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下,農作物秸稈可謂俯拾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用手段,人們不得不將其一燒了之。焚燒秸稈的泛濫成災,不僅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還讓人們門門浪費了其利用價值。河南一位叫張振民的下崗工人,偏偏盯上了這塊雞肋,并發誓要用秸稈來造墻,歷經千辛萬苦,終于變廢為寶。與此同時,他的這一發明,還改寫了秦磚漢瓦作為我國主要建筑材料的歷史。
前奏!下崗創業三起三落不回頭
今年46歲的張振民,原是河南省長葛市地毯廠的機械維修工。1990年秋,他和同廠上班的妻子李秀玲雙雙下崗。為盡快走出困境,他們先后擺過煙攤,賣過蔬菜,干過建筑。幾年的辛苦勞作,終于使家境有了起色。
1994年秋,張振民從報紙上看到養殖肉兔能致富,便購進1200只塞北兔。然而,入冬后一場傳染病,使他的兔子只剩下可憐的80多只。眼看數萬元投資付之東流,張振民心里雖然也很難過,卻沒有輕言放棄。兩年后,他的養殖場已頗具規模,成為當時河南省僅有的大型肉兔培育基地。
眼看養兔的人越來越多,張振民又決定涉足兔肉深加工,卻因投入成本高,無利可圖而放棄。
2000年,張振民在長葛市大周鎮承租土地3000畝,開始種植紫花苜蓿。然而,由于國內消費者對紫花苜蓿的營養價值缺乏認識,他收獲的紫花苜蓿無人問津?不僅辛苦多年積蓄的家產損失殆盡,還欠下一屁股外債。
張振民不愿向命運低頭,又開始尋找新的項目。2001年6月中旬的一天,他和一位客商約好在鄭州見面。他早上8時就從長葛出發了,可乘坐的汽車剛進入107國道,便不得不像蝸牛一樣爬行。原來,由于農民焚燒麥秸,公路卜的能見度只有幾十米。結果,本來只需要1個小時的路程,卻耗費了3個小時的時間。等他趕到約定地點,客商早就走了。回到家里,妻子問他談判結果時,張振民一臉懊惱地說:“別提了,都是秸稈惹的禍,我非想辦法制服它不可!”
張振民曾從報紙上看過用廢鋸末制作纖維板的報道,他最初的設想,就是用麥秸代替鋸末。可想到鋸沫板市場并不理想,又用不了多少麥秸,便覺此路不通。就在這時,一位朋友的話激發了他的創業靈感。
一天,張振民到一位搞建筑的朋友家聊天。說起經商難的話題,朋友嘆了口氣說:“我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啊,國家要禁用實心粘土磚,再建房不知道該用啥來壘墻。”朋友的話使張振民眼前一亮:農作物秸稈能不能用來生產墻體磚呢?為解開心中疑團,張振民專程到鄭州、北京等地,向研究建筑材料的專家咨詢。專家告訴他,秸稈造墻從理論上講是可行的,但我國還沒有用秸稈制造墻板的先例,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專家的話使張振民有了明確的目標,他發誓要用秸稈造墻,為被視作廢物的農作物秸稈尋找出路。
奇跡!門外漢做出了最實用的綠色墻體
張振民要研究秸稈造墻的消息傳出后,引來了周圍一片譏諷和反對。第一個反對者,就是和他一起打拼的妻子李秀玲。“我看你是瘋了,咱這個家還經得起你這么折騰嗎?我看,你還是算了吧。”張振民卻不這么想,他一臉認真地說:“我這可不是胡鬧,如果能把秸稈造成墻,既能使秸稈變廢為寶,又能節約耕地,咱還能得到一個好項目,這可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啊。”
經過一番解釋,李秀玲同意了。她把酒端到丈夫面前,深情地說:“既然你認準了,就大膽地干吧,我支持你!”
