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組織最大規模的軍演“和平使命-2007”反恐軍事演習已于8月9日~17日在俄羅斯境內車里雅賓斯克州舉行。此次聯合軍演與以往的反恐演習相比,最令人鼓舞的是,中國軍隊首次派出了成建制的合成軍兵種戰役集群到境外參加大型軍演。這充分折射出了中國武裝力量“現代國防思維與軍隊職能新轉變”的進一步突破發展,是一次大跨越。在當今全球形勢錯綜復雜的急劇變革的時代,尤其是在相對和平環境和以經濟建設為主流的情況下,什么是國家武裝力量的合理定位?新時期軍隊建設如何轉型?如何突破傳統思維定勢的束縛而革新軍隊的職能?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軍隊曾陷入困惑,為此走過了一條曲折的道路,世紀之交接連爆發的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以及“9·11”事件后全球恐怖主義活動的日益猖獗,給中國敲響了警鐘。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必須伴隨以強大的國防和一支現代化的軍隊,絕對不可缺少進行現代化戰爭的能力。“和平使命-2007”聯合反恐軍事演習的成功舉行,表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以實際行動對軍隊職能轉變作出非同尋常的應對。
轉變之一
將局部戰爭的戰場推出邊境之外
當今世界各國的武裝力量總是最大限度地防止戰爭在本國的領土、領海、領空上進行,因為在本土戰爭己方損失的代價過大,難以承受。于是現代戰爭更可能在邊境甚至境外進行,這是當今高技術局部戰爭的時代特征,不容回避。因此,中國軍隊也應具備將局部戰爭的戰場推出邊境之外的強烈意識和高超技能。“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演給人民解放軍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境外演練的實踐機會。例如,由于21世紀是亞太世紀,全球主流大國都將主要注意力轉移到了西太平洋區域,對此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激烈角逐,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受到了空前的壓力和嚴峻的挑戰。這里是中國真正的“黃金海岸”,是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火車頭”,是支撐中國經濟實力的“半壁江山”。所以,無論如何,在21世紀中國都不能再讓這片“黃金海岸”受到來自海上,主要是太平洋方向的威脅和攻擊。因此,中國海軍艦隊必須堅決果斷地走出去,在廣袤的大海上迎擊來犯之敵。
就中國當今的周邊安全現狀而言,為什么與鄰國的“領土、領海爭議”頗多?成因很簡單:中國軍隊覆蓋和保衛領土、領海邊緣區域的作戰能力長期不足,于是別國不免覬覦染指,久而久之,本國的領土、領海反而成了有“爭議”的國際問題。中國軍隊戰場觀念的突破性轉變,將有利于從根本上鞏固日益面臨復雜挑戰的國防。
轉變之二
加強與盟軍作戰的戰略合作
“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演,是第一次由上合組織全體成員國組織實施的大規模聯合反恐軍事演習,是現代意義上的盟軍聯合作戰,這也是中國軍隊對傳統作戰觀念的一次突破。新中國成立以來,除了朝鮮戰爭算是中國軍隊與朝鮮軍隊的聯合作戰外,人民解放軍再沒有同任何一支外國軍隊一道打擊過共同的敵人。越南戰爭中跨出國門在越南境內的中國防空部隊是單獨作戰,與越軍不存在廣泛的協同作戰。奉行不結盟、獨立自主的防御方針長期以來一直是作為國策堅定不移地執行著。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這樣做的結果是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人民解放軍缺失了與盟國軍隊聯合作戰的經驗,從機關到基層作戰部隊,廣大官兵的頭腦里根本就沒有任何與盟軍聯合作戰的理念,更談不上這方面的模擬訓練的實踐了。
