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雙雙來自網絡的、陌生的手。為她拉起了一道愛的長城——
白領女孩突患絕癥
愛人離去留下一地狼藉
今年28歲的徐麗萍出生在美麗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12歲的時候隨父母和妹妹舉家搬到北京定居。2002年9月,她從天津市農業學院畢業,被分配到了天津市和平區園林局,有著一份穩定工作的她,幸福而平凡地生活著。
天有不測風雨,2005年5月20日,下班回家的徐麗萍,在一陣頭暈目眩后昏倒在地。救護車把她拉到了就近的天津海河醫院,經過一番化驗檢查后,醫生很嚴肅地告訴徐麗萍的母親:“有可能是肺結核或者是瘤。”
聽到這樣的消息,母親沒有半點遲疑,第二天就把徐麗萍轉到了臨近的天津腫瘤醫院。經過診治,結果很快出來了,徐麗萍得的是原發性小細胞肺癌,必須馬上治療,并進行手術。
住院和手術費用需要18萬!對徐麗萍的父母來說,這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徐麗萍的父母親都是退休工人,兩人每月退休金加起來也不過三千元。為了救女兒,父母拿出了家里僅存的5萬元積蓄,在北京打工的姐姐也把自己辛苦攢的準備和男友結婚的6萬元拿了出來。
就在治療費用讓一家人犯愁的時候,又一驚天霹靂迎面而來,讓徐麗萍本就搖搖欲墜的生命失去了招架之勢:往昔與自己海誓山盟并計劃年底舉行婚禮的男友此刻卻提出了分手!
徐麗萍的男朋友叫李俊海,兩人是大學同學,大學期間,徐麗萍得知李俊海家里條件差,就經常節省著開支,把父母給的零用錢都省下來給男友買些日用品,對于比較敏感自卑的男友,她也經常給以鼓勵和安慰。畢業后,兩人分配到了同一個單位,在徐麗萍的父母和朋友眼里,他們走到一起是必然的事情。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徐麗萍生病時,起初男友還信誓旦旦地說會照顧她陪伴她,甚至還專門跟單位請了長假來病房陪護,誰知一個月后,男友卻拋給了她一句冷冷的話:“我們分手吧,我爸媽不讓我再和你交往了,說那樣不僅沒有結果,也會毀了我的青春!”
徐麗萍為此傷心到了極點,她想不明白,自己在健康時和他是那么恩愛,但在自己患病后,他竟然不能做片刻停留就愴惶而逃。“為什么?為什么?”徐麗萍抓著頭發一遍遍問自己。
自從住院后,寂寞孤獨的徐麗萍總喜歡把自己泡在網絡上,還在新浪開了個名為“苦難的芬芳”的博客,把自己每天的心情寫到博客中。愛情飄逝的那夜,徐麗萍在博客中這樣寫道:“我愛你,不管你將來是什么樣子,變老了、變丑了、變窮了,甚至少了一只手、一只眼,我都一樣愛你。這句情侶之間最經典的對白是最完美愛情的宣言,但是當像癌癥這樣的大病襲來,當我的身體備受摧殘、心靈備受煎熬之時,當我正需要關心和幫助的時候,當需要承擔我巨額經濟壓力的時候,曾經許諾與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并給我朗讀浪漫詩句和描述美好生活的人哪去了呢?”
自己的生命行將就木,愛情也逃之夭夭麗萍徹底崩潰了。她一點食欲也沒有,甚至一點也不配合醫生的治療。醫生為她打營養液,她咆哮著亂踢亂抓,甚至抓破了醫生的胳膊。她大喊:“你們不要管我,你們給我滾,讓我死!”
