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溫和寬厚的好父親,一個是聰明懂事的好兒子,歲月匆匆,父子倆始終感情甚篤。但就在兒子考上大學的第二年,一天晚上,他用水果刀刺向了正在看電視的父親,他甚至要砍下父親的頭顱……
父子情深
喜悅背后有隱憂
董吉君,1985年2月出生于廣州市,母親溫厚善良,在一家公司上班,父親董克英是遼寧大連人,大學畢業(yè)后來到廣州,進入廣東省技術開發(fā)中心工作。夫妻倆對兒子寄予了極大的期望,董吉君也確實很爭氣,從小就聰明懂事。
但到了1993年,母親因患癌癥不幸去世。自從妻子離開人世后,以前對兒子管教比較嚴厲的他,就再也沒有打過董吉君一巴掌。為了避免給兒子的心理帶來不良影響,董克英一直沒有考慮個人問題,直到三年后,一位女性走進他的內心,但考慮到兒子,兩人一直沒有結婚。董克英每天與兒子住在一起,悉心照料他的生活。
董吉君的外公、外婆定居在廣州,與外孫離得很近,他們時常抽時間照顧董吉君。因此,盡管母親不在了,但董吉君一直生活得很快樂,學習成績也很好。
2001年9月,董吉君進入省重點中學廣州二中讀高中,董克英覺得兒子已經長大成人,這才把自己與女友的事告訴董吉君。董吉君一時無法接受,但最終還是想通了。2002年10月,董克英與女友結婚,但為了不影響兒子,董克英在廣州白云區(qū)機場路附近又買了一套房子給妻子住,自己仍然與兒子住在一起。只是在周末兒子去外公家后,他才與妻子團聚。高中三年間,董吉君與父親的關系一直很好。
但是,就是在這一階段,董吉君的缺點也逐漸暴露出來。董吉君平時喜歡寫日記,在他的日記中,記錄了很多宏偉目標:“目標:數學、物理全班第一,強壯的身體,良好的人際關系,一口流利的英語,一所名牌大學。”“我有四個目標:1、高考過750分;2、電腦拿一等獎;3、游泳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4、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要拿全國一等獎,要拿保送名額,要轟動全校……”
但是,通過多次考試,他依然是一個學習成績中等偏上的學生。董吉君極度失望!
這種狀況在高考前達到了“總爆發(fā)”:他的多科成績都不理想,自信心也因此受到了嚴重打擊。他非常著急,焦急的日子里,他總是想起母親,4月4日一大早,董吉君來到母親的墓前,祈求道:“媽媽,保佑我吧!750分!”
【心理分析】當他感覺到在現實中無能為力的時候,他就想向那個虛擬的世界尋求救助。可是,另一個世界里的媽媽也幫不了他。而如果他能夠面對現實,向老師或者爸爸說出這一切,那么情況會好得多。
然而,董克英并不了解兒子的這一切,他始終認為兒子學習成績很好。
2004年6月10日高考結束后,董克英決定搬到妻子那里住。半年前,他們有了一個女兒,一直靠妻子照顧,實在是太辛苦了,現在兒子終于高考結束,他長長地松了一口氣。董克英讓兒子和自己一起住,但董吉君不愿意,董克英只好一個人到“新家”居住。但是,他時刻牽掛著兒子,每天回“舊家”至少呆上兩個小時。
夢想受挫
父子矛盾爆發(fā)
2004年6月27日,董吉君的成績出來了:605分!這一結果讓董吉君無法接受。之后一段時間,他情緒極度低落,閉門不出,不愿見同學和親友……由于睡眠質量差,他時常從噩夢中驚醒,甚至一度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而父親面對這個成績也是異常失望,他對兒子寄予了極大希望,這么多年來,他付出了很多,沒想到兒子卻考得這么差。
董吉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之中,但權衡再三,他最終還是決定上廣東工業(yè)大學,讀完本科再考外地名校的研究生。因此,董吉君沒有趁暑假放松一下,而是確立了短、中、長期的奮斗目標。
他在6月30日的日記中寫道:“我一生要做的事:1、照顧好家里的親人;2、找一份熱愛的工作;3、年薪過100萬人民幣;4、擁有自己的社會地位;5、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語;6、在重點大學讀碩士、博士;7、考取獎學金;8、成為二中榮譽校長;9、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0、買一輛奔馳送給爸爸……”
中期計劃:提前考研究生!
