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高新區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發展大潮中,陜西寶雞高新區不斷創新理念,以新城區建設為載體,以產業發展為主線,以壯大區域經濟實力為目標,借鑒先進國家級高新區成功經驗,不斷探索西部非省會城市高新區“二次創業”新路子,推動高新區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寶雞高新區不具備沿海城市的區域優勢,如何實現區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答案正如寶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郭社榮所說,是觀念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創新和文化創新給寶雞高新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動力,使高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躍上了新臺階。
寶雞高新區在產業裂變過程中,采取培育引進孵化并舉措施,形成產業鏈,成為拉動全市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近年來,寶雞高新區在產業裂變過程中,寶雞高新區已形成新材料、先進制造業兩大主導產業;以乳畜制品為主的現代食品產業已初具規模,成為高新區的支柱產業;以通訊設備及器材為主的電子信息產業、以新型醫療器械為主的生物醫藥產業正在發展壯大中。
——培育提升本地企業,快速集聚工業資源。寶雞高新區把環境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生命線,努力營造良好的軟硬環境,吸引了一批本地龍頭骨干企業在高新區快速集聚。寶鈦集團、寶華車輛、寶光股份、秦明電子等20余家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嫁接改造”等形式,相繼進入高新區發展。2006年7月,寶鈦集團投資17.8億元,在寶雞高新區建設集科研、生產于一體的“寶鈦工業園”。2006年底,投資12億元的陜汽集團寶華專用車生產基地落成;2007年2月,投資3.92億元的“長嶺紡電工業園”在高新區奠基,建成后將成為集科研、營銷、生產為一體的紡織電子科研生產基地。
——以優勢企業為載體,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牽手合作。寶雞高新區充分利用本地工業資源優勢,以骨干企業為招商載體,先后吸引德國西門子、日本住友、法國施耐德等世界五百強企業與區內企業牽手合作。2006年1月,寶雞石油鋼管有限公司與印度瑞萊斯公司在孟買簽下一筆總額為3.5億美元的合同,隨后又續簽合同。2006年2月,陜西寶光真空股份有限公司與法國施耐德強強聯合,在寶雞高新區打造真空開關生產基地。
——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構建產業集群。寶鈦集團作為中國鈦工業的一面旗幟,是寶雞高新區新材料產業的核心企業。圍繞寶鈦集團,集聚了200多家鈦材深加工企業,延伸了產業鏈條,形成了縱向的產業集群。寶雞石油機械有限公司作為世界最大的陸上石油鉆采設備和泥漿泵生產基地,已經登上了鉆機制造領域的高峰。圍繞該核心企業,衍生了寶石特車、瑞通石油機械、金鉆石油機械等近百家的中小型生產企業,形成了石油機械產業集群。
——強化孵化功能,不斷培育產業發展的新生力量。寶雞高新區充分發揮國家級創業中心的作用,不斷強化孵化功能,形成基地外初級孵化,創業園內重點孵化、創新園中擴展孵化的多級孵化模式。在孵化中成長起來的恒通電子、陜西開達、四維衡器、中發石油、云鵬塑料、雷博機電等一批畢業企業已入駐中小企業園,成為寶雞高新區產業發展的新生力量。
寶雞高新區牢固樹立創新引領發展,品牌凸顯區域優勢的理念,以打造一流創新型園區為目標,不斷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路子。
創新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最重要指標,也是一個區域核心競爭力的衡量標準。寶雞高新區牢固樹立創新引領發展的理念,以打造一流創新型園區為目標,不斷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路子,從制度創新入手,不斷營造創新環境,聚集創新資源,完善創新體系,提高創新能力,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區域創新能力建設邁上了新臺階。
——聚集創新資源,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寶雞高新區從搭建創新平臺入手,不斷完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資源,推動“產學研”合作向高層次發展。繼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3所高校在高新區設立了技術轉移中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與長嶺科技、秦渭電子建立了兩個聯合實驗室之后,2006年年底,由寶雞高新區管委會與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出資組建的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寶雞高新區分院掛牌,標志著寶雞高新區在產學研合作方面,以項目為核心步入以資本為紐帶的新階段。2007年3月,由陜西長嶺軟件開發有限公司與西安工程大學共同建立“紡織測量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創新激勵機制。寶雞高新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出臺的科技扶持政策,從科技投入、稅收激勵、金融支持、吸納優秀人才等方面強化制度創新。高新區實行“發展越快支持越多”的激勵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十一五”期間,寶雞高新區在吸引民間資本和風險投資的同時,還將拿出5000萬元支持區域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
——強化管理創新,完善創新環境體系。寶雞高新區從完善決策咨詢制度、加強內部管理等方面強化管理創新。首先是充分發揮專家咨詢委員會的作用,在制定中長期規劃、區域發展等重大決策中充分吸納專家意見。二是高新區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對內部管理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創新。三是引導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入區前實施體制創新, 從而使入區企業與區外母體企業形成明顯的差異, 產生巨大的示范帶動作用。四是強化對入區項目前期評估。評估內容包括環境影響、財政貢獻率、集約化利用土地資源、產業的關聯度等。
——培育獨具特色的創新文化,營造創新社會氛圍。文化作為區域的軟實力,是衡量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寶雞高新區把培育創新文化作為科技創新的先導,努力營造“奮發圖強、勇于探索、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積極倡導敢為人先、敢闖敢試的開拓精神,重諾踐約、尊重規則的誠信精神。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寶雞高新區將以建設一流創新型園區為目標,全面啟動實施“5112”科技創新工程。在奏響創新時代最強音征程上,描繪宏偉藍圖。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寶雞高新區加快“二次創業”的關鍵時期。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寶雞高新區將以建設一流創新型園區為目標,實施“三步走”戰略,全面啟動實施“5112”科技創新工程。即:在5個重點產業領域,組織實施10個重大科技專項,支持建設10個產學研相結合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支持20個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到2010年,全社會科技投入占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左右,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以上;累計培育30個以上陜西名牌產品、5個以上國家級名牌產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區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0%以上,使寶雞高新區成為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高新技術研發、孵化和產業化基地,成為區域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重要基地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輻射源。