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婚姻第一寫手”的著名作家和編劇王海鸰,在推出《牽手》、《中國式離婚》、《新結婚時代》等一部部反響巨大的電視連續劇和小說后,又在今年夏天捧出了她最滿意的作品:《大校的女兒》。
在這部近似于自傳體的小說中,承載著王海鸰本人太多的故事和感情。其中最栩栩如生的片斷之一,就是那些寫兒子的地方,因為這都是她的親身經歷。
對于今年已經54歲的王海鸰來說,她覺得此生最偉大的一部作品毫無疑問是自己的兒子。為寫好這部作品,作為單親媽媽的她耗費了整整19年的時間和心血。
痛失婚姻,喜獲兒子
在王海鸰的筆下,最打動人的都是那些在婚姻中徜徉的男女情事,但她自己遲來的婚姻卻沒有期待中的默契與永恒。
王海鸰出生于山東省濟南軍區一個軍人干部家庭。1969年,王海鸰16歲那年,她穿上了綠色的軍裝,到沿海的長島當了一名通訊兵。
也許是因為對愛情和婚姻想象得太過于完美,王海鸰一直到30歲出頭,還沒有遇上讓自己想嫁的男人。直到1987年的一天,《當代》雜志社在海南組織了一次筆會,王海鸰與他邂逅了。他也出身于軍人家庭,也是一位作家,長得又高又帥。短短的一剎那,王海鸰封閉多年的心突然像火山一樣爆發了。王海鸰一度深信,這就是她苦苦等待的愛情。
之后,鴻雁穿梭傳情。第二次見面時,兩人便毅然決定步入婚姻的殿堂。
但婚后的生活和想像中有天壤之別。生活在一起后,才發現兩人并不適合做夫妻:兩人一南一北聚少離多,兩人的脾性都是執拗倔強,兩人都是作家喜歡任性而為……對于新婚中的兩個人而言,小小的家像一個逼仄的鐵籠,兩人如刺猬般渴望靠近卻最終把對方刺得疼痛不已。
王海鸰敏銳地感覺到,丈夫的心正一步步地遠離自己。懷孕期間,她多么盼望丈夫能夠時刻陪伴在自己身邊啊!她知道這是一種奢望,因為事業心極強的他不可能丟下手頭的工作來照顧臨產的妻子,不僅如此,連電話都很少打。
1988年底,孩子終于呱呱墜地了,他第一眼看見的正是自己的父親。但此時的父親卻心不在焉,他在孩子出生14天后便匆匆地走了,從此杳無音信。王海鸰還牢牢地記住了一個數字:她和他婚后實際呆在一起的時間只有45天。
這段短暫的婚姻,讓王海鸰失去一個男人,同時又讓她得到了這輩子最重要的另一個男人——自己的兒子。
兒子出生時,王海鸰給他取了一個寓意深遠的小名——海海。她希望兒子長大后能成為一位像大海一樣寬厚的男子漢。
在1988年后的那幾年,王海鸰陷入了人生的低潮。先是兩人分居了,但孩子還在襁褓之中,王海鸰面臨著經濟緊張和住房狹小等一系列問題。雖然生活困難,但她始終不主動跟家里人說自己的困難。后來她深愛的父親也去世了,這給王海鸰精神上以巨大的打擊,她常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家里,以淚洗面。此時,孩子成為她挑戰艱難世事的惟一精神動力。
困頓的生活在1992年終于有了轉機。那時孩子開始去幼兒園寄宿,王海鸰便讓自己一個人安靜下來。這時,正好王朔來找她,約她參與創作《愛你沒商量》的電視劇本。
在寫之前,王海鸰就拿到了2500元的定金,這對當時的她而言可是一筆巨款啊!拿到錢的那一天,她帶著海海在北京城高高興興地玩了一天。她給孩子買了一套圖書和變形金剛,還打的去王府井吃烤鴨。看著兒子因興奮而燦爛的小臉,王海鸰心里比喝了蜜還甜。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王海鸰開始重新面對那段失敗的婚姻,最終決定放過那個男人,正式在離婚協議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攜子走過生命的沼澤地
從兒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王海鸰就一直在擔心一個問題:如何讓他面對沒有父愛的世界。
一天,兒子在屋里一個人玩著玩具,王海鸰爭分奪秒地伏案寫作。不知不覺中,兒子走到書桌前,似乎很不耐煩地在書桌上翻來翻去。王海鸰問:“怎么啦?寶寶!”兒子抬起頭來看著王海鸰,叫道:“爸爸……”王海鸰以為自己聽錯了,追問道:“寶寶剛才說什么呢?”兒子很清楚地回答道:“要……爸爸!”王海鸰丟下紙筆,轉過身來手足無措地看著3歲多的兒子——他在尋找那個他來到這個世界上一睜眼就看到的男人。那一刻,王海鸰感到一種揪心的痛。
那一夜,王海鸰失眠了,苦苦掙扎了一夜,最后她決定放下自尊,為兒子尋找父愛。她鋪開白紙,給前夫寫了一封信,請求他給兒子買一些玩具。幾個月后,王海鸰突然收到一包前夫托人送來的包裹,打開一看,原來是20多輛玩具汽車。王海鸰激動地抱起兒子,大聲告訴他:“這都是爸爸送給你的,你看爸爸是多么愛你啊!”兒子高興得跳了起來,拿著汽車就跑了出去,逢人便大聲夸耀:“這是我爸爸給我買的玩具!”