取得了妻子的支持,張振民有了必勝的信念。研究新型墻體急需資金,張振民就去找朋友借。朋友好心勸他說:“秸稈造墻談何容易?那么多專家都沒弄出來,你有那個本事嗎?”就這樣,張振民幾乎借遍了所有朋友,遇到的全是反對的聲音。最后,他將自家的住房抵押給銀行,這才借到3萬元錢。
有了“科研經費”,張振民馬上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之中。他決定借鑒鋸末纖維板的經驗,探索自己的路子。為此,他專門到鄭州學習鋸末板制造技術,并購買了必需的原材料。回到家里,他比照著磚的大小,自己動手做了個模子,便開始實驗了。他先將幾種化工原料按比例配好,再加進已經粉碎了的秸稈,然后將其放進模子里攤平壓實,待其固化后輕輕脫去模子,期待已久的秸稈磚便呈現在他眼前。
看著眼前的秸稈磚,張振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以為要耗費許多心血才能攻克的難題,就這么輕而易舉地解決了?他將“磚”拿在手里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又喊妻子過來幫忙,這才最終確認自己已大功告成。
秸稈磚問世的消息傳出后,人們紛紛前來瞧稀罕。一天,曹金民、張遂生等幾個朋友前來參觀時,卻發現秸稈磚好像有點發漲。隨手往“磚”上一按,竟然按了一個坑。見此情景,一位朋友譏諷道:“你這哪是磚啊?我看說是蛋糕差不多。”聞聽此言,張振民面紅耳赤。回過神來,他一臉真誠地說:“我剛開始研究,缺陷在所難免。請哥們幫我想想辦法,相信我一定會成功的!”
張振民不服輸的性格,感染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他話音未落,曹金民便一把抓住他的手,說:“張哥,我佩服的就是你這種自信,也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我愿意和你一起干!”接下來,張遂生也把自己手伸過來。當六只大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時,張振民的眼睛濕潤了。
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組成了攻關小組,他們在對第一次實驗仔細分析后,終于得出結論:秸稈具有易燃易潮的特性,要想將其制成墻板,就必須改變其特性,使它變得遇火能阻燃,防水不返潮,否則,秸稈造墻就只是天方夜譚。而改變秸稈易燃易潮的最好方法,就是添加阻燃劑、防潮劑之類的東西。可是,能使秸稈阻燃防潮的東西是什么?添加多少?他們卻一無所知。為了少走彎路,他們重新拿起書本,向當地高中的理化老師請教……
經過充電,張振民覺得道理都弄明白了,便重新開始實驗。可是,幾個月的苦心經營,卻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而他自己卻因為睡眠失調而患上了失眠癥,經常頭暈目眩,走路往墻上碰,成了眾人眼中的“瘋子”。
難道秸稈變墻真是癡心妄想?張振民不信這個邪,聽說中國建筑設計院的王勇教授在這方面頗有建樹,便決定登門求教。
2002年7月5日,張振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來到北京。等他輾轉找到王教授家門口時,已是下午6點多了。得知教授外出訪友未歸,他便站在門外等候。晚上10時許,王教授終于回來了,張振民趕緊迎上去說明來意,希望得到教授的指點。聽了他的話,王教授盯著他看了半天,輕輕地搖了搖頭,說:“你想將秸稈變成建材的想法很好。但我離休多年,實在愛莫能助。”張振民還想說什么,王教授卻下了逐客令:“我要休息了,這事以后再說吧。”
盡管此后,張振民又兩度進京請王教授,但依然是無功而返。三次請賢未果,惹得人們議論紛紛。就連曹金民也憂心忡忡地說:“咱這個項目是不是真的不行,專家怕丟了面子才不敢來?要不然,為啥咱請個專家比三請諸葛亮還難?”面對質疑,張振民真誠地說:“心誠則靈,我這就四請王教授去!”
看到再次站在面前的張振民,王教授直言相問:“我理解你急于上項目的心情,可你為何不引進相對成熟的技術,而非要費心勞神地要用秸稈造墻呢?”面對教授的詢問,張振民坦誠地說:“國家要禁用粘土實心磚,可市場上還缺少理想的墻體材料來代替粘土磚。如果秸稈造墻能取得成功,那就既能節約土地資源,又能廢物利用減少環境污染,就肯定有得賺。”
張振民的坦誠和鍥而不舍的精神,使王教授深受感動。老人當即表示:全力支持他的研究活動。
有了王教授的支持,張振民的秸稈造墻研究很快走出了困境。2002年10月,以秸稈、粉煤灰為原料制成的植物纖維輕體墻板,通過了國家建材墻體材料質檢中心的測試鑒定。拿到質量達標合格證書的那一刻,張振民禁不住喜極而泣……
志氣!我要做秦磚漢瓦的“終結者”
植物墻板研制成功的消息不脛而走,曾經持懷疑態度的人們,也被張振民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動。長葛市的領導來到他家,肯定了他的成績,并要求他盡快投入生產,為當地的秸稈禁燒工作做出新貢獻。
張振民也想趕快投產,可前期的投入早已使他債臺高筑。朋友們得知他的困境,紛紛向他伸出援手。2003年9月,張振民生產的第一批秸稈墻板終于面世了!
