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EA終于正式發布了《命令與征服3:泰伯利亞戰爭》。并且打出了“The RTS King is Back(即時戰略游戲王者歸來)”這個令人激動不已的口號!想當年。小編在大學時翻墻到門口的網吧玩,省出午飯錢只為了多玩兩小時《命令與征服2》……毫無疑問,《命令與征服3》將重燃老一輩玩家對即時戰略游戲的激情。

主流中低端顯卡是否流暢運行《命令與征服3》
《命令與征服3》使用了SAGE游戲引擎,大量采用了粒子和光影效果,你會發現車輛開動時揚起的滾滾塵土,直升機向下噴出的陣陣熱流,令人驚駭的爆炸效果……由于游戲中每件物體的渲染都十分精細,再加上各種華麗的特效,《命令與征服3》這款代表即時游戲最高水準的游戲對顯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對于即時游戲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于是EA通過兩種手段來緩解這一弊端,一是強行將游戲FPS上限設定在30幀,盡可能縮小顯卡之間的差異,二是提供非常豐富的畫面特效設置和內置的圖像設置方案,讓低端顯卡也能優先保證流暢游戲!
1.GeForce 7300GS出戰
GeForce 7300GS代表的是一年前的中低端顯卡,與它性能相似的同時代產品包括GeForce 7300LE以及Radeon x1300Pro等等。我們在1280×1024分辨率下,畫面設置為默認狀態,打開Level 2全屏抗鋸齒效果。從游戲開始到消滅電腦對手,GeForce 7300GS始終保持在9~15幀左右。這樣的成績對于多人對戰的即時類游戲而言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必須降低畫質設置才能流暢運行游戲。至于特效全開時的成績,我們認為沒必要再進一步測試了。
對于GeForce 7300GS、GeForce 7300LE以及Radeon×1300Pro這類顯卡,要想流暢運行這款游戲,設置成1024×768分辨率以及關閉所有特效是關鍵。不過,《命令與征服3)的特點就是華麗的對戰效果與精致的細節處理,如果特效全關,《命令與征服3》就如同幾年前的游戲,只剩下了猛沖猛打,游戲樂趣大打折扣。
2.當紅小生Radoon X1 650GT
憑借著8個頂色處理單元以及24條像素渲染管線,僅售599元的RadeonX1650GT是近期最紅的中低端顯卡。同樣,我們在1280×1024分辨率下,畫面設置為默認狀態,打開Level 2全屏抗鋸齒效果。從游戲開始到消滅電腦對手,RadeonX1650GT保持在18-25幀左右。這樣的成績意味著Radeon X1650GT能流暢運行這款游戲,玩家可放心購買。
在高畫質下,Radeon x1650GT的表現又是如何呢?我們在1280×1024分辨率下把所有特效設置成最高。見圖4所示,Radeon X1650GT降到了11~17幀左右。
不愧為中低端顯卡當紅小生,Radeon X1650GT完全能應付《命令與征服3》。不過在高畫質下,受限于頻率以及顯存位寬等天生缺陷,Radeon×1650GT還是顯出不支的疲態。如果玩家是一個追求高畫質的游戲發燒友,我們還是勸你考慮性能更好的RadeonX1 950GT或GeForce 7900GS。

小知識
《命令與征服3》中文版來了托網絡的福,《命令與征服3》正式中文版才上市沒多久.我們就能及時體驗到,有興趣的玩家不妨在Google或百度上搜一下能找到。
3.高頻版GeForoo 7300GT
GeForce 7300GT發展至今,市場上最常見的是采用GDDR3顯存,擁有256MB容量的高頻版GeForce 7300GT,市售價格為599元。首先,我們還是在1280×1024分辨率下,畫面設置為默認狀態,打開Level 2全屏抗鋸齒效果。從游戲開始到消滅電腦對手,GeForce 7300GT保持在17-21幀左右(見圖5)。這樣的成績也算不錯,已能滿足普通玩家的游戲需求。至于高畫質下的成績,GeForce 7300GT大降到10~15幀左右。
與Radeon×1650GT相比,擁有256MB容量的高頻版GeForce7300GT表現得稍差一些,但也能從容應付《命令與征服3》。不過在高畫質下,高頻版GeForce 7300GT也不能完全勝任。
由于AMD 690G集成了擁有4條渲染管線,工作頻率為425MHz的RadeonX1250顯卡,它代表了當今集成主板的最高水準,因此我們使用AMD 690G來試玩《命令與征服3》,看看集成主板在面對《命令與征服3》時的表現。
如圖6所示,考慮到即使是獨立顯卡也不能在1280×1024分辨率下流暢運行《命令與征服3》。因此,我們一上來就設定在1024×768分辨率下,特效全關。AMD 690G雖能順利進入游戲,但是幀數僅在15幀左右,很決,隨著游戲的進行降到了僅幾幀的水平。顯然,在面對《命令與征服3》時,集成主板敗下陣來。對于確實想用集成主板玩《命令與征服3>的玩家,選擇800×600分辨率,特效全關是惟一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