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鐘一頓亂響,很不爽地起身穿衣,刷牙洗臉,然后坐上椅子,打開電腦顯示器。左手拿個酸奶心不在焉地吸著,右手的鼠標忙不迭地點開各種下載工具,看著各個下載進程的百分比,然后盤算著是再下載一些新東西,還是刪一些已經老舊的內容,或者拷貝一部電影到MP3上閑暇時看?
如今的年輕一族,絕大多數都有以上的經歷。互聯網的發展,讓網上下載電影,電視劇,各式軟件和游戲都輕而易舉。寬帶網的普及和BT、電騾、迅雷等高速的P2P分享下載方式,已經完全改變了盜版的存在形式。
足不出戶,網絡盜版零距離
不需要去朋友家東翻西找,不用去中關村和抱著孩子的婦女搭訕,只要有網絡,會下載,硬盤空間足夠,那么你就可以獲得幾乎一切你所需要的東西,軟件、游戲、電影、電視劇。
曾幾何時,筆者為了獲得一套斯皮爾伯格的《兄弟連》,四處托人才搞到光盤,而且因為有時間限制,整整一天泡在家里翻來覆去地看了N遍,才依依不舍地還給了朋友。現在,只要打開電腦連上網絡,想要什么版本的就下什么版本,所要付出的只是一些搜索、下載的時間、些許電費和寬帶費罷了。如果不介意視頻質量,熱門影視劇的在線播放地址也并不難找。

正因為如此,與國外同步追熱門影視劇變得可能并成為一種新的時尚。大量的歐美電視劇為上班一族提供了無窮的談資,《24小時》、《越獄》、《CSI》等等,即便是你想重溫年代久遠的《大西洋底來的人》,也一樣有人提供網上資源。不需要等待國內引進的重重審核,不用忍受字正腔圓千篇一律的譯制配音,更沒有讓人不勝其煩浪費時間的插播廣告,網絡將境外節目的選擇權全部交給了觀眾。國外熱播的某集電視劇甫一結束,幾小時之后,網上“粉絲”們即可欣賞到原汁原味帶中文字幕的高清晰版本。
可以這么說,以前的盜版,需要專業的力量去破解,專門的渠道去生產、銷售,但是現在的盜版,卻成本低廉和獲取簡單到極致,甚至很多時候,盜版已經不再單純地只是為了盈利而存在。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了網絡。
回歸小眾,盜版游戲的孤單芭蕾
國內的盜版游戲從何時開始,筆者已經無法考證。在沒有網絡的年代,盜版光盤一張就要賣到30大元,隨著盜版“產業化”的逐漸成熟,游戲光盤大幅度降價,普遍只需3至5元。同時也由以前的一張盤一個游戲,變成了一張盤塞好幾個所謂“硬盤版”游戲。那時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盜版有“藏經閣”系列,甚至稱之為品牌也不為過。在那個盜版質量很不穩定的時期,“藏經閣”的光盤無論是質量上還是游戲內容上,都在玩家心目中首屈一指,甚至后來有盜版商開始盜起“藏經閣”來,由此埋下了日后盜版商通過建立“品牌”來占領市場的伏筆。
寬帶網絡的普及和刻錄成本的降低,使得PC游戲盜版下載的發展突飛猛進。現在無論是什么PC游戲,只要不是EA這種勢力太大的公司(勢力大,意味著對盜版的打擊力度就強很多,破解小組就更容易被訴訟),其他公司的游戲基本在正版推出之前就有了破解版本下載,推出之后在網上更是鋪天蓋地。不僅如此,國內還有專門的網站對最新的熱門大作進行漢化,一般一兩周之后就能玩到質量不錯的漢化版。這種速度和效率不僅是以前的盜版游戲無法做到的,就算是正版游戲廠商,也不見得能夠輕易做到這一點。下載的游戲鏡像經過虛擬光盤安裝,再安裝破解補丁、漢化補丁、免CD補丁'全程不需要光盤,遇到問題也可以在一些論壇里和玩家交流甚至直接向補丁的制作者反映。當然,這些網站也不是活雷鋒,賺到名氣的同時,有些網站也在地下以試玩的名義,開放有償游戲下載。只要你交納一定的會員費,那么就可以在某段時間內下載該網站提供的各種游戲。