在眾人的祝賀聲中,張振民帶著樣品出發了。他知道,只有拿來訂單才能滾動發展。可當他向那位搞建筑的朋友推銷秸稈墻板時,對方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看著他一臉不解的樣子,朋友坦誠地說:“蓋房建屋是百年大計,萬一你的墻板出了問題,誰能負得起這個責任?國家關于建筑材料的技術標準有20多項,只要有一項不達標,我就不會買你的墻板。”
朋友的話使張振民意識到,必須繼續攻關,使產品的所有指標完全達標。為此,他購買了國家建筑材料技術標準,對照著逐項實驗。這天,他在進行防火實驗時發現,墻板在燃燒的火中烘烤1個小時不發軟,但在2個小時后則發軟彎曲。這種現象嚇得他一身冷汗:這種產品如果推向市場,一旦出事可就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啊!
通過添加阻燃劑,產品的防火性能遠遠超過了國家標準。接下來是防震防潮等實驗。眼看張振民整天忙于實驗改進產品的性能,絕口不提開發市場的事,朋友們急了,紛紛勸他別人較真。可張振民卻不這樣認為,他一臉認真地對大伙說:“要做就做最好的,我絕不會做自砸招牌的傻事!”就這樣,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植物纖維輕體墻板的各項指標,終于完全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標準。
產品質量完全達標后,張振民滿以為能在市場上一炮打響,殊不知等待他的依然是拒絕。2004年9月的一天,許昌市建筑安裝公司的老總笑著對張振民說:“你這個產品聽起來很不錯,我也理解你的心情。可說老實話,除非你自己建房子用這種材料,其它一切免談。”
對方的搪塞之詞,卻令張振民豁然開朗:這不是打開市場缺口的捷徑嗎?說干就干!他當即委托對方為自己建一幢辦公樓。施工現場上,看到用植物纖維輕體墻板建造的標準間整潔、漂亮,既減少了施工時間,減輕了勞動強度,又節約了使用空間,建安公司的老總連連稱贊:“真沒想到,秸稈也能造出這么好的東西,真是神了!”隨后,這位老總與張振民簽訂了價值10萬元的購銷合同。連續多年的投入之后,張振民終于得到了回報。
示范的效應是巨大的!張振民用秸稈墻板為自己建房的消息傳開后,前來訂貨的建筑商紛至沓來。在基本滿足當地市場需求后,張振民又把目光盯準了鄭州。為此,他向河南省建筑設計院的專家發出邀請,此舉與正在尋找新型墻體材料的專家們不謀而合。專家在參觀了他的生產車間和樣板房,并審驗了產品完全合格的檢測報告后,當即決定與他合作,在今后的項目設計中,重點推薦植物纖維墻體材料。就這樣,張振民很快打進了鄭州市場。鄭州卷煙廠綜合樓、河南省移動公司大廈等房地產開發項月中,都先后選用了植物纖維輕體墻板……
很快,張振民的秸稈墻板沖出了河南。2005年5月,河北省保定市一家開發商慕名而來,要求訂購植物纖維輕體墻板。可張振民卻建議對方利用當地資源,投資生產植物纖維輕體墻板。他表示,只要對方愿意,他將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確保對方生產出合格產品。
聽說張振民要將植物纖維輕體墻板的技術轉手他人,張遂生不解地問:“這不是培養競爭對手,和自己過不去嗎?”面對質問,張振民一臉認真地說:“你們說的有道理,可你們想過沒有,全國每年有多少農作物秸稈被白白燒掉?燒磚取土又要毀掉多少良田?單憑我們能改變這一切嗎?我知道你們都是為我好,可我要說的是,我不光要賺錢,更要做秦磚漢瓦的終結者!”
張振民擲地有聲的話,贏得了朋友們的理解和尊重,也使更多的接產者紛至沓來。到了2005年8月,全國接產植物纖維輕體技術者已達60多家。為了進一步把事業做大,張振民為自己的技術申請了專利。他生產的植物纖維輕體墻板,被中國建材管理協會評為中國健康住宅首選優質產品,他自己也走進人民大會堂,成為中華大地之光高層論壇的參與者……
(責編/俞媛媛)
E-mail:amfyyy@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