以后,每次再提到爸爸時,王海鸰總是說,爸爸非常愛他,但因工作太忙暫時回不來。有一次,兒子看電視里的童話節目,有一段母獅子為小獅子四處覓食的情節,兒子問:“媽媽,那個‘父獅子’呢?”王海鸰回答他:“‘父獅子’去做別的事情了,養小孩一般都是母獅子的事。”
“父獅子”總是不出現,兒子開始有些失落。王海鸰又給前夫寫了一封信,讓他在兒子面前露一次面。前夫果然如約而至。兒子如獲至寶般地圍著“父獅子”寸步不離,牽著他的手在院子里走來走去,向周圍的人炫耀:“這是我爸爸,我爸爸從外地來看我了!”
為了不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王海鸰總是小心地瞞著他。但王海鸰知道,這并非長久之計。在兒子上小學前的那個晚上,王海鸰鄭重地說:“其實媽媽和爸爸早就分開了。”
兒子小心地問:“那爸爸還是我爸爸嗎?”
“不管有沒有離婚,爸爸媽媽永遠還是你的爸爸媽媽;不管是‘父獅子’,還是母獅子,都愛你這個‘小獅子’。”
兒子如釋重負地說:“那就沒事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昔日頑皮的兒子長成了一個少年,成為這個單親家庭里惟一的男子漢。
1998年,兒子10歲了,正好碰上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王海鸰被單位派往抗洪救災第一線去體驗生活。從小和媽媽相依為命的兒子,自然害怕媽媽的離開,哪怕只是短短的幾天。但軍令如山,王海鸰必須去,她好不容易才說通了兒子。在臨走前的那個晚上,兒子主動陪著媽媽去買必備的東西。原先,他最討厭去的地方就是商店,但這次毫無怨言,還時不時地提醒媽媽:“還需要什么東西?牙刷買了沒有?毛巾呢?”
在一個家庭里,一般女人都是電器盲,男人有義務操持這一切。兒子是這個家的惟一男人,自然也承擔起這份職責。他常常“訓誡”媽媽:“以后要買攝像機、電腦之類的電器,千萬不要自作主張,自己一個人去瞎買!”
一次,王海鸰想買一臺筆記本電腦,但自己對相關知識一竅不通,于是向兒子咨詢。兒子一口應承下來:“沒問題,我來給你查資料!”于是,他一連幾天坐在電腦面前,上網查詢各種筆記本電腦的性能、價格和相關資料,最后相中了一款比較合適的筆記本電腦。電腦買回來后,兒子又讓媽媽遠遠地避開,說:“等我搞掂了你再過來。”他悶在房里幾個小時,把相關的程序安上、把一切調試好,才把媽媽叫過來,說:“你就放心地用吧!”那一刻,王海鸰覺得兒子真正長大了,可以讓自己依靠了。
王海鸰在兒子的指導下,學會了上網聊天。有一次,她以兒子的名義在QQ上跟一位MM聊天,三下五除二就把對方吸引住了。她說自己是一個12歲的孩子,對方不相信,非要給她打電話。王海鸰于是讓兒子接了,對方一聽真的是幼稚的童音,迅速掛斷電話,自此才死了心。這是王海鸰和兒子“合謀”的惟一一次“網戀”。這種并無惡意的小把戲,為母子二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在王海鸰的精心調教下,兒子善良、懂事,知道疼惜媽媽。有一段時間,王海鸰老是牙痛,但想找個好大夫看病,需要半夜起來去排隊掛號,她一直沒時間,也嫌麻煩,于是一直拖著。兒子催了她幾次后,見媽媽仍然沒有動靜,于是不再言語。一天清晨6點多鐘,王海鸰還在睡夢中,突然被一陣電話鈴聲吵醒。她迷迷糊糊地抓起電話,竟然傳來兒子的聲音,他大聲說:“媽媽,快來看病,我給你排上號了。”原來這小家伙竟然半夜起來,一個人跑到醫院里去排隊了。驚訝萬分的王海鸰跑到醫院里,發現自己竟然是當天的第一號病人。頓時,她感覺心里有一股暖流直往上涌,她拼命地噙住了淚水。