反觀盜版游戲光盤市場,已經從往日的如火如荼變得日漸式微,根據筆者近期對盜版市場的走訪和分析發現,盜版游戲光盤退出主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相較于前述網絡的種種便利優勢,盜版游戲光盤的更新速度往往慢半拍,網上已經出現下載的新游戲,同一時間在盜版市場上難見其可靠版本。其二,現在存活的游戲通常是大制作,容量以GB計算,一款游戲往往是幾CD,購買成本相對較高。以往那種多合一的游戲盤已相當少見,只有為數不多銷量不大的休閑小游戲會有多臺,一光盤,如網上著名的“幻想游戲”系列。其三,盜版游戲市場萎縮,使得盜版商不愿意承擔光盤介質轉變的風險和成本。現在的盜版游戲光盤都是清一色的CD刻錄盤,可見其出貨量開一條壓盤生產線并不劃算。面對越來越多的DVD版游戲,盜版商不得不將游戲重新打包,甚至內容縮水后轉儲在CD介質上,品質自然難以保證。其四,網絡游戲的盛行讓新玩家對單機游戲失去興趣,寄生于其上的盜版光盤自然銷路堪憂。值得一提的是,網絡游戲熱也催生了盜版游戲市場上的新品種:網絡游戲單機版和私服版。但是由于私服架設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對服務器端的電腦配置也有要求,所謂的網絡游戲單機版安裝之后問題多多,私服的安裝配置工作也不是普通玩家可以輕松駕馭,因此這類游戲光盤也只是賣個新鮮而已。

經久不衰,盜版影視的燃燒征程
PC游戲、軟件的盜版和音像制品的盜版原本是兩條線,想當年電腦用戶用盜版“超級解霸”看盜版VCD,聽著光驅“刻苦”讀盤的情形,可能是這兩者的第一次交集。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MPEG4格式的出現,它給無所不盜的PC軟件盜版商帶來了新的商機。相對于當時售價不菲的盜版DVD光盤和還在神壇的DVD光驅,電腦用戶只需花CD光盤的價錢便可欣賞到相當于DVD品質的電影大片。后來盜版商們發現,愿意買所謂“DivX高清晰壓縮碟”的大多數人其實并不是很在意影片的畫面效果,因此壓縮品質一降再降,到最后一張CD甚至能存放4部電影,原本高清的賣點成了一個笑話。于此同時,RM視頻格式也逐漸完善,出現在盜版市場,以情節見長的電視劇和色調場面簡單的動畫片等長篇作品開始以RM格式成冊銷售。
現如今,往日各種壓縮碟已全數消失,新的DVD載體帶來了新的HDVD時代。所謂的HDVD是將影視劇以VCD品質壓縮到DVD碟片中,在普通DVD機中也可播放。一張D5碟片可以放7到8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也就幾張光碟,甚至整部電視劇或者動畫片集中在一張碟中,其容量足足可以連續播放將近20小時。這種碟片由于容量大、價格低廉而充斥在各個盜版軟件的攤位上,成為新的主流,其有別于普通軟件的包裝紙殼也顯得頗有氣勢。盜版商也在這類碟片中建立自己的品牌,甚至專門制作經典電影合集,比如“看電影”系列、“新電影”系列、“2007十大爆笑電影”、“亞洲強檔”等等,這種盜版碟極受低端市場歡迎,同時也有不少年輕人、普通家庭因為其價格低廉而購買。
雖然盜版DVD在街上還是到處可以買到,但是最新最火的影視劇依然只能在網上下載,街頭的盜版DVD是永遠沒法達到這個速度的。現在美國電影排行榜上《300勇士》高居第一,網上也有數百MB和上GB的版本下載,但是在筆者能夠找到的盜版商那里,比網上足足慢了將近兩周才有DVD銷售,而且還只是偷拍的“愴版”,畫面質量自不必說,對白的翻譯也是一塌糊涂。那么為什么網絡沒有對盜版影視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呢?
