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中國孵化器成立20周年,20年來,中國孵化器歷經起步、發展、成長等不同階段,現在我國孵化器的發展規模已居世界第二位,我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正呈多元化、特色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實踐證明,科技企業孵化器架起了連接科技與經濟的橋梁,已經成為區域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吸引和聚集科技人才的重要載體,對推動社會、經濟和技術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各個部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從小到大,歷經20年飛躍。靠的是什么?靠開拓創新,靠政策導向,靠環境營造。
在競爭中“培養本地企業”、“帶動本地產業”,孵化器肩負著創新的使命。支持、建立新創企業、提高企業生產效率、有效整合各類資源,在孵企業得以迅速提高信用、縮短成長周期,更快地融入市場經濟大潮,并進入區域經濟的循環體系。
“十五”期間,在國家高新區向“科技創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園”模式轉化的過程中,孵化器在高新區中占據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科技部已經明確把“高新技術研發、孵化和產業化”作為高新區完善自主創新功能的第一項指標,要求把科技企業孵化器作為高新區的核心來建設,把孵化器作為實施“二次創業”戰略的重中之重和建設“科技創業園”的重大標志性任務,下工夫辦好。
隨著“營造有利于孵化器發展的氛圍,發展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提升現有孵化器的服務功能,加強孵化器與風險中介等其他中介服務機構結合,推進孵化器國際化進程”等一系列工作重點和目標的實現,孵化器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取得了迅速的增長和提高。
孵化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作為一種蘊藏著無盡新鮮能量的創新組織、一種有效率的制度產品,“十一五”期間,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共享空間、共享服務、租用企業、孵化器管理人員、扶植企業的優惠政策下,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條件,幫助創業者把發明和成果盡快形成商品進入市場,提供綜合服務,幫助新興的小企業迅速長大形成規模,為社會培養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職責上將擔當更加光榮的使命,發揮更大的作用,真正成為我國科技與經濟生活領域的“新世紀朝陽”。
孵化,就是一種培育,在精心的培育下,創新的種子可以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