短期計劃也就是假期里要實現的目標則是:1、把大學的課程全部學完;2、學完英語四、六級單詞,學至研究生入學水平;3、把大學數學都學完,熟練掌握……
實事求是地講,這些計劃同他以前的諸多計劃一樣,實現起來難度太高。不說別的,單是他要在一個月內把大學的課程全部學完,就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脫離了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
但董吉君壓根兒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強烈的“失敗氣息”的籠罩下,他已經無法把握自己。按照計劃,整個暑假,他都在滿負荷地運轉。
【心理分析】此時,董吉君急需有人給他指明“前進的方向”,但都沒有出現。董克英還沉浸在對兒子的失望中,加上忙于工作,很少留意兒子的心理變化。而董吉君最為信賴的外婆,因家人患病,也顧不上他。這導致董吉君的心靈痛苦日漸加深,他感覺自己“被拋棄了”,但也堅定了他考研的決心。
2004年9月,董吉君進入廣東工業(yè)大學軟件工程專業(yè)學習。在大學校園里,他把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了學習上。然而,與高中階段一樣,他的成績時好時壞,他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了。
2005年1月28日,董吉君突然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舉動:向學校遞交了“退學申請表”。
學校把這一情況及時通知了董克英。董克英相當驚愕和困惑,他連忙找到兒子,追問究竟。董吉君說自己現在只想學醫(yī),因為母親是患癌癥去世的,他想通過學醫(yī)拯救更多的人。
董克英嚴厲批評了兒子,他勸說道:“學軟件工程辛苦,學醫(yī)也不容易,一個人要想在任何領域取得一定成就,都要付出艱辛的勞動。”
董吉君也覺得父親說得有道理,便不再吭聲。
寒假到了,董克英也沒有多說什么。因為前些年一直為兒子的事操心,董克英已經很多年沒有回遼寧與父母兄弟一起過年了,所以,他計劃2005年春節(jié)帶著兒子一起回老家過年。但董吉君卻說什么也不愿意回去,他認為自己沒有考上一流大學,不好意思見爺爺奶奶。董克英便把兒子托付給董吉君的外公、外婆,帶著妻子與女兒去了遼寧。臨走的時候,他再三勸兒子好好休息一下,等過了春節(jié),他開車送兒子回大學上課。
2005年春節(jié),外公、外婆感覺董吉君的變化很大:他臉色蒼白,飯量小,嘴角有時抖動;整個寒假,他都呆在房間里不出門。2005年2月10日晚上10點多鐘,他突然沖到陽臺上,用手機給父親打電話:“爸爸,你快來救我!我有3個晚上沒睡覺了,一睡著就夢見媽媽,痛苦得想自殺。”
遠在大連的董克英深感不安,便讓董吉君的外公每天晚上陪董吉君睡覺。他天天給兒子打電話詢問情況,希望他放松下來。但董吉君的情況卻每況愈下。
2005年2月14日,董吉君在日記中寫道:
“今天頭緒很亂,高三時知道的、不知道的東西,像洪水猛獸一樣,轟擊我的大腦,整整一個晚上我都難以入睡。一直到凌晨4點,眼前都是圖像,簡直令人難以想像,人仿佛站在高三的樓梯上,仿佛在對著高三的同學說話……難道我有病了嗎?腦袋有問題嗎?”