前文所述的HDVD影視碟網為“價廉物美”,主要購買者是低收入人群、學生或不太懂各種下載操作的低級電腦用戶,他們對畫面的噴量要求不高,買碟純粹就是消磨時間。而另一部分人則完全是為了圖個省心,影視劇更新快種類多,動輒幾個GB的容量下載起來耗時耗力。至于網絡下載,由于多少需要一些硬件條件和網絡知識,在白領、IT從業者等群體中更受歡迎。

系統工具,幾家歡笑幾家愁
你可以不玩游戲,你可以不看電影,你甚至可以不上網,但是作為電腦用戶,你卻不能不裝系統。自從Window Me和純DOS說再見之后,光盤幾乎成了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的惟一途徑,這也注定了Windows系統安裝盤在盜版市場上牢不可破的王者地位。
以往的盜版Windows系統盤只是對原版的簡單克隆,除了包裝,內容幾乎都一樣。現在隨著同內系統玩家對Windows的深入了解,不少高手在網上公布了其改版的操作系統,這些改版操作系統或精簡、或美化、或安裝方便、或集成常用工具,均受到網友的熱烈追捧。而盜版商則借力改版操作系統來促銷盜版,就筆者目前收集到的本地熱銷的8種WinXP系統盤中,僅有1款是原版,即所謂的“VLK上海政府加強版”,4款為不同版本的“番茄花園”,2款為系統GHOST版,還有1款VLK版集成了最新的更新補丁。據了解,“番茄花園”在盜版市場中相當暢銷,用戶口碑也非常之好。前不久有個朋友問筆者裝的什么操作系統,我說當然是WinXP,結果后來才明白,他問我裝的是什么版本的“番茄花園”。對于不少電腦用戶來說,“番茄花園”和原版WinXP似乎是兩個“系統”,其流行程度可見一斑。“番茄花園”的流行主要在其界面美觀、無人值守安裝、集成更新補丁及可在線升級,不論從哪一方面看,都比原版系統盤更具賣點。另外的兩款GHOST版操作系統則是將安裝好的系統做成鏡像,用戶只需花10來分鐘甚至幾分鐘即可裝好一個集成許多常用工具的操作系統,該版本勝在安裝速度快,但定制性較差,適合經常批量裝機的用戶,因此這兩個版本分別叫“電腦公司特別版”和“JUJUMAO電腦城裝機版”。
與盜版游戲、影視劇一樣,盜版市場對新系統的反應遠不及網絡迅速,原本預計的“滿城盡盜Vista”的局面并未出現。市面上WindowsVista的版本極為少見,除了內容不知可否的單CD版本外,品相俱佳的可用DVD版本只有一款。經查實發現,該版本所用的破解方式為網上早已不再流行的“時間停止”方式。可能是Vista系統的安裝配置需求較高,除了微軟和部分品牌機在大力推廣以外,真正最大的暗盤盜版市場仍舊在試探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操作系統盤也脫離了軟件的普通包裝方式,并形成了盜版“品牌”,筆者近期收集及見過的盜版系統盤全部都是由“時代軟件”和“開心天地”兩家出品。

對于普通用戶來講,操作系統軟件必須以“盤”的形式存在才有意義,因而網絡上喜歡且有“門路”能夠下載到各種改版操作系統的主要是一些有技術功底的操作系統愛好者。相對于“番茄花園”花哨的系統界面,他們喜歡更精簡或者更“純凈”一點的WinXP,在圈內口碑不錯的有僅218MB的超強精簡版DeepinXP,還有除了集成最新補丁和無人值守安裝,不做多余事情的“龍卷風”,而這些改版操作系統在盜版市場上是難以見到的。
相對于操作系統盤的強勢,常用工具盤可謂是明日黃花。在寬帶來臨之前,工具盤也是和系統盤一樣必不可少,那時候包括電腦高手都以覓得一款能自啟動,工具軟件齊全、版本較新的萬能工具盤為快事。如今寬帶網絡已經基本將工具盤打翻在地,軟件的版本肯定新不過網絡,可以見到的工具盤版本也不多,只對那些網上找不到破解版的電腦用戶有一定購買價值。
網絡,拍向盜版市場的化骨綿掌
就現階段而言,落地銷售的盜版軟件攤還是有著旺盛的生命力。且不提國內各大城市著名的銷售集中點,就筆者所住小區附近的市場內,銷售軟件的地方都顯得頗為專業。當有用戶上前翻閱軟件的時候,攤主都會從一堆劣質耳機、鼠標、網線中站起身來,開始推薦各種流行的軟件、游戲和影視劇。柜臺上放置的大盒子內,各種包裝精美、內容不同的碟分門別類井井有條。遇到想要而沒有的,甚至還可以向攤主預訂,并且一般都可以在約定的時間內得到。
另一方面,網絡的繁榮又在逐漸消融著傳統的盜版市場,網絡盜版正以一種更快捷更便利,成本更低的方式誘惑人心。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隨著電腦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和深化,電影、操作系統的盜版市場也開始動搖,那個時候表面上盜版市場似乎消失了,然而更大的盜版網絡卻在無形中更加茁壯。未來的結局會怎樣?我們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