臨危之際讓我們手挽手
眾星捧月生命煥發曙光
看到女兒如此悲痛欲絕,母親武淑珍心如刀絞,“要是能用我的命換她的命就好了。”此時,與徐麗萍鄰床、患上骨巨細胞瘤的病友曉曉,對徐麗萍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35歲的曉曉是名建筑工程師,在她患上骨巨細胞瘤的時候,結婚多年的丈夫竟然和她離了婚。曾經在病床上的她也有過像徐麗萍一樣消極對待治療和人生的時刻,當時一位大夫的鼓勵和寬慰讓她走出了心靈的陰影,因此她十分了解并懂得徐麗萍此刻的感受。
面對命運的雙重打擊,徐麗萍一直不愿接受這個現實,每天莫名其妙地發脾氣。為了能讓徐麗萍走出陰影,曉曉每天都在病房里放些音樂,并邀請徐麗萍和另外三個病友一起哼唱。她知道徐麗萍在博客上寫東西后,就不停地匿名跟帖回復,在描述了自己的一番同樣遭遇后,她堅定地說:“我和你經歷相似,但我并不怪他,我生病了,什么都給不了他,他有選擇新生活的權利!但我們卻不能因此而頹喪,我們要堅定信心與病魔做斗爭。”
一連半個多月,曉曉不停地在徐麗萍的博客中留言,并讓幾個病友也加入進來:“愛情只是人生的一個小插曲,當愛情離我越來越遠時,我惟一能做的就是珍愛自己的生命,繼續堅強地生活下去!”
“在痛苦面前,我也曾想過要退縮,但想想為了我的病奔波操勞的家人,我沒有理由放棄。如果我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那就是一種自私的表現,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周圍所有愛你的人的絕情。只有去努力,才不會留有遺憾!”
“芬芳別怕,即便是暴風雨,也有我們與你攜手并進,要相信一切都是暫時的,風雨過后必是彩虹……”
在被病痛折磨得痛不欲生的時候,徐麗萍打開電腦看著一串串留言,心里涌出了一股股熱浪。是的,自己有什么理由退縮?愛情不在了,不是還有父母、姐姐和這么多關心自己的人嗎?此時,徐麗萍忽然想到,全家人為了籌措自己下一步的治療費用,都在想盡辦法,姐姐把準備結婚的錢都給了自己,早已退休的母親近來還打算在車站擺個冷飲攤,為自己多掙些藥費……
是的,與其悲觀絕望,倒不如樂觀、坦然地接受這一事實。想到這里,徐麗萍的心情漸漸恢復平靜,她當晚就在博客中寫了這樣一首詩:“上天對我是偏袒的/給了我豐富的人生/上天對我是不公的/給了我當頭一大棒/但我要對上天說/我會好好珍惜/我會好好生活/我會好好體驗/我會選擇堅強”
組建“病友博客圈”
風雨中讓我們共同選擇堅強
從絕境中走出來的徐麗萍,深深感激那些攙扶自己走過困苦陰霾的人,是他們的鼓勵和頑強的精神給了自己新生和繼續奮斗的動力。為了能使這種精神延續下去,幫助那些像自己一樣身患絕癥、心靈正掙扎在低谷之中的癌癥病人,她在新浪網組建了一個“癌癥病友博客圈”,以“選擇堅強”作為病友圈的口號。她還為病友圈設計了徽標,由“手”和“心”的圖案組成。“這代表我們攜手并進、共渡難關、敞開心扉,心心相系。”
徐麗萍的這一舉動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不到半年的時間,博客圈就聚集了100多人,這里成了每一個癌癥博友們心靈的港灣。病友圈里的朋友們互相鼓勁,交流抗擊病魔的心得。因為癌癥患者很少能出屋走動,所以在博客圈里和病友交流成了大家和外界溝通的主要方式。在博客圈里,徐麗萍鼓勵大家介紹各自的病情,交流治療方法,病友之間的相互鼓勵幫助成了大家的精神支柱。只要不在化療過程中,圈子里的病友們無論有什么事情都會在這里留言。
2006年11月,科室主任給徐麗萍安排了一種化療藥,這種藥會讓人掉頭發。母親知道往昔女兒最引以為榮的就是自己一頭靚麗的秀發,就想安慰一下女兒,但令母親吃驚的是,堅強的女兒卻嘿嘿一笑,說:“媽媽,掉了頭發多酷啊!過幾天您帶我去照藝術照吧,回頭發博客圈里給大家秀一秀。”
2007年1月3日,在博客中徐麗萍這樣傾訴:“如今我的小朋友長得特別快,每個月都要給她照個相,留個影。記得剛開始得病的時候,隨便拿傻瓜相機——X光,給她照就行了,那時候應該叫生活照、大頭貼之類。現在上了檔次,非要CT不行,要不沒有效果,顯不出她的美麗。其實這還不是最好的,去年這個時候,在武警醫院做伽瑪刀,照了一個特專業的藝術合集,叫PET,絕對是目前市場最高相素的機器,小小的腫瘤都能細致清晰地顯現出來。今天又是給它照相的日子,天氣預報說,會刮風,我穿上厚厚的衣服,在母親的陪同下,去了腫瘤醫院。”
25歲的作家子尤也是博客圈中的一員,在患上骨巨細胞瘤的時候,身為軍人的男朋友毅然同她牽手。子尤的博客充滿著對愛人的感激:“關鍵的時刻,他一邊用善意的謊言欺騙著我,花去了所有的積蓄,一邊想著各種方法安慰我、救我,我怎么能夠不堅強呢!”
