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應聘到某培訓公司從事培訓工作,由于性格比較內向,缺乏公關能力和市場推廣經驗,所以業績一直達不到公司的要求。公司確認我不能勝任該崗位后,給我調換了崗位。一段時間后,按照有關考核標準,公司確認我在新的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于是公司以我不能勝任工作,經過調整工作崗位后,仍不能勝任為由,作出了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我辦完離職手續后,要求公司發給經濟補償金,可對方的回答是:“解除合同完全是你的過錯造成的,公司無任何責任、義務給你什么經濟補償。”請問,公司的說法對嗎?讀者 夏黎麗
夏黎麗同志:
該公司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他們應當給你發放經濟補償金。
雖然按照《勞動法》第26條規定,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用人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但是,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屬個人能力問題,主觀上沒有過錯,與《勞動法》第25條規定的“嚴重違反勞動紀律”具有根本的區別:因嚴重違反勞動紀律導致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不能得到經濟補償金;因“不能勝任工作”導致被解雇的,單位應當支付補償金。原勞動部制定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第7條規定:“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也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12個月?!?/p>
根據上述規定,你有權獲得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你可以通過申請調解、仲裁或提起訴訟等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律師 潘家永 (責編/寧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