光陰似箭,時代一晃就到了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21世紀,緊密的經貿往來,區域性經濟共同體已將許多國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共同的國家利益使各國面對著共同的挑戰,有了共同的敵人,特別是恐怖主義的廣泛威脅。盟國軍隊之間的聯合作戰已不可避免,中國軍隊必須轉變觀念,打破自我封閉的思想枷鎖,不失時機地加強與盟軍聯合作戰的研究與實踐,從制訂作戰條令到武器裝備通用化保障等一應俱全,全面適應盟軍聯合作戰的新情況。此次“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演清楚地表明:上合成員國作為地區性同盟國,將共同應對新威脅、新挑戰,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促進共同發展與繁榮,成員國的軍隊將攜手聯合作戰,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三股勢力”,提高成員國在防務安全領域的合作水平,保衛歐亞泛大陸地區的和平發展。
轉變之三
打擊恐怖主義要“先發制人”
與不結盟、不尋求盟軍協同作戰的長期國策一樣,在戰略層面上堅持“后發制人”的軍事戰略也一直被中國軍隊奉為經典法則,幾十年來不越雷池一步,不敢也不愿對此軍事戰略的時代變遷性作深入的研討,這種固步自封的做法,嚴重損害了中國武裝力量應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外界威脅的防御能力。
眾所周知,我國之所以一貫奉行“后發制人”的軍事戰略,是基于中華民族悠久的仁愛、正義、寬容的傳統武德,不亂殺無辜,不出師無名。用當今國際社會通行的道德價值體系的評語來說,就是決不損人利己,決不做侵略者。但人們長久以來卻忽視了按“后發制人”軍事戰略行事的兩個先決條件:其一就是博弈的對方要是國際公認的主權國家;其二就是這個主權國家必須要按照包括《日內瓦公約》在內的一切國際法進行文明戰爭。我們國家決不能再讓那些喪失了人性、瘋狂無恥的民族給自己造成嚴重傷害了。半個世紀前,日本軍國主義法西斯分子發動的那場慘絕人寰的侵華戰爭給我們的刻骨銘心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嗎?我們要是死抱住僵化的教條不放,墨守成規,到頭來受傷害的只能是中華民族自己!偉大導師毛澤東同志批判的宋襄公蠢豬式的作戰法則的悲劇決不能在21世紀的中國軍隊身上重演!
讓我們再來看看當今以“基地”組織為首的國際恐怖主義的真面目。首先,恐怖主義組織肯定不是主權國家,也不是政府組織,沒有任何國際法的地位,這是主流社會一致公認的;其次,“基地”組織等恐怖團體顯著特征就是不按常規“出牌”,在它們的心目中根本就沒有國際戰爭法這一說,它們所進行的恐怖襲擊、游擊作戰等,手段極其殘酷,根本就沒有人性,更無法理。眾所周知的,炸毀美國著名的“雙塔”摩天大樓,死傷數千人,在印尼的巴厘島、西班牙的地鐵站、莫斯科的劇院、倫敦公交車上等等制造了數十幾起駭人聽聞的爆炸案、劫持綁架人質事件,傷亡無辜民眾上萬人。直至在阿富汗綁架韓國人質等等,真是罄竹難書,罪惡累累。對待這樣滅絕人性的非法武裝,必須“先發制人”,露頭就打,絕對不能等到這幫匪徒對和平的人民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再進行所謂的“后發制人”的打擊,那豈不是嚴重的失職,對人民的犯罪。正義的軍隊也要深諳“戰爭的惟一規則就是沒有規則”的辯證含義,用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打敗任何敢于來犯之敵,不辱使命,“和平使命-2007”聯合軍演的成功舉行,給“先發制人”的反恐軍事戰略以最好的詮釋。
轉變之四
要在境外利益攸關區域建立軍事基地和駐軍
在“后冷戰時期”,主要作戰對象進入“隨機狀態”。一方面,作戰對象將是任何可能干涉、威脅國家安全的敵手;另一方面,各國軍隊在區域甚至全球范圍內的協調合作增多,開始把矛頭更多指向非傳統安全因素,如恐怖和分裂主義活動等。作戰對象可以隨機,但國防的“發展對象”標準不能降低,即時刻要向最先進者看齊,甚至超越先進,才能穩操勝券。在這一點上,對中國軍隊來說,最痛苦的抉擇莫過于是要突破“左”傾軍事學說的最后一道門坎,在境外利益攸關區域建立軍事基地和駐軍。這對傳統主義衛道士來說,不啻是大逆不道。因為在他們看來,在國外建軍事基地和駐軍就是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行徑。事實上,果真如此嗎?