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時尚的“租房族”,雖說“居無定所”,但全家卻過得和和睦睦,快快樂樂。
原本,我家也有自己的房子,因為城市規劃改造,我家的房子被拆了。自那以后,我家就成了“租房族”。
爸爸是個生意人,第一次租房子,他選擇了便于做生意的市場旁,租住的是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比我家原先的房子好,可就是離我上學的地方遠了點。每天我都得坐公交車上學,也沒時間在家吃早餐,車費加飯錢,一天我至少需要花掉5元錢。上學放學坐車也不準時,給我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為了方便我的學習,爸爸又在學校附近的文化路,租了一套兩室一廳的住房。這套房子比原來的更大更漂亮,全家人住得可開心了。此外,爸爸還在原來做生意的地方,租了一處上下兩層的房子,底層做庫房,上層做居室。這樣一來,我家就同時租了兩處房子,開銷當然大多了。
我常常想,用這么多錢租房子還不如買房住,也算有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家吧。終于有一天我憋不住了,便問爸爸:“為什么不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呢?”爸爸用他生意人獨有的思維方式,解開了我心中的謎團。爸爸說:“我們不是買不起房,我是生意人,生意人只有把生意做大了,才能賺更多的錢。要賺更多錢,就要看好市場投資。投資要本錢,我把拆遷補償的錢大部分用在投資上,極少部分用在租房上。我們現在兩處的租房費,仍然比貸款利息少得多。我把手中的錢投資在生意上,不付利息,錢又生錢,怎么不合算呢?再說,我有錢了,想在什么地段買,就在什么地段買,有什么不好呢?況且,將來我們還可以向大城市發展,這不更好嗎?”
哦,我終于明白了爸爸選擇租房的道理。爸爸讓我家成為“租房族”是明智之舉。我為有這樣一位有經濟頭腦的爸爸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