發,與熱烈的場面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會后我問他為什么不說出自己的想法,他不屑一顧地評價說:“那不過是些夸夸其談。”
過去我也見過性格比較獨特、思想比較深刻的孩子,他們也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但是,他們大多數愛讀書,能從書中汲取有益的營養,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修正、完善自己的性格。而且他們在課堂上注意力也集中,學習比較優秀,最終能成為優秀的人才。但小爽卻從不愛看書,課堂上也很少能跟著老師學習,他大多數的時間是在發呆或做一些無用的動作。對此,我很擔心。
第二節課:實案分析
我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會對自己的孩子充滿期待,像趙女士一樣.但是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很多父母也會遭遇像趙女士一樣的尷尬:自己的孩子并不像原來設想和期待的那樣優秀。于是,有的家長會重新審視自己的期望和孩子能力之間的差距,但有的卻會把失望和不滿一股腦兒地發泄到孩子身上。我們看到,小爽遭遇的是后者。
在與趙女士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小爽的變化是逐漸的,而不是突然某一天變成了現在這個不求上進、消極、冷漠的不合作者的。
從人的氣質類型看,大致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四種類型。小爽本性是一個抑郁質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敏感、內向、謹慎、深藏不露,追求完美,但很容易受傷,很容易悲觀,很容易陷到消極的情緒中,面對壓力常常喜歡采取逃避的方式,避免直接的沖突和對抗。
抑郁質的人由于追求完美,對自己和別人都很苛刻,常常會以審視而不是欣賞的目光看待別人,所以會給人以“不合作”的感覺;他們也常常會因為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完美而放棄,然后什么也不做,等待完美時刻的到來,所以會給人以“懶惰”的感覺。
小爽的媽媽趙女士比兒子更加追求完美,在她的眼里,兒子是那樣不爭氣,于是她對兒子的要求更加苛刻起來,這無疑使本已受挫的小爽更增加了挫敗感,他只好干脆什么也不做了。
抑郁質的孩子內心最大的需求是能被父母和老師肯定,但如果他們遭遇的情況恰恰相反,那么師長不經意的忽視和冷遇可能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傷害。趙女士由于望子成龍心切,不是采取耐心的幫助和鼓勵,而是暴躁的打罵,這就像是在用一把銼刀戳向孩子本已敏感的心,孩子自然會對世上最親、最可依賴的媽媽關閉心扉。而且他還會認為,既然最愛他的媽媽都會這樣傷害他,那么他還能信任誰?這是小爽性情轉變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同樣,小爽脆弱、敏感的心由于沒有了媽媽的支持,也很容易在學校受到老師和同學不經意間的傷害。久而久之,小爽便對所有的人都關閉了心扉。
對待媽媽的打罵,由于小爽的性格不允許他做出激烈的對抗,他只有用冷淡、沉默、不學習等消極的方式反抗,他孤獨地沉浸在自己失敗、消極的情緒里,對外界失去了興趣,對他人失去了信任,對自己也失去了信心。為了避免受到傷害,他只有把自己用灰色、拒絕的態度包裹起來,對媽媽、老師的要求熟視無睹,對媽媽、老師的話充耳不聞。
小爽的遭遇告訴家長,每一個孩子的個性是不一樣的,不適當的管教方式會產生事與愿違的教育后果。
第三節課:父母對策
那么,對待小爽這樣的孩子應該怎么辦?
1.由于抑郁質的孩子很難高興起來,經常會陷入悲觀消極的情緒,因此,父母要多觀察和體察孩子細微的變化,關注他的內心世界,多與他溝通交流,多用快樂的情緒、溫馨的氣氛感染他。多對他進行親密的愛撫,共同開展一些親子活動,尤其是走出家門的戶外活動,同時創造條件讓他與同伴有更多機會接觸。在引導孩子進行閱讀的時候,少看悲劇性的書籍,多看積極向上、勵志類的圖書。
2.由于這樣的孩子過于追求完美,有強烈的是非感,不喜歡出差錯,很容易形成對人、對事的苛責態度,影響人際關系。所以父母要培養他對不完美事情的寬容態度,幫助他由專看別人的缺點轉變為認識、欣賞別人的優點。而且父母也不能對孩子提出太高的標準,因為他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已經很高了。同時,為了維護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形象,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細節,遵守諾言,做到以身作則。
3.這樣的孩子因為怕受到傷害,很容易把自己關閉起來,情緒深藏不露。因此父母切忌像趙女士一樣打罵孩子,或用高聲憤怒的語言發泄自己的不滿,或去逼他做他不喜歡的事情,而應該多問問他在想什么,溫和地告訴他你的心情和感受,讓他體會你對他的期待。
4.由于這樣的孩子喜歡思考,常常沉浸在自己的思想或正在進行的事情中,所以父母在這個時候不要打斷他。如果要給這樣的孩子講故事,他喜歡聽寓意深刻的故事,多引導他對于閱讀的興趣,會使他的思維水平不斷得到提高,也會激發他對學習的興趣。
5.深刻的孩子需要思維深邃的父母用心去感知他的深刻,因此父母需要與孩子一同進步。這樣的孩子最不喜歡父母不上進卻不斷地要求自己上進。
小爽父母的家庭作業
1.與孩子做一次觸及心靈的溝通,充分肯定他的長處,并把每一條寫下來。比如:有條理,不急躁,比同齡的孩子思想深刻,看問題有獨到的眼光,虛心、從不驕傲、從來不和別人正面沖突等等。直到看到他難得的笑容。
2.充分表達你對他的信任,對于過去的打罵行為不妨做一次深刻的自我檢討,而且你的態度也應該由過去的苛責轉為信任和鼓勵;調整對孩子的標準,把過去追求完美的高標準降到孩子能夠承受、并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高度。
3.檢查自己對孩子說話的口氣,把居高臨下的責問變為親切、平等、溫馨的對話,每天保留20分鐘以上的親子對話或親子閱讀。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用溫暖的話語給孩子切實的幫助,而不是起急責罵。
4.每周最少有一次能夠激發快樂情緒的親子活動。
5.經常與孩子談論他的同學和老師,引導孩子發現別人的優點;如果可能的話,讓孩子每天最少向你敘說他的一個老師或同學的一個優點;鼓勵孩子向老師和同學敞開心扉。
(責任編輯/張慧娟)
E-mail:huijuan0608@163.com
Tel:(010)51026392或8982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