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安全形勢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傳統安全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非傳統安全威脅卻明顯上升。恐怖主義從陰暗的角落里向世界伸出了魔爪,“9·11事件”一下子奪去了3000多人的寶貴生命!隨后幾年間,從阿富汗到巴厘島,從莫斯科到倫敦,從馬德里到沙姆沙伊赫,接二連三,數以百計的恐怖襲擊事件震驚了整個世界。在全球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的形勢下,去年全球恐怖襲擊事件仍有增無減。據統計,去年全球恐怖襲擊事件比2005年增長了29%。嚴酷的事實昭示世人:反恐,已是一個迫切的、世界性的現實命題。而且形勢表明,對付國際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挑戰已非一國之力所能奏效,必須加強國際合作,特別是通過防務與軍事領域的合作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已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好途徑、好方式。而在境外利益攸關區域建立軍事基地和駐軍只不過是國家間軍事合作的一種貫用模式,與帝國主義、霸權主義行徑沒有必然的聯系。這與擁有航母并不就是霸權主義,實行市場經濟并非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道理是一樣的。
轉變之五
軍隊要承攬突發事件中的撤僑和保護海外經濟利益的行動
面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為了更好地促進國內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國內的許多大公司已在其它國家購買了經濟實體,興辦工廠,開采礦山等。互利互惠的雙贏經濟活動,受到了所在國政府和民眾的歡迎。但由于當地發生軍事政變,國內政局動蕩;或是華人、華僑與所在工商業界發生了經濟摩擦、糾紛等等,有時引發大規模的騷亂,不法分子喪心病狂地搗毀中資企業,洗劫華人社區,殺害華人華僑,制造了一系列嚴重的流血事件。1998年印尼發生的大規模反華、排華事件,以及2006年所羅門群島爆發的對華人社區的打、砸、搶事件,都是此類突發事件的典型代表。以往中國政府為保護骨肉同胞的生命財產安全和正當權益,都及時派出飛機、輪船前往出事地區展開營救行動。但如果說單純的撤僑行動,民航班機、遠洋貨輪還能勝任的話,那么保護海外經濟資產非出動軍隊不可!而且民航公司、遠洋運輸公司也會因額外的撤僑行動而蒙受經濟損失,不如直接派遣軍隊的飛機、艦船前往接應的好!這不僅是國際慣例,而且對經濟效益的衡量也是我們決定軍隊出國執行任務的決策依據之一,這一點應納入中國政府應急反應的啟動程序。
“人寰豈容妖孽生,鐵馬踏碎惡魔夢”,當今國際主流社會已將對外國僑民的燒、殺、奸、搶等界定為嚴重的恐怖主義行為,必須加以嚴懲!中國軍隊跨出國門承攬突發事件中的緊急撤僑和保護海外經濟利益的軍事行動,完全是正義之舉,師出有名,是依據國際法準則行事的非戰爭行為。與以大欺小,侵略別國的非法軍事行動根本就是兩回事,兩者毫不相干!
“和平使命-2007”上合組織聯合反恐軍演已勝利地落下了帷幕,參演的中國軍隊也圓滿完成了出國演練的光榮使命。但任重而道遠,中國武裝力量在新世紀正面臨著重大挑戰,從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其它發達國家軍隊歷史的橫向比較來看,首先中國的武器裝備不是強項;再者,中國軍隊也不是西方意義上的“職業化軍隊”。但“先悟者明,先手者利”,在信息化戰爭來臨的軍事變革時代,久經考驗,善于創新戰略、戰術的解放軍,如能明察形勢,看準方向,勇于改革創新,便有可能捷足先登,完成歷史性的跨越式發展,達到與發達國家軍隊一同跨入信息化戰爭時代的最佳目標。于是值得當代中國軍隊反思、檢討的是:在大力加強武器裝備和正規化建設的同時,怎樣才能輕裝上陣,追上軍事變革的時代潮頭?“勝人者力,勝己者強!”古代先哲已一語道破了當前中國軍事變革的關鍵所在:就是要勇敢地揚棄過時的舊觀念、舊思想!勇于否定曾給自己帶來過勝利和光榮的許多東西,戰勝自我!這個過程可能是很痛苦的,但開弓沒有回頭箭,國家、使命、責任不允許我們有半點的遲疑和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