【心理分析】他感覺到自己出了問題。可惜,無論是董吉君的父親,還是他的外公、外婆,都沒有對這一問題予以足夠的重視。董克英身在遼寧,沒有及時回廣州了解具體情況;兩位老人也更多的是往封建迷信上想,他們覺得他老是說怪話,是因為身上有一股邪氣。
寒假結束了,回到廣州的董克英勸兒子回校上學。經過一個寒假的思考,董吉君也覺得自己不能呆在家里,他接受了父親的意見,重返校園。
但是,董吉君對學習的厭惡和恐懼并沒有任何改變。他開始曠課,有時甚至上到一半就離開教室。他不與同學交往,也很少說話,經常眼神發(fā)呆,有時在宿舍看書,會突然旁若無人地大聲念出來。
2005年4月,學校將董吉君的有關情況告訴了董克英。直到這時,董克英才知道兒子出現了精神問題,便決定帶董吉君去醫(yī)院治療。董吉君得知父親的意圖后,非常反感,氣呼呼地說:“我沒病,要看你去看。”董克英覺得這事不能強迫,只好慢慢做他的思想工作,但董吉君始終不同意。由于期末考試即將來臨,董克英決定等兒子考試過后再帶他去醫(yī)院。
正在這節(jié)骨眼上,董吉君的“叛逆”全面爆發(fā):期末考試時,他只參加了英語、物理等幾科考試,而且僅1小時就交了試卷。從6月底起,董吉君干脆就不去上學了。
董克英每天到兒子住的地方做思想工作,但董吉君聽不進去。最后,董克英只好同意兒子退學。2005年7月6日,董吉君正式退學。董克英勸兒子到“新家”居住,但兒子堅持住在“舊家”。沒辦法,董克英便每天回去,照顧兒子的生活,也與他商量下一步的計劃。
董吉君說,他要在家復習,然后參加高考。董克英則不同意,他希望兒子先進入高中復讀,然后參加高考。他甚至為兒子聯系好了華師附中。董克英的計劃遭到兒子的堅決反對,他說自己很厭惡學校生活,而且重回高中,他“很沒面子”。父子倆各持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
董克英一次次地勸說兒子,讓他不要心理負擔太重,最好是在廣東繼續(xù)讀大學,然后再送他到國外留學。但是,父親的這一設想卻給他帶來了很大困擾,一是出國留學在學習上要面臨更多、更大的困難以及心理壓力;二是要花很多錢,而父親的錢并不多,他既怕父親辛苦,又不想讓自己背上沉重的良心債。所以,他當時堅決不同意。
由于始終說服不了兒子,一個月后,董克英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對兒子大加指責。外婆知道外孫要當“社會青年”,也不贊成,幫董克英做外孫的工作。
董吉君認為父親是想“控制”他,而外婆則是父親的“幫兇”。他對父親、外婆表現出極度的抵觸情緒。隨著爭吵次數的增加,到了2005年8月中旬,董吉君產生了殺死父親的想法。
兒子弒父
引發(fā)全社會廣泛關注
董吉君覺得很煩,“父親每天晚上到了我的住處,來上一兩個小時的長篇大論,要我復讀,給我分析這,說明那,全部是說教,讓我心煩。”并且他覺得自己始終無法擺脫父親的“控制”,“我無論做什么事他都知道,他總是想方設法控制我。于是,我產生了一個想法,讓他消失,他一消失就不會再煩我,不再控制我。”
轉眼到了2005年9月,董吉君呆在家里沒事可干,就上街買來了一張壓縮版的“全球十大禁播電影”。看完了那些充滿了血腥、恐怖、色情等情節(jié)的電影,董吉君就想到要買刀,砍父親。
【心理分析】此時,董吉君的心理問題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成了一顆隨時都會爆炸的炸彈,而這些禁播電影成了引爆“炸彈”的導火索。
9月15日下午,董吉君到中山五路一家超市花9元錢買了一把雙刃刀。9月21日晚,董吉君來到爸爸的“新家”,吃過晚飯,董克英又談起了到高中復讀的事,董吉君心里的火一下子被點燃了,說:“我走到哪兒你說到哪兒,你煩不煩?你能不能讓我安靜一下?”董克英見兒子這么沒禮貌,也非常生氣,就推了一下兒子的頭。
當晚,董吉君幾乎一夜未眠,內心深處波濤洶涌,這是自12年前母親去世以來,父親第一次打他,這一擊令他備受刺激,他覺得自己徹底被世界拋棄了。董吉君想到了自己前不久買的那把刀。
