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悅老師:
我丈夫是公認的脾氣好甚至有些窩囊的人,但自從孩子出生以后,他就跟我說要對孩子嚴加管教。我一開始還覺得他說得對,可很快我就覺得不對頭,他不允許孩子哭,有一天孩子肚子疼,哭了一夜,他也打了一夜。那時孩子還不到一歲!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現在孩子見他就哆嗦。每次他打完孩子都哭,他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控制不住自己,他見孩子不聽話就忍不住動手,下手特別狠。
我聽他說過小時候經常挨父親打,有一次被父親吊在樹上打了一下午,打到他休克。他說他最痛恨暴力,可是一見孩子不聽話,他就情不自禁地要動手。為了這個我們經常打架,他發起脾氣,我都害怕,一個好好的人,會完全失去理性。我現在已經絕望了,如果他不能停止這種狀況,我們的家恐怕也無法維持下去了!我該怎么救我的孩子,我該如何救我的丈夫?
(成都)愛霞
愛霞:
可能你也意識到了,你丈夫這種失控的行為來自于他童年的痛苦記憶。疼痛是一種記憶,更是一種能量,一切記憶都會尋求再次表達的機會,比如我們做了一件事情體驗到快樂,想讓快樂一次次重現,我們就會傾向于重復做這件事情。我們無法擺脫自己成長的環境,如果在一個暴力家庭長大,無論我們多么痛恨暴力,最后學會的也是暴力的模式。因為我們已經形成了思維模式和條件反射,一遇到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用暴力來解決。
痛苦是需要釋放的,如果它被壓抑得很深,沒有機會表現出來,它就會像定時炸彈一樣尋求爆炸的機會。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習慣性重復”。對痛苦的重復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通過自虐,比如在人際關系上退縮,任由別人侵犯自己的權利,不斷重復失敗的經歷;另一種就是他虐,通過虐待弱者,轉移痛苦。最后見到弱者的痛苦引發自己的內疚,也形成了另一種自虐。
人往往會迷失在不斷重復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因為他沒有養成其他的行為模式,他只會這一種行為模式。孩子的出現,等于讓他回到了童年。也許在幼年,看到擁有強大力量的父親,他會有一種強烈的認同感,渴望有一天也成為可以任意懲罰他人的人,兒子正好給了他機會。
當人面對巨大痛苦的時候,往往會選擇讓自己的情緒和理智隔離,這樣就可以感到麻木,也就沒有那么痛苦。這種模式一旦形成,他的意識和情緒就無法統一,于是有事發生時,你丈夫就無法控制自己,負面情緒取代了一切。
針對這個問題,我建議你丈夫向心理咨詢師求助,這是比較適合的解決方法;如果條件不允許,就需要你來多做一些事。首先,你和丈夫約定一個暗語,當丈夫情緒失控的時候,他就要說這個暗號,你一聽到暗號,就要做好孩子和丈夫之間的隔離,孩子不能再被傷害了。而如果丈夫能做到這點,他已經能夠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其次,你要和丈夫多溝通,尤其要多談談他小時候所遭遇的創傷。你的丈夫習慣了接受懲罰的生活,你對他的指責和爭吵,只會強化他的這種行為,所以你要幫他走出這個惡性循環,讓他多體會幸福。當他講述過去痛苦的時候,給他溫暖,給他安慰。他愿意跟你講小時候的事,說明他和你建立了信任,他愿意坦露心扉,這很重要。你要幫助他用積極的方式,將積攢了幾十年的負性能量宣泄出去。必要的時候給他買一個沙包,讓他有發泄的對象。
第三,你要跟孩子解釋清楚,父親的憤怒和孩子沒有關系,是因為他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受的苦。爸爸的情緒不好,是他自己的事,孩子要理解爸爸,爸爸很痛苦。
最后,你需要有耐心,你丈夫情緒失控的時候,最需要你在場。當年他被打的時候,他的媽媽沒有救他,現在,你需要承擔起拯救他的責任,他需要你陪伴他走過這段痛苦復發的日子。你的包容和愛,會讓他的傷口慢慢痊愈,你們的婚姻就獲得了拯救。
(責任編輯/李彥)
E-mail:liyan84221@163.comTel:(010)5102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