放飛兒子,放飛希望與夢想
2006年上半年,念高中二年級的海海因迷戀網絡與電視,期中考試居然得了個全班倒數第一。王海鸰在生氣之余,也暗暗自責:自己這些年忙于寫作,卻疏忽了對孩子學習的輔導,她決定推掉部分稿約,將更多的時間花在兒子身上。
王海鸰給兒子制訂了明確的學習計劃表,并督促他按照上面的計劃認真復習。沉溺于網絡的兒子起初極不習慣母親的這種管教,甚至要求媽媽對他進行“零管理”。王海鸰總是坐在兒子身邊,輕聲細語地說:“學習是愉快的事情,而不是一種負擔,媽媽愿意陪著你一起享受學習的快樂。”這種潤物細無聲式的教育,讓海海的心逐漸從網絡上回到了學習中,王海鸰這才稍稍松了口氣,又開始抓緊時間寫書。看到媽媽為自己如此操勞,18歲的海海覺得非常不好意思,他嚴格按照媽媽制訂的計劃復習,期末考試時,他的成績又恢復到過去的水平。
2007年6月,兒子參加高考了。高考前幾天,王海鸰比兒子還緊張,連“高考”兩個字都不敢提,生怕給兒子造成壓力。6月6日,高考的前一天,適逢當天晚上北京電視臺舉辦風云盛典頒獎晚會,主辦方幾天前就告知王海鸰獲得了最佳編劇獎,要她“務必參加頒獎晚會”。王海鸰見無法推托,就說:“我兒子馬上要參加高考了,你們告訴我上臺的具體時間,我領完獎馬上回來。”兒子笑著說:“媽媽,你就放心地去領獎吧,我這么大了,會照顧好自己的!”那天連去帶回,王海鸰花了3個小時,坐在晚會現場,她心里還一個勁地后悔:不該來,真不該來!深夜回到家時,兒子已經睡著了。
高考的那3天,兒子一直拒絕媽媽陪考,堅持自己一個人騎自行車去。每天兒子一出門,王海鸰在家里就像熱鍋上的螞蟻,走來走去靜不下心來。幸運的是,兒子的高考成績總體還算不錯,如愿以償地考進了北京師范大學。
看到兒子的錄取通知書,王海鸰的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不過,她并沒有滿足,她認為一個人要想成功,和他的視野有很大關系。她希望海海大學畢業之后,能夠出國深造,但是,兒子舍不得把媽媽一個人留在家里。為了說服兒子,王海鸰通過朋友找到新東方的徐小平,讓他幫忙做兒子的工作。徐小平見多識廣、口才極佳,果然打動了兒子。就在高考結束的當天,兒子就去新東方報了英語班,準備考托福。
看著兒子轉眼間長大成人,王海鸰在欣慰之余,偶爾也會閃過一絲恐慌——她不知道能不能離開這個和自己相依為命、相互支撐了近20年的兒子?兒子如果哪天離開她,她會怎樣的難過?如果兒子娶妻生子了,她會不會像自己寫的電視劇里的一些人物,因此吃醋難過、甚至變得歇斯底里?但是,大多數時候,王海鸰都這樣安慰自己:“我希望他成長壯大、事業有成,他不可能總待在我身邊。現在聯絡方式那么多,只要在這個地球上,物理空間不是大問題。”
前不久,王海偶爾看到兒子寫的一篇作文:“我和媽媽一直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談,我覺得有這樣一個媽媽很好,我感覺媽媽是無條件愛我的。我很擔心,因為我以后還要結婚生孩子,我怕自己不能無條件地愛媽媽。媽媽,我覺得自己一直很幸福,因為我有你這樣一個好媽媽。你以后老了,可要聽我的話,不要到處亂跑啊。”
看著這些話,王海鸰剎那間淚流滿面,她在心里默念:“我老了的時候,沒有老伴,卻有一個懂事的兒子,念著我,疼著我,我已經非常知足了。而那些陪伴兒子一起長大的片斷,將會成為年老之后的我最珍貴的記憶……”
(責編 寧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