9月22日早上,董吉君起床后就回到了他在應元路的“舊家”。當天下午4點多鐘,董吉君決定,“今天就與他一了百了。”
董吉君先將那把雙刃刀放在腰部,然后又將一把水果刀放在書包里,為的是“雙保險”。傍晚6點多鐘,董吉君趕到父親的“新家”。父親還沒有下班回來,只有繼母和同父異母的妹妹在家。繼母對他很親切,再三留他吃飯,而年幼天真的妹妹,則給他帶來了難得的歡樂與溫馨,他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
吃過晚飯后,繼母帶著女兒下樓玩,董吉君一個人在家里。19時許,董克英下班回到家中,見兒子在家里,決定好好同兒子談一談復讀的事。他把兒子叫到客廳里,再次對其進行“開導”。董吉君那顆原本已經平靜下來的心再度燃燒起來,殺人的欲念呼嘯而來。他決定:“我先把父親殺了,等繼母回來把她也殺了,然后再到外婆家,把外婆、外公也殺掉,他們兩個幫父親勸我讀書,總煩我。凡是煩我的,我就殺。”
想到這里,他從書包里拿出那把大約20厘米長的水果刀,不聲不響地走到父親身后,用力割向父親的脖子。鮮血一下子從董克英的脖子上噴出來,董克英連忙跑到陽臺上,大聲喊“救命”。但董吉君一個箭步沖到陽臺,向父親撲去。慌亂中,他的眼鏡掉在地上,手里的水果刀也被父親打落在地。
董克英趁機擺脫了兒子的追殺,跑到客廳,打開大門,順著樓梯向樓下跑去,并大喊救命。董吉君窮追不舍,他拔出那把雙刃刀,從位于四樓的家中沖向樓梯,追趕一路流血的父親。
董克英從樓梯上翻滾下去,停留在三樓與二樓的拐彎處。董吉君沖上去,閉著眼睛用雙刃刀亂刺父親。很快,董克英又掙扎著站起來,跑向二樓,但剛邁了兩步,就倒下了,然后翻滾到二樓。董吉君又沖到二樓,對著父親的胸口刺了30多刀,然后又用刀割父親的脖子……
董克英倒在樓梯間,血在汩汩地流,那也一定是他眼睛中流出的血淚啊!更是他在無聲地哭泣!
這時,樓道里響起了嘈雜的腳步聲和驚叫聲,董吉君并沒有逃跑。看到父親一身是血地躺在自己面前,他的最大感受是“氣全消了”,但幾分鐘后,一種無法遏制的難受似潮水般涌來,幾乎淹沒了他的整個身心,突然,他想到了自殺。于是,他就用那把雙刃刀割自己的左手前臂,但只輕輕割了兩下,他就沒有勇氣再割下去。
很快,警方趕來了。董吉君對自己殺死父親的事實供認不諱。2006年5月31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6月12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法院認為,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董吉君的犯罪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指控罪名成立,予以支持;被告人董吉君達到了刑事責任年齡,并經過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其在作案時無精神病,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存在,有完全責任能力。但鑒于本案系家庭內部的暴力行為,被告人與被害人是父子關系,其親屬請求對被告人董吉君從輕判決,辯護人提出本案是家庭矛盾引起的辯護意見成立,法院予以采納。鑒于本案事出有因,且被告人認罪態(tài)度好,故依法判處其死刑,緩期兩年執(zhí)行。
董吉君不服,提出上訴。2006年8月23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董吉君殺父案作出終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件審理結束了,但世人對該案的“審理”卻一直沒有結束……
(責編/寧克華)
E-mail:nkh2002@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