池戀鳶然的真名叫做馮雅楠,去年高中畢業,她在高三第一學期就被查出得了癌癥,家人帶她到北京做手術和治療,她在病床上還一直堅持學習,在離開學校半年多后,依然帶病參加了高考。和病友博客圈的其他朋友一樣,將自己的心情寫進博客,和病友圈的朋友交流成了馮雅楠生活中一項重要的事情。4月1日,池戀鳶然在博客留言:“我的生命時刻充滿激情,為了親人和大家的愛,我會給生命一份堅實的承諾,我會堅持活下去,快樂地活下去,享受生命的美好,讓人生的幕布寫滿快樂……”
這些博客留言深深影響著圈里每個患者,樂觀、積極是戰勝疾病的首要條件。看到病友們一個個齊心協力、共抗病魔,徐麗萍感到很欣慰。
2007年4月26日,徐麗萍的病情不斷加重,每月僅治療費用就要5萬元。母親為了掙錢,撿起了垃圾,每天早上不到5點就出門了,可半個月下來,靠撿垃圾也只換了400多元錢。這400多元錢能解決什么問題呢?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他們卻意外收到了2萬元的捐助。原來,病友圈的病友得知徐麗萍的情況后,立即展開捐款行動,籌措了2萬多元。病友圈的朋友本身就都需要錢,卻還拿出各自救命的錢來幫助自己,徐麗萍感動得熱淚盈眶。很快,徐麗萍與病友圈互助的故事感動了社會方方面面的人。
2007年7月1日,徐麗萍母校的在校學生發起了“拯救芬芳,奉獻愛心”的活動,同學們捐出自己的生活費,這其中也包括許多貧困大學生。有的同學還頂著38攝氏度的高溫,去賣礦泉水籌錢。短短幾天時間,就募集到愛心捐款4萬元。與此同時,徐麗萍居住的社區居委會也送來了2萬多元,天津市總工會送來了l萬元的救助資金……
愛還在繼續,2007年7月20日,天津腫瘤醫院知道徐麗萍和病友圈的故事后,很感動,為了全力挽救徐麗萍,計劃讓徐麗萍接受抗癌新藥的試用。這些新研制出來的抗癌藥物都是免費的,在達到治療效果的同時,還可以減少徐麗萍的巨額藥費開支。
2007年8月20日,徐麗萍的病情出現了好轉,她又能上網寫博客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徐麗萍捧著他們剛剛出版、見證博客圈病友心路歷程的書《選擇堅強——生命的禮贊》驕傲地說:“我們的博客圈就是個大家庭,我們每個成員都是在用心和手經營,它讓我們渴望回家,不想離開。就是因為這么多病友用心來交流,在人生最灰暗的時候,我們走進彼此的心靈,在這條艱難的路上相伴、相依、相助,抒寫心靈的感悟,分享彼此的精彩。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愛,博大而寬容,病友的一字一句,一筆一畫,就像一滴滴山泉滋潤人心,我們的圈子在樸實和平凡中,讓人們看到了世界上最真摯的感情,我們的家處處充滿溫馨……”(文中除徐麗萍和母親,其他均為化名)
(責編 王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